小兒高免疫球蛋白E綜合徵

症狀體徵,用藥治療,飲食保健,預防護理,病理病因,疾病診斷,檢查方法,併發症,預後,發病機制,

症狀體徵

本病徵起病年齡多在生後1~8周,男女均可發病。但多見於白種人的女嬰,尤其是皮膚顏色白皙,毛髮紅色的女嬰。
1.皮膚表現  慢性濕疹樣皮炎,但分布和性質不像異位性濕疹,系生後不久即出現的首發症狀。呈丘疹或丘疹水皰性皮疹,邊界清楚,有瘙癢。皮損分布於頭面部、耳後及軀體伸側面,其嚴重程度與季節無關。其皮疹尤其是耳周圍的皮疹可終生不退。皮膚活檢可見表皮有大量嗜酸性細胞浸潤伴表皮白皰疹。
2.感染特徵  所有患兒均有反覆嚴重感染史,常發生在生後3個月以內,生後第1天即可發生反覆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常見皮膚冷膿腫、反覆發作的肺炎、支氣管炎。其致病菌常見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嗜血清感桿菌。可有肺大皰、膿胸、支氣管擴張等併發症。此外還可常見的感染是中耳炎、慢性鼻竇炎、化膿性關節炎、骨髓炎。也可見非細菌性感染如白色念珠菌、卡氏肺囊蟲感染,帶狀皰疹、皮膚皰疹、皰疹性角膜結膜炎等。
3.其他表現  有特殊面容,顱骨縫早閉、乳牙不脫落為本症特點,72%的高免疫球蛋白E綜合徵於8歲時能保留乳牙,恆牙未萌出或乳牙與恆牙同時存在,形成雙排牙。70%~90%患兒有粗陋面容,寬鼻樑、突鼻及頰部與下頜比例不稱(半側肥大)。可有生長發育遲緩、骨質疏鬆、反覆性骨折、指甲萎縮、關節過度伸展、紅色頭髮、毛孔增大,血沉增快等。

用藥治療

目前本病徵的治療仍處於經驗治療水平。常以二氯苯甲異惡唑青黴素(Dicloxcillin)預防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感染。也可使用其他抗生素或SMEco。
有人主張用複合人類IFNr,可使患兒單核細胞趨向作用明顯改善,IFNγ還可抑制IgE產生,增加吞噬細胞內鈣離子水平。
靜脈注射丙種球蛋白(IVGG)可使感染有所緩解。
血漿置換是治療本病徵感染的有效方法,在前10天內作5次置換治療,以後根據病情可每周進行1次。血漿置換可改善白細胞趨化作用及淋巴細胞的增生反應,不僅能控制重症感染,對濕疹樣皮炎及角膜結膜炎均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必要時可與IVGG同時使用。
免疫調整劑左旋咪唑的使用可使患兒感染機會明顯減少,常用劑量為1~2mg/(kg·次),每周用2次,連續服用3~6個月。

飲食保健

小兒高免疫球蛋白E綜合徵吃什麼好?
(1)多吃富含維生素A、B族及維生素C的食物,如橘子、蘋果、西紅柿等水果蔬菜。
(2)多食用可增加免疫功能的食物,如香菇、蘑菇、木耳、銀耳等。
(3)多食粗纖維的食物。

預防護理

1.孕婦保健  已知一些免疫缺陷病的發生與胚胎期發育不良密切相關。如果孕婦受到放射線照射、接受某些化學藥物的治療或發生病毒感染(特別是風疹病毒感染)等,則可損傷胎兒的免疫系統,特別是在孕早期,可使包括免疫系統在內的多系統受累。故加強孕婦保健特別是孕早期保健十分重要。孕婦應避免接受放射線,慎用一些化學藥物,注射風疹疫苗等,儘可能防止病毒感染。還要使孕婦加強營養,及時治療一些慢性病。
2.遺傳諮詢及家族調查  雖然大多數疾病不能確定遺傳方式,但對確定了遺傳方式的疾病進行遺傳諮詢是很有價值的。如果成人有遺傳性免疫缺陷病將提供他們子女的發育危險性;如果一個小孩患有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或性聯免疫缺陷病,就要告訴父母親,他們下一胎孩子患病的可能性有多大。對於抗體或補體缺陷患者的直系家屬應檢查抗體和補體水平以確定家族患病方式。對於某些已能進行基因定位的疾病,如慢性肉芽腫病,患者父母、同胞兄妹及其子女均應做定位基因檢測,如果發現有患者,同樣應在他(她)的家庭成員中進行檢查,患者的子女應在出生開始就仔細觀察有無疾病發生。
3.產前診斷  某些免疫缺陷病能進行產前診斷,如培養的羊水細胞酶學檢查可診斷腺苷脫氨酶缺乏症、核苷磷酸化酶缺乏症及某些聯合免疫缺陷病;胎兒血細胞免疫學檢測可診斷 CGD、X-聯無丙種球蛋白血症、嚴重聯合免疫缺陷病,從而中止妊娠,防止患兒的出生。高免疫球蛋白E綜合徵相對少見,約1/3有家族史,由於男女均可發病而且非每代均有病人,因此本病徵可能屬不完全外顯性的常染色體遺傳性疾病。早期準確診斷,及早給予特異性治療和提供遺傳諮詢(產前診斷甚至宮內治療)非常重要。

