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橫紋肌肉瘤

橫紋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是發生自胚胎間葉組織的惡性腫瘤。橫紋肌肉瘤占兒童實體腫瘤的15%,軟組織肉瘤的50%。臨床表現的多樣性、病理改變的多重性以及發病部位的不同,使橫紋肌肉瘤成為小兒腫瘤中最複雜的一種。在過去的幾十年里,針對腫瘤的不同發生部位及其擴展的範圍採用化療、放療與手術相結合的措施,患者的生存率有了顯著地提高。

症狀體徵,飲食保健,預防護理,病理病因,疾病診斷,檢查方法,併發症,預後,發病機制,

症狀體徵

橫紋肌肉瘤可發生於任何器官或部位,多是由患兒父母最先發現無症狀包塊。如有擴散轉移,病人可有發熱、厭食、體重下降、疼痛和衰弱等情況。不同部位的腫瘤尚可有部位特徵性的症狀和體徵。該腫瘤好發於2個年齡段:2~4歲和12~16歲。IRS最近研究表明,平均年齡為5歲(0~20歲),66%的病人確診時不到10歲,6%的病人小於1歲,男女比例3∶2。發病最常見的部位是頭頸部(35%),泌尿生殖系統(26%),四肢(19%)。
1.臨床特點  不同部位的橫紋肌肉瘤各有其臨床特點:
(1)頭頸部:頭頸部腫瘤根據發生的部位可分為眼眶、腦膜周圍和非腦膜周圍三種。眼眶內橫紋肌肉瘤可導致眼球凸出、球結膜水腫或眼瞼和結膜腫塊。晚期可能失明、眼肌麻痹,或者兩者都有。腦膜周圍腫瘤經常侵蝕顱骨,引起腦神經癱瘓和腦膜刺激症狀。鼻咽部腫瘤可引起聲音改變、氣道梗阻、窒息和鼻出血。鼻旁竇腫瘤有疼痛、鼻腔分泌物增多、鼻出血症狀。中耳及乳突部位腫瘤可呈息肉樣從耳凸出,可有中耳炎、面神經癱瘓表現。根據原發部位不同,5%~20%的病例有頸部淋巴結轉移。眼眶腫瘤預後最好,而腦膜周圍腫瘤預後最差。頭頸部橫紋肌肉瘤的組織類型大多數為胚胎型。鼻咽癌和鼻咽部橫紋肌肉瘤發病情況很相似,但鼻咽癌好發大齡兒童,頸部淋巴結轉移率較高,預後較差。
(2)泌尿生殖系:泌尿生殖系腫瘤可表現為尿路梗阻、血尿或兩者兼有,而盆腔腫物可引起腹痛或腸梗阻。陰道、宮頸、子宮腫瘤可有陰道分泌物。睪丸旁腫瘤通常是單側的、無痛性陰囊內腫塊,偶伴腹膜後腫塊,多繼發於淋巴擴散,占27%。
(3)四肢和軀幹:肢體和軀幹部腫瘤表現為腫塊,一些患者則先出現淋巴結轉移的症狀(占12%)。胸部腫瘤可壓迫呼吸。脊柱旁腫瘤可有脊髓壓迫和神經症狀。
(4)其他部位:腹膜後橫紋肌肉瘤可非常大,導致腹痛、消化道或尿路梗阻症狀。消化道和膽道腫瘤少見,但如發生,則表現為消化道或膽道梗阻。心臟腫瘤一般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律不齊。另一個少見的發病部位是氣管和肺。
2.腫瘤的亞型  美國國立癌症研究院(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提出採用現有的所有診斷方法,結合臨床情況對腫瘤的亞型進行確定。
(1)胚胎型:最常見的橫紋肌肉瘤組織類型是胚胎型,由梭狀的橫紋肌母細胞、具有嗜伊紅細胞漿和縱行條紋的小圓細胞組成。好發年齡8歲以下。泌尿系橫紋肌肉瘤的80%,頭頸部的60%,其他部位的50%(不包括四肢和軀幹)均屬於這種類型。梭狀細胞胚胎型主要見於睪丸旁橫紋肌肉瘤,偶見於頭頸部的淺表部位,其預後非常好。
(2)葡萄簇樣肉瘤:是胚胎型橫紋肌肉瘤的另一種類型,好原發於內臟空腔器官,如陰道、鼻咽部和膽道。息肉樣結構由以圓形和梭狀細胞為中心的黏液基質以及圍繞的小圓細胞組成,好發年齡小於4歲,預後最好。
(3)腺泡型:是第2位常見的橫紋肌肉瘤,僅次於胚胎型。最多見於四肢和軀幹,由具有嗜伊紅細胞漿的大圓細胞組成。實質性的亞型具有相同的細胞結構,但缺乏腺泡狀的外形。預後均較差。
(4)多形型或成人型:多形型或成人型橫紋肌肉瘤在小兒最少見。其特點是可見大的多形性細胞和多核大細胞,以四肢和軀幹最多見。
(5)肉瘤:未分化的肉瘤最多見於四肢、頭頸部,預後非常差。還有一種軟組織類型的橫紋肌肉瘤也可見於兒童,其不能用傳統的方法分類,統稱為肉瘤,類型待定。

