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綸閣

寶綸閣

寶綸閣位於徽州區 呈坎村,距屯溪26公里。是安徽省迄今保留明代彩畫及祠堂最完整的一組家廟建築。明 萬曆間(1573--1620),呈坎羅應鶴曾任御史、大理寺丞、保定巡撫等職,因政績顯著,常得皇帝御賜,羅氏政績顯著,常得皇帝御賜,羅氏為尊供聖旨和收藏御賜珍品,特修此閣,取名寶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寶綸閣
  • 地理位置:徽州區呈坎村
  • 所屬地區:安徽
  • 著名景點:羅東舒祠、儀門
寶綸閣簡介,地理位置,景點簡介,所屬建築群,人文歷史,修建過程,與羅東舒祠,

寶綸閣簡介

寶綸閣為羅東舒祠後寢。是安徽省迄今保留明代彩畫及祠堂最完整的一組家廟建築。
萬曆間(1573--1620),呈坎人羅應鶴曾任御史、大理寺丞、保定巡撫等職,因政績顯著,常得皇帝御賜,羅氏為尊供聖旨和收藏御賜珍品,特修此閣,取名寶綸。
寶綸閣,原名“貞靜羅東舒先生祠”,始建於明嘉靖間(約1542年),後殿幾成,因遇事中輟,七十年後重新擴建。

地理位置

位於徽州區呈坎村,距屯溪26公里。
寶綸閣寶綸閣

景點簡介

古祠占地五畝余,分前、中、後三進,五層山牆,層層升高,顯得氣勢宏偉威武。第一進為儀門,儀門內是八丈見方的天井,天井兩旁為廊廡,第二進為大廳,前方六根方石柱巍然聳立,石柱之後是二十四根圓木大柱,堂中四根大立柱一人難以合抱。
上面檁梁重疊,橫直交錯,正中的冬瓜梁粗大莊重,現堂上還掛著一塊匾額,上書“彝倫攸敘”四字,為明代著名書法家董其昌所書。
大廳高大的板門照壁後又是一個天井,其後第三間才是寶綸閣。
寶綸閣是整個祠堂的精華部分,相傳主持續建此祠的羅應鶴,明萬 歷間曾任監察御使和大理寺丞等職,深得明神宗龐信。
寶綸閣寶綸閣
羅“蓋之以閣用藏曆代恩綸”,故名“寶綸閣”,後來約定俗成地稱整座祠堂為“寶綸閣”。
寶綸閣由三個三開間構成,加上兩頭的樓梯間,共十一開間,吳士鴻手書的“寶綸閣”匾額高掛樓檐。
天井與樓宇間由黟縣青石板欄桿相隔,石欄板上飾有花草、幾何圖案浮雕。三道台階扶欄的望柱頭上均飾以浮雕石獅。
台階上十根面向內凹成弧形的石柱屹立前沿,幾十根圓柱拱立其後,架起縱橫交錯的月梁。
圓穹形的屋面和飛揚的檐角,樑柱之間的盤斗雲朵雕、鏤空的梁頭替木和童柱、荷花托木雕,令人眼花繚亂,而又美不勝收。橫樑上彩繪圖案優美、色彩絢麗,雖歷四百餘年,至今仍鮮艷奪目歷久不凋。
寶綸閣左右兩邊為登樓的樓梯,登上三十級木台階,只見樓上排列整齊的圓木柱,屋頂閣柵外露,飾以水磨青磚。
此外為呈坎村的最高點,可遠眺黃山 天都、蓮花兩峰煙雲。
寶綸閣以巧妙的結構,精緻的雕刻,絢麗的彩繪,集古、雅、偉、美為一體,堪稱明代古建築一絕。
國家建設部、文化部和許多高等院校的建築專家、教授參觀考察後認為:呈坎村無論從全村整體的天際線或從單體建築的輪廓考察,皆具有明清文化古村的獨特風格,這對研究古代的建築歷史、建築設??起及宗族制度、民俗風情、文化藝術,都具有重要的價值。

所屬建築群

羅東舒祠,位於中國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原屬歙縣)呈坎鎮呈坎村內,是黃山羅氏其中一支的祠堂,屬於宗族祠堂的一類,紀念的是羅氏第十三世祖羅東舒。被認為是現存祠堂中規模最大、設計及雕刻均出色的建築,於1996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人文歷史

羅東舒祠是呈坎羅氏為祭祀13世祖羅東舒而建造的家廟建築,呈坎《羅氏族譜》和呈坎22世祖羅應鶴撰寫的《羅東舒祠修造碑記》對此都有記載。
羅東舒,宋末元初著名學者和堅不仕元的隱士,他既有與陶 淵明一樣的高風亮節品格,又有黃庭堅、歐陽修一樣的才賢,對呈坎羅氏貢獻極大。
所以,呈坎羅氏後世子孫待他如孔子般尊崇之至。
所以“羅東舒祠”才有如“孔廟”般的欞星門、拜台、兩廡、拜台及兩廡外側精美石雕欄板、後寢精美絕倫的透雕和彩繪等,這是徽州一般祠堂所沒有的。
而“寶綸閣”則僅僅是22世祖羅應鶴率眾集全族人力物力財力歷5年而將“羅東舒祠”續建完工後,發現後寢太低,與整組家廟建築不相稱,遂在後寢頂上加蓋的樓閣而已。
其目的又僅僅是為了達到“羅東舒祠”4進4院一進比一進高的視覺效果和用來儲存物品而已。

