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氣管支氣管異物

小兒氣管支氣管異物為耳鼻咽喉科常見急危疾病之一,多見於5歲以下兒童,3歲以下最多,嚴重性取決於異物的性質和造成氣道阻塞的程度,輕者可致肺部損害,重者可窒息死亡。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兒科
  • 多發群體:5歲以下兒童
  • 常見發病部位:氣管、支氣管
  • 常見症狀:反覆咳嗽、喉鳴、氣促、甚至呼吸困難等
病因,異物的種類,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預防,

病因

1.幼兒牙齒髮育不全,不能嚼碎堅果類食物,如花生、豆類、瓜子等,而喉的保護性反射功能也不健全,當進食此類食物,嬉笑、哭鬧、跌倒都易將食物吸入氣道。這是氣管、支氣管異物最常見的原因。
2.兒童喜歡口含小文具(如橡皮、塑膠筆帽等)、小玩具玩,突然說話、大笑或摔倒時也可將異物吸入呼吸道。
3.全麻或昏迷患兒吞咽功能不佳,也可將異物誤吸入呼吸道。
4.鼻腔異物鉗取不當、咽喉滴藥時注射器針頭脫落也可落入氣管。

異物的種類

異物分內源性和外源性。內源性異物因呼吸道炎症發生的偽膜、乾痂、血塊、膿液、嘔吐物等。外源性異物系經口吸入的各種物體,如瓜子、花生米、黃豆、栗子、橘核、玉米粒、骨片、圖釘、大頭針、發卡、小球、塑膠筆帽、哨等。一般指的氣管、支氣管異物是指外源性異物。

臨床表現

典型表現:反覆咳嗽、喉鳴、氣促、甚至呼吸困難等。吸入異物後突然發生劇烈嗆咳、憋氣、呼吸困難、氣喘、聲嘶。咳嗽劇烈可引起流淚、嘔吐。經過陣發性咳嗽後,異物如貼於氣管壁或卡在支氣管分支中不動,則症狀暫時緩解。但經活動,體位變動後異物又活動,則重新引起劇烈咳嗽和呼吸困難。在主氣管的異物向上撞擊聲門時,產生衝撞聲門的拍擊聲,在咳嗽和吸氣期末可聽到;較大異物完全堵塞主氣管時則發生窒息。如異物落入支氣管,早期症狀同氣管異物;落入支氣管後活動範圍小,因而咳嗽症狀也輕。因植物性異物刺激性較大,常引起肺部感染、出現發熱、痰多,如果完全堵塞支氣管,則症狀更明顯,導致肺不張出現。

檢查

1.影像學檢查
不透射線的異物可立即顯現。透射線的異物可行胸片+胸透檢查,結合異物誤嗆病史,可發現肺不張、肺氣腫、支氣管肺炎及縱隔偏移等。胸透較胸片也有其優點,可動態觀察縱隔改變情況。喉、氣管異物,吸氣時可見縱隔變寬。一側支氣管異物,可見縱隔隨呼吸擺動。必要時可做胸部CT三維重建,以幫助診斷。
2.其他檢查
如果病史長,治療效果不佳,異物史不詳,又高度懷疑呼吸道異物者而難以明確診斷者,做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對明確診斷是必要的。

診斷

根據異物吸入史、反覆咳嗽、喉鳴的臨床表現及X線檢查或纖維氣管鏡檢查可確診。對於異物吸入史不詳,反覆抗感染治療無效的肺炎患兒,應高度懷疑呼吸道異物的可能。

治療

1.取出異物
全麻下直接喉鏡或硬性支氣管鏡取出異物。個別經支氣管鏡鉗取有困難者需做開胸手術取出。
2.藥物治療
存在肺部感染或肺不張、氣胸等其他併發症時,應迅速作出相應的治療。

預防

1.首先應教育兒童不要養成口內含物的習慣
當孩子口中含有物品的時候,不要引逗他們哭笑、說話或驚嚇,也不能用手強行掏取,以防孩子將物品吸入氣管。把孩子容易吸入的小物品放在兒童拿不到的地方;避免玩耍能放入口、鼻的小玩具,以保證安全。
2.養成良好進食習慣
小兒進食時不要嬉笑、哭鬧、打罵,如果小兒已經哭鬧,不能再硬逼其進食,以免異物進入呼吸道。
3.咽部異物應對方法
如咽部有異物,絕不可用手指挖取,也不可用吞咽大塊食物的方法將異物壓下去,應設法誘其吐出或到醫院處理。
4.幼兒勿食容易引起咳嗆的食物
3歲以下小兒應儘量少吃乾果、豆類,家長及保育員平時對小兒應注意,不要給予小兒瓜子、花生米一類食物吃。
5.加強對昏迷和全麻病兒的護理
防止嘔吐物吸入下呼吸道,有牙齒鬆動者務必注意,過松應予以拔除而避免掉入呼吸道。
6.嘔吐應對
孩子嘔吐時,應該把他的頭偏向一側,使他容易吐出,免得吸入氣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