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勝塔

尊勝塔

雞足山佛塔寺原名尊勝塔院,坐落於文筆山左支盡頭處的塔院山中。《康熙雞足山志》載,尊勝塔建於公元1683年(明崇禎戊寅年間),為麗江知府木靖與悉檀寺僧人道源、道真所建。從1689年到1963年的274年間,該寺都有不同程度的毀壞和修葺。現在我們所見到的佛塔寺,是台灣道興法師20餘年來先後捐資募化數千萬元於1994年在廢墟上重新修復的。 寺內原有一塔,是喇嘛教寺塔,高22米。現恢復修建的白塔,為印度寶瓶式佛塔,高22米,塔身圓表,外飾石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尊勝塔
  • 現用名:雞足山佛塔寺
  • 始建:1683年
  • 修繕時間:1994年
  • 位置:文筆山左支盡頭處
簡介,觀景時間,文化傳說,修繕,佛塔寺活動,

簡介

雞足山佛塔寺原名尊勝塔院,坐落於文筆山左支盡頭處的塔院山中。《康熙雞足山志》載,尊勝塔建於公元1683年(明崇禎戊寅年間),為麗江知府木靖與悉檀寺僧人道源道真所建。從1689年到1963的的274年間,該寺都有不同程度的毀壞和修葺。現在我們所見到的佛塔寺,是台灣道興法師20餘年來先後捐資募化數千萬元於1994年在廢墟上重新修復的。寺內原有一塔,是喇嘛教寺塔,高22米。現恢復修建的白塔,為印度寶瓶式佛塔,高22米,塔身圓表,外飾石灰。塔底的東南西北分別立有四大天王的彩繪石雕像,造型生動,姿態各異。雞足山八景之一的"塔院秋月"就在寺觀賞。詩人盧桂生有《塔院秋月》詩"晴空萬里碧於水,遙望嶺頭白雲生。塔影孤懸深夜靜,冰壺濯魂恍然難名",十分傳神地寫出了秋月當空、月光如水時,尊勝塔院的良宵美景。
塔院四周昔日有禪房40間,為僧人參禪的地方。院中還有2000餘斤重的銅鑄大鐘一口,為公元1656年(清順治丙申)麗江木氏捐資冶鑄。晨夕鐘聲,震支一山。可惜此鐘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現白塔以西新建的大雄寶殿,軒昂大方,內塑有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像。

觀景時間

觀賞塔院秋月,需在農曆每月的十四、十五、十六三天。當皓月移到雞足山主峰楞嚴塔西面,月亮與楞嚴塔、尊勝塔連成一片時,四周山林一片黑暗,惟有皓月與楞嚴塔十分明顯,舉首仰望,有身入月宮之感。而八月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這五一夜晚子時12點左右,尊勝塔沒有塔影,故又稱無影塔。

文化傳說

關於這無影塔,還有一段傳說。唐朝文成公主與吐蕃贊普(西藏王)松贊乾布成親時,雞足山大和尚派悟明和尚為大使帶山中特產前往祝賀。贊普、公主十分高興,重賞悟明,並派了土耳其建築師和唐朝來的工匠,與悟明回山,於七月初一建成尊勝塔,以紀念新婚大喜。七月十五這天,松贊乾布與文成公主趕到雞足山為建成的塔舉行拜塔儀式。
時皓月當空,尊勝塔皓潔如白玉,松贊乾布贊道:"這塔潔白無瑕,猶如我倆純真的愛情,可惜塔下陰影終是美中不足!"文成公主聽罷,微微一笑,從侍女手中取過天鵝羽毛扇,輕輕一煽,地上塔影如一縷青煙騰空飄去,頓時天上地下一片清輝。從此,每到贊普與公主拜前後的五天裡,子夜時分塔下便無塔影,成為雞足山月夜景致中的一絕。
寺僧為紀念松贊乾布與文成公主建塔之德,把塔名改為無影塔,每逢農曆十五晚上,僧眾聚集於塔下誦經,並畫了二人繪像供奉。雖然這傳說與尊勝塔院建造年代並不相符,但它反映了各民族人民渴望友好相處的願望。

修繕

台灣著名的道興大法師在來大陸傳經布道選擇道場時,曾經考察過許多佛教名山,都認為不合適,最後選定雞足山作為傳布佛法的道場,並擔綱佛塔寺住持。道興法師道行高深,慈悲為懷。在傳經布道大量捐款修建寺院、重塑金身的同時,並開拓和修築了上山公路和構築國小校的道路交通等等。在法師眼裡,眾生平等,沒有高官和平民之分。所以,如有緣與之見面,她都是一視同仁地予以接待。特別是為了廣傳佛法,道興法師常將化緣所得印製大量佛法圖書、光碟、掛帶、飾物等免費發放,為香客們祈福祝禱,廣結善緣。為了確保上山香客平安,道興法師還在上山公路的多處急彎道上安裝上半圓凸鏡,讓駕車上下山的駕駛員通報前面彎道上車輛往來情況,早作慢行讓道的準備,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僅此細微的人性化設定便讓人感嘆不已了。

佛塔寺活動

佛塔寺每年都有幾次重大的佛事活動,如“打佛七”、“浴佛節”等等。 雲南雞足山佛塔寺為省內外罕見的依循百丈叢林制度實修的淨土道場,目前常住比丘尼沙彌尼60餘眾,是雲南省境內常住出家眾最多的淨土女眾道場。戒律精嚴,修學精進不輟,是世界各地淨宗同修前往參學共修的道場。時值世界各地天災人禍頻繁,雞足山佛塔寺住持上道下興法師發大願力,現正在舉辦為期2年的700場護國息災中峰國師三時繫念大法會,每月農曆21到27日舉辦佛七,一切免費,歡迎各地同修前往共襄盛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