修建過程

羅東舒祠後寢建於明嘉靖年間(約1539),由21世祖羅潔宗所建呈坎《前羅族譜》記載:“後寢幾成,遇事中輟,因循垂七十年”。迨至萬曆壬子年(1612)“諸宗人因謁廟而思祖功,見遺規而慨締造之不易”,遂由榮歸故里的隆慶進士、右僉都御使,22世祖羅應鶴(1540-1630)主持續建歷經五年而功成。總工程花了將近十年的時間,耗銀子45000萬兩,其全部格局按山東孔廟格式,其規模,氣勢及建造工藝之精美,令觀光瀏覽的中外專家和遊人驚嘆不已,一致公認為“江南第一祠”。祠堂外面的圍牆稱照壁,因祠前是眾川河,古代建房都講究地理、風水,羅家的子孫不希望家族的財氣被河水沖走,故砌此牆。
羅東舒祠羅東舒祠
東舒祠完工後,後寢只有一層,顯得太低,與整組建築不相稱。故23世祖羅人忠(1572-1638),又 於1617年在後寢草架上加蓋了一層閣樓。全部木構架安放在後寢檁條上,樓板高出地面9米,同時外加2個樓梯間,是後寢面闊由原來的26米增至30米,開間也由原來的9個增至11個。造底層與樓層之間,多了一個草架隔層(技藝之高,由此可見一斑),屋面為普通坡屋頂,脊高達16米,從而把整組建築推向高潮。佇立享堂抬頭仰望後寢,倍感氣勢巍峨和美輪美奐,一種莊嚴、肅穆、神聖、崇高的感覺油然而生。舊時寶綸閣是用來珍藏寶物。綸指御賜品,包括詔書、衣冠以及其他物品,諸如祖先容像、族譜、典籍、書畫、文獻資料等,故名寶綸閣。樓檐中間高懸的“寶綸閣”巨匾,系明代孝子吳士鴻所書。以此體現“君在上、臣在下”的皇權思想,避免朝廷找麻煩。

與羅東舒祠

可以講,“寶綸閣”是“羅東舒祠”整組家廟建築中,用料最細、沒有任何雕琢和裝飾、年代最晚、文物價值最低的組成部分。可文物部門卻偏要把“羅東舒祠”謬稱為“寶綸閣”。這不僅是對“羅氏”老祖的大不敬,而且也抹殺了“羅東舒祠”的建築特點和呈坎 羅氏子孫為什麼要建造這么一個如“孔廟”般特殊祠堂的意義和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以致謬誤百出。如當初徽州地區許多宣傳材料,都把“羅東舒祠”畫成個“小亭子”,以為是“亭台樓閣”之類的“園林建築小品”。又如《徽州地區簡志》把“羅東舒祠”與屯溪“程氏三宅”、西溪南“老屋閣”歸為一類,以為是“民宅”,而在《徽州祠堂》欄 目中卻沒有“羅東舒祠”的任何文字介紹。還有人在《黃山日報》上撰文,把“羅東舒祠”和“寶綸閣” 並列為2個“國保單位”,變成了“一祠雙國保”,這不是很可笑嗎?!即使在1996年“羅東舒祠”被公布為“國保單位”以後,文物部門和一些地方官員仍堅持認為叫“寶綸閣”比叫“羅東舒祠”名字響亮。其理由是“徽州祠堂”多的是,而“寶綸閣”僅我一家,“人無我有”,自以為“寶綸閣”很了不起。殊不知“羅東舒祠”不僅是“國保單位”,而且還被許多專家學者推崇為“江南第一祠”,這是何等的品牌和榮耀啊!而“寶綸閣”則僅僅是後寢的閣樓!再講“羅東舒祠”不可能因你把它叫作“寶綸閣”,就能改變其家廟建築的屬性,而變成所謂“你無我有”的什麼“閣”之類的建築。
羅東舒祠寢殿羅東舒祠寢殿
寶綸閣寶綸閣
然而時至今年4月,“羅東舒祠”被國務院公布為“國保單位”已經10多年過去了,徽州區電視台還把“羅東舒祠”謬稱為“寶綸閣”,尤其是去年省文物部門在省博物館舉辦的“徽州古建築展覽”,仍然把“羅東舒祠”謬稱為“寶綸閣”。把“羅東舒祠”謬稱為“寶綸閣”,本來就是省文物部門抄作起來的。按理講,“羅東舒祠”是什麼性質的建築,其文化內涵是什麼,文物部門應該比誰都清楚,最應該實事求是地對外宣傳,可是他們卻要堅持錯誤到底,完全置國務院紅頭檔案於不顧,置省政府在“羅東舒祠”照壁前立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羅東舒祠”的國保碑於不顧,置儀門上由我國著名古建專家羅哲文重新書寫的“貞靖羅東舒先生祠”的祠名匾(原匾在“文革”時被毀)於不顧,以致把嚴肅的文物展覽辦得極不嚴肅。實在是太不像話,太不應該了,能不令我這個呈坎羅氏後裔氣憤不已嗎!
(以上文字來源於安徽省建設廳高級工程師 呈坎前羅35世裔孫——羅來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