飲食保健

飲食宜清淡為主,注意衛生,合理搭配膳食。

預防護理

參照一般腫瘤的預防方法,了解腫瘤的危險因素,制定相應的防治策略可降低腫瘤的危險。預防腫瘤的發生有2個基本線索,即使腫瘤在體內已經開始形成,它們也可幫助機體提高抵抗力,這些策略如下所述:
1.避免有害物質侵襲(促癌因素)  就是能夠幫助我們避免或儘可能少接觸有害物質。
腫瘤發生的一些相關因素在發病前進行預防。很多癌症在它們形成以前是能夠預防的。1988年美國的一份報告詳細比較了國際上惡性腫瘤相關情況,提出許多已知的惡性腫瘤其外部因素原則上是可以預防的,即大約80%的惡性腫瘤是可以通過簡單的生活方式改變而預防。繼續追溯,1969年Higginson醫生所作的研究總結出90%的惡性腫瘤是由環境因素造成的。“環境因素”、“生活方式”即是指我們呼吸的空氣、喝的水、選擇製作的食品、活動的習慣和社會關係等。
2.提高機體抵禦腫瘤的免疫力  能夠幫助提高和加強機體免疫系統與腫瘤鬥爭。
我們目前所面臨的腫瘤防治工作重點應首先關注和改善那些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因素,例如戒菸、合理飲食、有規律鍛鍊和減少體重。任何人只要遵守這些簡單、合理的生活方式常識就能減少患癌的機會。
促進身體提高抵禦癌瘤的免疫力:提高免疫系統功能最重要的是:飲食、鍛鍊和控制煩惱,健康的生活方式選擇可幫助我們遠離癌症。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和適宜的體育鍛鍊可以使身體的免疫系統處於最佳狀態,對預防腫瘤和預防其他疾病的發生同樣有好處。另外有研究顯示適當活動不僅增強人體免疫系統,而且通過增加人體腸道系統蠕動而降低結腸癌的發病率。在這裡我們主要認識飲食在預防腫瘤發生方面的一些問題。
人類流行病學和動物實驗研究顯示維生素A對降低患癌的危險性起著重要的作用,維生素A支持正常的黏膜和視覺,它直接或間接參與身體大多數組織功能。維生素A存在於動物組織中如肝臟、全蛋和全牛奶,植物中是以β-胡蘿蔔素和類胡蘿蔔素形式存在,在人體內能轉化為維生素A。維生素A的過度攝入可以造成機體的不良反應而β-胡蘿蔔素和類胡蘿蔔素則無此現象,血中低維生素A含量增加患惡性腫瘤的危險性,研究表明那些血中低水平維生素A攝入的人增加患肺癌的可能,而對於吸菸者血中低水平的維生素A攝入者有加倍患肺癌的可能。維生素A及其混合物可以幫助清除體內的自由基(自由基可以引起遺傳物質的損害),其次能夠刺激免疫系統和幫助體內分化細胞,發展成有序的組織(而腫瘤的特徵是無序的)。一些理論認為維生素A能夠幫助早期受到致癌物質侵襲發生變異的細胞逆轉過來而成為正常生長的細胞。
另外有一些研究建議單純補充β-胡蘿蔔素藥物並不能降低患癌症的風險,相反使肺癌的發病略有增加,然而,當β-胡蘿蔔素結合維生素C、E和其他抗毒素物質,它的保護作用就顯示出來了。其原因是當它自己消耗時也可增加體內的自由基,另外不同的維生素之間存在互動作用,人和鼠的研究均顯示套用β-胡蘿蔔素可以降低體內40%的維生素E水平,比較安全的策略是吃不同的食物保持維生素的平衡來抵禦癌症的侵襲,因為有些保護因素至今我們還未發現。
維生素C、E是另外一種抗腫瘤物質,它們能夠預防食物中致癌物質如亞硝胺的危害,維生素C能保護精子不受基因學破壞而降低其後代患白血病、腎癌和腦瘤的危險。維生素E能降低皮膚癌的危險,維生素E與維生素C一樣具有抗腫瘤作用,它是抗毒素和清除自由基的清道夫。維生素A、C、E的聯合套用產生的保護機體抵抗毒素的作用要比單獨套用為好。
目前有關植物化學的研究引起人們的普遍重視,植物化學就是在植物中發現的化學物質,包括在植物中發現的維生素和其他物質。已經發現幾千種植物中的化學成分,其中許多具有抗癌作用。這些化學物質的保護機制不但降低致癌物質的活性而且增強機體免疫力抵禦致癌物質的侵襲。大多數植物提供的抗氧化劑活性超過了單純維生素A、C、E的保護作用,例如一杯甘藍只包含了50mg的維生素C和13U的維生素E,但它的抗氧化劑活性相當於800mg的維生素C和1100U的維生素E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推斷水果和蔬菜中的抗氧化劑效果遠比我們所知道的維生素的效果要強。無疑天然的植物產品將有助於今後的防癌工作。

