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管隧道及皮膚出口感染

在腹膜透析時,導管隧道及皮膚出口處因感染而導致的發熱、相關局部紅腫熱痛和(或)肉芽組織增生的併發症,稱為導管隧道及皮膚出口感染。此為腹膜透析最為嚴重的併發症,是拔除導管的主要原因,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導管隧道及皮膚出口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是金黃色葡萄球菌,也可由大腸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等引起。感染可發生於連續不臥床腹膜透析過程中的任一時間,可導致反覆發作的腹膜炎、置管失敗及住院時間延長。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腎內科
  • 常見病因: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
  • 常見症狀:皮膚出口感染急性感染患者導管出口處疼痛,局部組織紅腫等,慢性感染者可見出口有肉芽組織增生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預防,

病因

1.導管周圍滲漏
腹透液滲漏可導致隧道和皮膚出口癒合延遲,不利於組織修復,細菌容易入侵。
2.機械因素
機械壓力、經常牽拉導管,可延緩皮膚出口和隧道的癒合。
3.微生物入侵
幾乎所有的皮膚出口都有細菌感染,進入隧道深部的細菌數目取決於皮膚出口處的細菌數和種類。
4.皮膚出口方向
當皮膚的出口朝上時,由於汗液下流,水和髒物會污染出口處。
5.全身性因素
皮膚出口癒合過程中,部分肉芽組織可被逐漸吸收由纖維組織所取代,這部分纖維及肉芽組織均由表皮覆蓋。由於營養不良、糖尿病及尿毒症本身等因素,可破壞組織纖維化,使傷口的癒合速度減慢。

臨床表現

1.皮膚出口感染
急性感染患者導管出口處疼痛,局部組織紅腫,有分泌物排出,可伴畏寒、發熱等全身症狀。慢性感染者可見出口有肉芽組織增生,並且炎症持續時間>4周。
2.隧道感染
隧道感染早期症狀不明顯,可僅有低熱,表現為沿隧道走向有壓痛,周圍組織有硬結、腫脹,隧道周圍皮膚有灼熱感。一旦膿腫形成,患處觸之有波動感,還可伴全身中毒症狀及高熱,常合併腹膜炎。

檢查

1.實驗室檢查
可見白細胞計數增多;顯微鏡下觀察該菌為革蘭陽性球菌,排列成葡萄串狀;分泌物培養可見金黃色葡萄球菌生長。
2.影像學檢查
合併腹膜炎時,腹部X線檢查可見腸腔普遍脹氣,並有多個小氣液面等腸麻痹徵象。

診斷

根據腹膜透析時,導管隧道及皮膚出口處表現為紅腫、疼痛,周圍組織有硬結、腫脹,皮膚有灼熱感,實驗室檢查分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腹部X線檢查可見腸腔普遍脹氣等多可明確診斷。

治療

一旦發現感染,應立即處理。
1.局部治療
用絡合碘、過氧化氫溶液、生理鹽水清洗傷口,每日換藥1~2次。對於隧道口周圍肉芽組織可用硝酸銀燒灼。首先局部絡合碘消毒,感染部位用過氧化氫溶液沖洗,然後再用生理鹽水沖洗,最後用生理鹽水稀釋慶大黴素後,進行局部注射。如果疑診隧道感染可沿隧道做局部注射,用慶大黴素稀釋液濕潤的紗布條纏繞導管出口處,對感染處進行濕敷,包紮固定導管,並全身用藥。
2.全身用藥
根據感染處分泌物細菌培養結果,選用敏感藥物。
3.拔除導管
經上述處理2周后,臨床表現沒有明顯改善,並且繼續惡化的患者,應考慮拔管。

預防

1.定期清洗消毒皮膚出口,並用無菌紗布覆蓋,清洗消毒間隔不超過1周。
2.妥善固定導管,避免過多牽拉。皮膚出口處不潔或者潮濕的患者,應及時更換敷料,保持導管出口處清潔乾燥。不可強行去除痂皮,避免對皮膚出口刺激,出口處有創傷應及時套用抗生素。在出口癒合期以及出口感染期避免盆浴、游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