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坻一中

寶坻一中

天津市寶坻區第一中學始建於1920年,原名寶薊中學,2001年更名為天津市寶坻區第一中學。是天津市首批重點中學之一,天津市示範性高中,天津市新課程改革樣板校。學校堅持“以人為本,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的辦學理念,師資力量雄厚,教育教學設備一流。2009 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授予“ 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榮譽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寶坻區第一中學
  • 外文名:Tianjin Baodi No.1 Middle School
  • 簡稱:寶坻一中
  • 校訓:德澤、敬學、立遠
  • 創辦時間:1920年
  • 類別:公立高中
  • 現任校長:劉葆中
  • 知名校友:張金松
  • 所屬地區:天津市寶坻區
  • 主要獎項: “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榮譽稱號
  • 官網:http://yz.tjbd.cn/
歷史沿革,辦學條件,硬體設施,師資力量,資源配置,文化傳統,辦學理念,校訓,校風,教風,學風,學校榮譽,知名校友,

歷史沿革

天津市寶坻區第一中學(Tianjin Baodi No.1 Middle school),始建於1920年。後幾經變遷,曾名為河北省新集中學、寶薊第一中學、寶坻縣初級中學、河北寶坻中學、寶坻縣中學,天津市寶坻縣第一中學,天津市寶坻區第一中學。2004年建成占地330畝,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的天津市示範性高中校。
寶坻一中有著90年的悠久歷史,有著90年深厚的人文精神積澱,有著89年優秀的辦學傳統。90年來,學校培養了一萬五千多名初高中畢業生。也許在這浩浩的隊伍中沒有顯赫的高官,沒有舉世無雙的英雄,但確實有成百上千的科學家、教授、軍官、勞動模範、優秀運動員和成功的企業家以及數以萬計的堅守在社會主義建設各條戰線上的普通勞動者,這恰恰就是寶坻一中的光榮和輝煌所在。
寶坻一中

辦學條件

硬體設施

一流的教育教學設備為師生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學校現有教學樓三棟,實驗樓一棟,藝術樓一棟,活動樓一棟,綜合樓一棟,師生餐廳(生活服務中心)一棟,學生宿舍樓六棟,並建有高標準400米塑膠跑道的運動場一個;有理化生實驗室24個,信息技術教室6個,教師電子備課室9個,裝備先進的多媒體教室72個。
寶坻一中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教學班74個。教職工312名,其中特級教師8人,高級教師106人,一級教師83人。師資力量雄厚,可持續發展空間大,科研能力強,呈現出了“科研興校,科研興教”的良好態勢。
寶坻一中
數年來, 共有140名教師在省市級刊物上發表論文240餘篇,38名教師在市“雙優課”評選中獲獎。多年來,學校的高考和學科競賽成績在全市一直名列前茅,高考重點本科上線率一直保持在83%以上。

資源配置

德育處、教研處、藝體處、心理健康諮詢室、信息中心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搭建了堅固的平台。學校努力打造特色品牌,已經走出了 一條“育人心靈,播撒陽光,啟迪智慧,健全人格”的心理健康教育之路。實現了“心理育人與德育育人有機結合”的發展特色。“一中TV”、《寶坻一中月報》、“校園論壇”、“一中藝苑”等社團組織為學生施展才華開拓了廣闊的天地。

文化傳統

辦學理念

學校管理正努力實現從“制度約束”向“文化薰陶”的轉化,致力於校園文化環境建設,使學校成為高度和諧、富有人文精神的育人殿堂。在建立健全規章制度的同時,努力提升校園文化建設品味,堅持“以人為本,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的辦學理念。強調讓每個學生成功,讓每個學生快樂,讓每位教師在體驗學生成功與快樂的過程中,享受成功與快樂的人文精神。

校訓

德澤、敬學、立遠

校風

礪志明禮 和同予人

教風

教有道 身為范

學風

立學有恆 明思遠志
校訓校訓

學校榮譽

近幾年以來,學校獲“天津市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學校”、“天津市教育系統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天津市中國小落實《德育規程》先進學校”、“天津市優秀家長學校”、“天津市十五立功先進集體”、“天津市文明學校標兵”、“天津市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校”、“天津市中國小網路德育先進學校”、“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狀”、“天津市衛生紅旗單位”、“天津市體育後備人才學校”、“全國信息技術教育先進學校”、“全國作文教學先進單位”“中國教育改革創新示範學校”“中國百佳中學”等幾十個市級以上榮譽稱號,2009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授予“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目前,寶坻一中以“教育管理理念超前、基礎設施和教學設備先進、教育管理過程規範、教科研成果顯著、高考成績和學科競賽成績優異”在天津市享有盛譽,在華北地區乃至全國都有著重要影響。

知名校友

張金松,寶坻一中2004屆畢業生。清華大學物理系博士,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發現者之一。張金松說:“我在寶坻一中讀書的時候就已經種下獻身科學的種子,已經學會了如何做一個研究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