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缺鐵性貧血鎖定

小兒缺鐵性貧血是嬰幼兒時期最常見的一種貧血。其發生的根本病因是體內鐵缺乏,致使血紅蛋白合成減少而發生的一種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臨床上除可出現貧血外,還可因缺鐵而降低許多含鐵酶的生物活性,進而影響細胞代謝功能,使機體出現消化道功能紊亂、循環功能障礙、免疫功能低下、精神神經症狀以及皮膚黏膜病變等一系列非血液系統的表現,對小兒健康危害較大,故為我國重要防治的小兒疾病之一。

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小兒缺鐵性貧血
  • 常見症狀:出現煩躁不安或精神不振,不愛活動,食慾減退。皮膚及黏膜蒼白,最為明顯的是口唇、口腔黏膜、甲床和手掌。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新生兒體內鐵的含量主要取決於血容量和血紅蛋白的濃度。
影響因素:①血容量與體重成正比。因此小兒體內的鐵量與其體重成正比。所以出生體重越低,體內鐵的總量越少,發生貧血的可能性越大。②胎兒與母體,或於雙胎中的另一胎兒進行輸血。③分娩中胎盤血管破裂和臍帶結紮是否延遲。
另外,母親妊娠期間有缺鐵性貧血,與嬰兒貧血並無肯定的關係。
人乳的含鐵量、鐵的吸收率較高,生後6個月內的嬰兒若有足量的母乳餵養,可以維持血紅蛋白和儲存鐵在正常範圍內。在不能用母乳餵養時,應餵強化鐵的配方奶,並及時添加輔食。
小兒生長迅速,血容量增加很快。一般嬰兒會動用儲存的鐵維持,無需在食物中加鐵。但在體重增長1倍以前,出現明顯的缺鐵性貧血,一般不是由於飲食中缺鐵所致。早產兒需要量遠超過正常嬰兒,需要在食物中額外加鐵。
急性失血不超過全血總量的1/3,可不額外補充鐵劑,不致發生貧血。但長期慢性失血時,鐵的消耗量超過正常的1倍以上,即可造成貧血。1歲以內嬰兒,儲存的鐵皆用於補充生長所致的血容量擴充,小量的慢性失血可以導致貧血。另外,小兒每日飲超過1L用未經煮旨的鮮牛乳,可出現慢性腸道失血,因此每日飲用的鮮牛乳最好不超過750ml,或套用蒸發奶。
急性和慢性感染時,患兒食慾減退,胃腸道吸收不好。長期嘔吐和腹瀉、腸炎、脂肪痢等,影響營養的吸收。

臨床表現

發病多在6個月至3歲,大多起病緩慢。
出現煩躁不安或精神不振,不愛活動,食慾減退。皮膚及黏膜蒼白,最為明顯的是口唇、口腔黏膜、甲床和手掌。
常出現肝、脾和淋巴結輕度腫大。年齡越小,貧血越嚴重,病程越久,此症狀越明顯,但很少出現超過中度的腫大。
輕者出現煩躁不安,對周圍環境不感興趣。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降低,反應慢。嬰幼兒可出現呼吸暫停現象。學齡兒童在課堂上表現行為異常如亂鬧、不停的小動作等。
出現代謝障礙,細胞色素酶系統缺乏,過氧化氫酶等酶的活力降低,以及影響DNA的合成。食欲不振、體重增長減慢,胃酸分泌減低,小腸黏膜功能紊亂,舌乳頭萎縮。小兒較少見異嗜症。
血紅蛋白降低至70g/L以下,可出現心臟擴大和雜音,此為貧血的一般表現。血紅蛋白下降至40g/L以下,合併呼吸道感染後,可誘發心力衰竭。

檢查

紅細胞及血紅蛋白均降低,特別是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相應地減少,平均體積(MCV)小於80fl,平均血紅蛋白(MCH)低於26pg,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低於0.30。塗片中紅細胞變小,染色淺,中間透亮區加大。重症病例,紅細胞可能呈環形。脆性降低,周圍血象中很少見到有核紅細胞。普賴斯-瓊司曲線左移,且基底加寬。網路紅細胞百分數正常,絕對值低於正常。白細胞在嚴重病中,數量減低,同時出現淋巴細胞相對增高。血小板在嚴重病例中可稍降低,但極少達到引起出血的程度。
缺鐵時,肝臟和骨髓中的鐵蛋白與含鐵血黃素含量減少。之後血清鐵蛋白減少,降低至10ng/ml以下可出現生化或臨床方面的缺鐵現象。此後血清鐵下降至50μg/dl以下,血清鐵結合力增至350μg/dl以上,運鐵蛋白飽和度降至15%以下,血紅蛋白的合成減少,紅細胞游離原卟啉堆積可高至60μg/dl全血。嬰幼兒時期紅細胞游離原卟啉與血紅蛋白比值的增加(FEP/Hgb),對於診斷缺鐵性貧血較運鐵蛋白飽降低更有意義。比值>3μg/g則考慮為異常,若在5.5~17.5μg/g之間,排除鉛中毒後,即可診斷為缺鐵性貧血。
骨髓呈增生現象,骨髓細胞計數稍增,巨核細胞數正常。粒細胞與有核紅細胞的比例降低,紅細胞增生旺盛。中幼紅細胞及幼紅細胞均增加,特別是中幼紅細胞增加的更為明顯。
B超可發現肝脾腫大、心臟擴大。有慢性腸道失血,大便潛血陽性。並發肺部感染時,X線胸片可見炎性陰影,心臟可擴大。病情嚴重、病程長的,顱骨X線片可見有如血紅蛋白病的輻射樣條紋改變。

診斷

IDA的診斷應結合餵養史,出生體重,發病年齡及臨床症狀體徵和血象特點等綜合判斷,一般可做出初步診斷,再結合必要的實驗室檢測即可做出確定診斷。
但要注意,診斷缺鐵性貧血只是第一步,完整的診斷應包括病因診斷,所以為明確貧血的病因或原發病,尚需進行進一步檢查:如大便潛血,尿常規,肝腎功能,胃腸X線,胃鏡檢查及相應的生化,免疫學檢查等,不查明病因,貧血不僅不能根治,而且有時會隱藏某些嚴重疾病,有時原發病對患兒的危害比貧血更嚴重。

治療

以補充鐵劑和去除病因為原則。
注意維生素B、葉酸或肝精對於治療缺鐵性貧血無效,不可濫用。口服鐵劑,口服無機鹽最經濟、方便和有效;注射鐵劑適用於不能耐受口服鐵劑、腹瀉嚴重而貧血又較重的患兒。
必須改善飲食,合理餵養。對腸道畸形、鉤蟲病等在貧血糾正後應行外科手術或驅蟲。
重度貧血或合併嚴重感染或急需外科手術者,血紅蛋白在30g/L以下。
採取少量多次的方法,或輸入濃縮的紅細胞。
心力衰竭嚴重者用換血法,以濃縮的紅細胞代替全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