病理病因

本症系由各種不同分化程度的橫紋肌母細胞級組成的軟組織惡性腫瘤,腫瘤發病原因不詳,但不排除遺傳因素。

疾病診斷

發生在不同部位注意與相應部位的腫瘤相鑑別,主要靠病理檢查確診。

檢查方法

實驗室檢查:
做血常規,肝、腎功能,尿液分析,骨髓穿刺等化驗檢查。頭頸部病變要做腦脊液化驗。兒童橫紋肌肉瘤尚無特異性血漿或尿標記物。
免疫組織化學可利用針對骨骼肌以及生肌蛋白的抗體來顯示腫瘤中橫紋肌成分。antidesmin、多特異性肌動蛋白(multispecific actin)、肌紅蛋白D(myoglobin D,MyoD)都是最敏感的標記物。vimentin、肌紅蛋白、dystrophin、cytokeratin、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M和B、S100和神經特異性烯醇化酶用來做進一步的鑑別診斷之用。肌紅蛋白D的表達在生肌前體轉換為肌肉細胞中有重要意義,而在橫紋肌肉瘤中這一過程是受到抑制的。
通過反轉錄聚合酶鏈反應(PCR)和螢光原位雜交技術,橫紋肌肉瘤的診斷可達到分子遺傳學水平,並對治療有指導意義。在腺泡型橫紋肌肉瘤中發現2、13q35-q14基因位點中斷,而在胚胎型橫紋肌肉瘤中發現11號染色體上有腫瘤生長抑制基因。
脫氧核糖核酸(DNA)含量(或稱倍體)也具有一定的診斷價值。Shapiro研究表明胚胎型均為高倍體,腺泡型主要為近四倍體。37個無法手術切除的橫紋肌肉瘤,8個二倍體的患兒全部死亡,而12個高倍體腫瘤中的10人存活(P<0.0001),但結果缺乏進一步證明。
因為上述生物學、免疫學和細胞學診斷方法在預後判斷以及治療上的重要指導作用,外科醫生必須獲得足夠多的腫瘤送檢,以確保診斷的正確。
其他輔助檢查:
CT、MRI可以定位腫物和其向周圍侵襲的情況。骨掃描可發現骨病變,CT可見肝、腦、心和肺轉移與否,頭頸部病變要做CT或MRI檢查,同時做腦脊液化驗。脊柱旁腫瘤可用MRI觀察脊髓浸潤情況。