病理病因

本病徵病因未明。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伴有很大的變異性,多認為是先天性免疫缺陷綜合徵的一個分型。

疾病診斷

高免疫球蛋白E綜合徵與異位性皮炎的鑑別為前者有嚴重複發性葡萄球菌性膿腫和肺炎。
一些原發性免疫缺陷病也伴有血清IgE增高,如胸腺發育不良、濕疹血小板減少伴免疫缺陷綜合徵(WAS)、某些嚴重聯合免疫缺陷病(如Omenn綜合徵和所謂的Nezelof綜合徵)、慢性肉芽腫病和選擇性IgA缺陷病,應予以鑑別。此外,高IgE綜合徵與Job綜合徵的關係尚不清楚,亦應予以區別。

檢查方法

實驗室檢查:
免疫學檢查:可有多種免疫異常表現。
1.外周血  末梢血及局部嗜酸細胞增多,可高達白細胞總數的55%~60%。
2.血清IgE增高  明顯增高(>4.8mg/L,即>2000U/ml)且水平穩定。
3.抗體反應  血清中可查出高水平的抗金黃色葡萄球菌特異性IgE;有報導21例高免疫球蛋白E綜合徵的白喉、破傷風抗體反應低下;嗜血流感桿菌莢膜多糖抗原的抗體反應也不足,多為IgG2亞類缺陷。在體內對回憶抗原缺乏遲髮型超敏反應。高IgE綜合徵常伴IgG4亞類增高;抗IgE的IgG抗體存在;含有IgE的免疫複合物存在。在體外對可溶性抗原及同種異體抗原缺乏淋巴細胞增生反應。
4.中性粒細胞及單核細胞趨化功能缺陷  部分病例伴有中性粒細胞趨化功能低下,但反覆檢測趨化功能,時而低下時而正常。趨化功能低下可能與炎症細胞達到感染部位延遲而形成冷膿腫有關。
5.細胞免疫  多數淋巴細胞增殖功能正常,但部分病例對念珠菌、鏈激酶-鏈道酶、破傷風類毒素的增殖反應低下;混合淋巴細胞培養增殖反應缺乏。CD45ROT細胞數量減少。T細胞產生IL-4的能力可能正常,而伴有過敏體質者則IL-4增高;產生IFN-γ明顯下降,可能是導致高IgE血症和嗜酸性細胞增多症的原因。
其他輔助檢查:
常須做X線檢查、B超檢查、腦電圖等檢查。

併發症

反覆發生各種嚴重感染,可有肺大皰、膿胸、支氣管擴張等併發症。白色念珠菌、卡氏肺囊蟲感染、帶狀皰疹、皮膚皰疹、皰疹性角膜結膜炎。常有生長發育遲緩,骨質疏鬆和多發性骨折等。

預後

本病徵的遠期預後尚不清楚,對能早期診斷積極治療者感染機會少,預後相對較好,否則可因嚴重感染而死亡,本病徵還有發展為淋巴樣惡性腫瘤的可能。

發病機制

該病免疫學異常尤為突出,包括血液、痰和膿腫中嗜酸性細胞增高,粒細胞趨化功能缺陷,T細胞亞群異常,抗體產生不足和細胞因子分泌異常。這些免疫學改變均為非特異性;其他與免疫學無關的表現有特殊面容,關節過度伸展,多發性骨折和顱骨縫早閉。因此,本病為多系統免疫受損性疾病。
有人對本病徵患兒IgE的合成和調節做過較深入的研究,發現其IgE的合成不依賴於淋巴因子(IL-4,IL-6)及T/B細胞的相互作用,而是分化成熟的B細胞對調節信號不敏感。但也有人提出不能排除HIES患者體內有IL-4絕對或相對過多,只不過是尚未被檢測出來而已,有促進IgE的產生。
由於患兒缺乏產生抗葡萄球菌IgG的能力IgE作為替代抗體,大量覆蓋在肥大細胞表面,在金黃色葡萄球菌抗原存在下激活過敏反應,釋放組胺等生物活性物質麻痹嗜中性多形核白細胞(PMNC),使之不能抵抗葡萄球菌,產生炎症及迅速形成膿腫。這些表現在肥大細胞豐富的面部等區域尤為明顯。反覆炎症發作使結締組織增生,尤其在口周、鼻、眼等部位,因而產生HIES患兒特有的粗陋面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