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莊村(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區豆羅鎮下轄村)

寺莊村(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區豆羅鎮下轄村)

寺莊村位於山西忻州忻府區西南角。在《忻縣誌·建置沿革》中有這樣的文字記載:(忻州)春秋屬晉,戰國屬趙,秦屬太原郡,東漢建安二十年(公元二一五年),置新興郡,同年置九原縣,境內始有行政建制。北魏永興二年(公元四一零年),另置秀容郡、秀容縣。隋開皇元年(公元五八一年),復立新興郡。開皇十八年(公元五九八年),改為忻州。唐武德四年(公元六二一年),分秀容,置定襄縣。金天會五年(公元一一二七年),忻州改為定襄郡,屬河東北路。大定二十九年(公元一一八九)復為忻州,領定襄、秀容二縣。元初改九原府,不久復為忻州。明洪武初,秀容縣併入忻州,屬冀寧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寺莊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中國華北
  • 地理位置: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區豆羅鎮
歷史起源,行政規劃,

歷史起源

在《明史·地理志》第一一一頁中,有如下文字:忻州洪武初以州治秀容縣入。這就說明,寺莊村在明朝以前屬秀容縣管轄,關於這個問題,同族伯父張堯(二十一世)生前曾留下一篇文章,其中提及此事:“我縣原名秀容縣,建城於馮村、上曹莊之間,未見實跡。”另據忻州第一才子宋文明記憶,他老人家在莊磨鎮工作期間,在上曹莊村搞農田基本建設時,曾經發現過許多城磚城瓦,這就證明同族伯父張堯遺稿中所言為實,而並非“未見實跡”。據萬曆《忻州志》記載,明朝屬都村制,寺莊屬集賢鄉,稱:忻縣或忻州集賢鄉路村二都寺莊村,張姓為三甲,邢姓為四甲。清初忻州屬太原府。雍正二年(公元一七二四年),升為忻州直隸州,領靜樂、定襄二縣。清朝沿襲明制,清光緒《忻州直隸州志》中有記載。一九一三年廢州改稱為忻縣。民國初,也是沿襲清制。一九一七年,閻錫山實行“村制”,設編村,滿三百戶為一編村,當時又有主村、附村一說,寺莊村隸屬不明。一九一九年開始實行區制,寺莊村屬四區管轄,區公所或區政府駐莊磨村。一九三七年忻口戰役後,忻縣抗日政府以北同蒲鐵路為界,分為東忻縣與西忻縣兩個縣制,寺莊村屬西忻縣。一九三九年晉西事變後,此制遂廢。一九四五年,閻錫山政權重返忻縣,寺莊村仍屬四區。一九四六年,又由區易名為鄉。同年八月,東、西忻縣合併,統稱為忻縣。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區寺莊村

行政規劃

一九四八年七月二十一日,忻縣全境解放,此制即廢。建國初期,仍實行區村制,寺莊屬八區,稱行政村,區政府駐莊磨村。一九五三年,改行政村為鄉建制,稱八區白石鄉寺莊村。一九五六年四月,歸下佐鄉管轄。一九五八年九月,又改為政社合一,稱紅專人民公社寺莊村,公社駐豆羅村。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一日,忻縣和定襄縣合併,改稱為忻定縣,寺莊村仍屬紅專人民公社管轄。一九六一年八月,忻縣和定襄縣分治,復稱忻縣,寺莊村歸下佐人民公社管轄,稱寺莊生產大隊。一九八三年九月,忻縣改忻州市,寺莊村仍舊歸下佐人民公社管轄。一九八四年九月,由下佐人民公社寺莊生產大隊,改為下佐鄉寺莊村民委員會。
二零零一年一月,忻州撤地設市後,原忻州市改為忻府區,隸屬關係同前所述。
現在是: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區豆羅鎮寺莊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