併發症

頭頸部的橫紋肌肉瘤可有失明,眼肌麻痹,腦神經癱瘓和腦膜刺激症狀,氣道梗阻、窒息和鼻出血,中耳炎等;泌尿生殖系的橫紋肌肉瘤可有尿路梗阻、血尿,腸梗阻等;四肢和軀幹的橫紋肌肉瘤可有脊髓壓迫和神經症狀, 其他部位的橫紋肌肉瘤可有心力衰竭或心律不齊等;除了原發病,橫紋肌肉瘤可轉移到肺、骨、骨髓、淋巴結、腦、肝和乳腺等,可出現相應的症狀。

預後

橫紋肌肉瘤患者的存活率取決於診斷時腫瘤的臨床分級、分期、原發部位。最近IRS研究表明5年存活率平均在71%,Ⅰ級90%,Ⅱ級80%,Ⅲ級70%,Ⅳ級30%。按治療前分期,其存活率分別為Ⅰ期80%,Ⅱ期68%,Ⅲ期49%,Ⅳ期21%。

發病機制

1.分期  IRS的橫紋肌肉瘤分級主要是根據臨床,尤其是術前和術中的情況,而腫瘤生物學特徵並沒能予以反映,因此稱其為外科病理分期也不為過。但IRS的臨床分級仍被廣泛認可(表1)。
IRS中,20%的患者屬於Ⅰ級,21%屬於Ⅱ級,45%屬於Ⅲ級,14%屬於Ⅳ級。比較IRSⅡ,Ⅲ級的病人數量有增加,這是主要是因為手術完全切除率下降所致。有些腫瘤如位於盆腔部位其手術目的就不是完整切除。
Ⅰ級患兒中42%發生於除膀胱-前列腺外的泌尿生殖系,31%發生於肢體。Ⅱ級中39%的患兒為除腦膜外的頭頸部腫瘤。Ⅲ級中46%為頭頸部腫瘤。Ⅳ級中31%為肢體腫瘤,14%為腦膜周圍腫瘤,41%為其他類型。
Lawrence和Gehan等人通過對IRSⅡ的資料進行分析,認定腫瘤部位、大小、侵襲範圍及局部淋巴結有無轉移對無遠處轉移的患兒的生存有重要意義。他們對臨床分級加以改進,將其分成4期(表2),現在已被IRS Ⅳ採用。這種分期主要根據腫瘤的生物學特徵而非手術切除程度,能夠更好地預測預後情況(表3)。總的來說,腫瘤原發部位和遠處轉移是決定預後的最有價值的指標。
2.病理改變
(1)肉眼:除胚胎性橫紋肌肉瘤呈黏液樣、生長在腔內者呈息肉樣外,其他型均呈蕈樣、分葉或結節狀。邊界清楚,無真正包膜,切面較鬆軟,灰白或灰紅色魚肉樣,可伴出血和壞死。
(2)鏡下:
①胚胎型:也稱兒童型。由早期幼稚發育的橫紋肌母細胞及原始間葉細胞組成。細胞呈梭形、星形、卵圓或橢圓形,排列稀疏,有豐富的黏液基質,核分裂較多。可見縱行的肌原纖維或橫紋。此型約占橫紋肌肉瘤的2/3。
②腺泡型:青年人多見。主要由未分化的小圓形、卵圓形的肌母細胞組成。瘤細胞排列成腺泡狀、管狀或裂隙狀,形態似胚胎性肌管。
(3)多形型:也稱成人型。主要由較大的帶狀、網球拍狀的多形細胞、巨核細胞和多核瘤巨細胞構成。細胞核不規則,染色深,核分裂較多。
診斷困難者,可行免疫組化檢查。肌紅蛋白、結蛋白和波形蛋白的陽性率分別為72.2%,55.5%和88%。而肌球蛋白可達10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