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空情報雷達

對空情報雷達

對空情報雷達(air defense surveillance radar)是搜尋、監視與識別空中目標並確定其坐標和運動參數的雷達,亦稱對空搜尋雷達。它所提供的情報,主要用於發布防空警報、引導殲擊機截擊敵方航空兵器和為防空武器系統指示目標,也用於保障飛行訓練和飛行管制。是現代戰爭中獲取空中目標情報的重要電子技術裝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對空情報雷達
  • 外文名:air defense surveillance radar
追溯歷史,用途分類,引導雷達,目標指示雷達,低空雷達,野戰防空雷達,性能使用,發展趨勢,

追溯歷史

20世紀30年代初期,英、美、德、蘇等國為了加強防空,競相研究雷達。世界第一批可實用的雷達是英國於1936年部署在其東南沿海的“本土鏈”警戒雷達。這種雷達使用短波頻率,體積龐大,精度很差,但能探測到200千米以外的轟炸機,並在不列顛空戰中發揮了巨大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戰爭的迫切需要促使對空情報雷達迅速發展。到40年代初期,美國和英國開始生產精度高的微波雷達,也就是早期的引導雷達、測高雷達和目標指示雷達。同期,德國、蘇聯與日本亦研製生產了各自的對空情報雷達。戰後,隨著航空兵器性能的提高和電子技術的進步,對空情報雷達的性能亦不斷改進。50年代,對空情報雷達在探測距離與精度上成倍提高,並且發展了反干擾技術。如研製成功動目標顯示雷達,能有效地消除地面雜波干擾和箔條幹擾。60年代,又陸續研製出脈衝壓縮、頻率捷變、相控陣等新體制雷達。進一步提高了搜尋、定位功能和反干擾能力。70年代以來,大規模積體電路和電子計算機的迅速發展,促進了對空情報雷達性能和自動化程度的大幅度提高,如出現了無人值守雷達,機載脈衝都卜勒預警雷達,以及自動改變雷達技術參數以適應干擾環境變化的技術。
對空情報雷達對空情報雷達

用途分類

對空情報雷達按用途分為警戒雷達、引導雷達和目標指示雷達;按同時測定目標坐標的維數,分為三坐標雷達、兩坐標雷達和測高雷達;按探測距離,分為遠程(400千米以上)、中程(200~400千米)和近程(200千米以內)雷達;按雷達運載平台,分為地面、水面和升空(包括機載、氣球載和衛星載)雷達。
雷達用途不同,主要性能亦有差別。警戒雷達用於監視規定的空域,報知目標的出現。它通常是兩坐標雷達,一般具有較大的探測範圍,但只能測定目標的距離和方位,測量精度和分辨力較差,數據率較低。

引導雷達

引導雷達用於引導殲擊機截擊敵方航空兵器,其引導範圍一般小於警戒雷達的探測範圍,但精度、分辨力、數據率較高。兩坐標引導雷達不能測定目標高度,常配備測高雷達提供所需高度參數。測高雷達具有水平方向寬、垂直方向窄的天線波束,在仰角上進行掃描,以測定目標的高度。V型波束引導雷達是早期的三坐標雷達,能在一次圓周掃描中測定目標的距離、方位和高度。現代三坐標雷達通常具有多路發射接收通道和相應的多個天線波束,套用電子計算機處理目標信息。其功能比一部兩坐標雷達和多部測高雷達配合工作遠為先進,但結構複雜,造價較高。
對空情報雷達對空情報雷達

目標指示雷達

目標指示雷達為高炮和地空飛彈部隊提供防區內的全部空情,並為防空武器系統指示目標的坐標,使武器系統的雷達或其他瞄準裝置能迅速捕獲目標。它通常為近程雷達,有較高的數據率和精度。為了便於轉移,地面上的目標指示雷達一般都具有較強的機動能力。

低空雷達

對空情報雷達中專門用於搜尋低空和超低空飛行目標的雷達,稱為低空雷達。它採用動目標顯示技術,能從大量地物雜波中鑑別出低空飛行的目標。低空雷達由於受地球曲面的限制,探測距離一般較近,數據率和自動化程度則較高。

野戰防空雷達

陸軍野戰部隊使用的對空情報雷達,也稱野戰防空雷達。它一般為中近程雷達,具有較高的機動性,能跟隨部隊迅速轉移。
對空情報雷達對空情報雷達
在作戰使用中,對空情報雷達常採用不同頻率、不同性能的多部雷達組成雷達網。各雷達的探測範圍互相銜接,並有一定的重疊,從而構成一個嚴密的、不易被干擾和破壞的警戒引導系統。雷達站測得的目標情報,上報到各級雷達情報中心和指揮中心。現代化雷達網採用電子計算機和數字通信設備,自動錄取、傳遞和處理目標情報,極大地提高了雷達網的效能。

性能使用

戰術性能和戰鬥使用 對空情報雷達的戰術性能主要包括:探測範圍、搜尋周期(或數據率)、情報容量、測定目標的精度和分辨力、反干擾能力、機動性、可靠性和可維修性等。探測範圍指雷達天線波束搜尋掃描時所能探測到目標的空間範圍。由於對空情報雷達通常在方位上採用圓周掃描搜尋和扇形掃描搜尋兩種工作方式,這一範圍通常是環形的,或是扇形的。探測範圍垂直截面邊界主要是根據對規定的標準目標(例如雷達截面積為1平方米的目標),雷達能發現的機率值來確定,通常以發現機率值為50%的最大探測距離和最大高度來表述。搜尋周期是指雷達天線在規定的方位區域內掃描一次的時間,數據率即雷達在單位時間內所能提供一個目標數據的次數,與搜尋周期呈倒數關係。情報容量是衡量對空情報雷達在單位時間內的空情處理能力的重要指標。手工操作的雷達每分鐘只能處理十多批空情,現代雷達具有自動錄取設備,天線每搜尋一周,可處理數十至數百批空情。反干擾能力是對空情報雷達的關鍵性能,通常採用多種反干擾技術來提高雷達抑制有源和無源干擾的能力,還可採用多部不同頻率的雷達交錯配置和對干擾源交叉定位等措施來反電子干擾。機動性是指雷達架設和撤收所需的時間和人力,以及運輸時所需的車輛或方艙數量。對空情報雷達通常具有良好的可靠性與可維修性,即具有較長的平均故障間隔時間和很短的平均故障修復時間,以保證長時間地連續工作。
對空情報雷達對空情報雷達

發展趨勢

對空情報雷達的發展趨勢是:進一步提高抗干擾、抗反輻射武器、抗隱身技術和抗目標低空突防等“四抗”能力;從探測到的目標上提取更多信息,如目標的類型、形狀、姿態等;發展能自動分析環境條件與目標特徵,自動選擇技術對策的智慧型化雷達;短波超視距雷達將成為探測遠距離超低空飛行目標的重要裝備,多基地雷達將逐步進入實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