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兒令·鑑湖上尋梅

《寨兒令·鑑湖上尋梅》是元代文學家張可久創作的一首小令。

前五句以寫景為主,突出表現了鑑湖的歷史淵源。後五句以尋梅為線索,體現了作者豁達爽朗的個性特徵。在曲中喟嘆世風日下,官場腐朽,社會黑暗,同時詩人渴望擺脫塵世,融入一個清靜自由的空間,每日對酒當歌,吟詩作畫,逍遙自在。

全曲情景相生,質樸清雅,全篇以尋梅為線索,句句不離梅花,結構謹嚴,結尾則給人以希望之感。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寨兒令·鑑湖上尋梅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體裁:小令
  • 作者:張可久
  • 作品別名:【越調】寨兒令·鑑湖上尋梅
  • 作品出處:《張小山北曲聯樂府》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越調】寨兒令·鑑湖上尋梅
賀監宅,放翁齋,梅花老夫親自栽。路近蓬萊,地遠塵埃,清事惱幽懷。雪模糊小樹莓苔,月朦朧近水樓台。竹籬邊沽酒去,驢背上載來。猜,昨夜一枝開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鑑湖:又名鏡湖,在浙江紹興市南。
②賀監宅:賀知章的住地。賀知章,唐代的詩人,官至秘書監,因被稱為“賀監。”
③放翁齋:陸游的住所。陸游,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市)人。晚年卜居的三山,臨近鏡湖。
④ 蓬萊:指舊址在浙江紹興龍山下的蓬萊閣。
⑤近水樓台:俞文豹清夜錄》:“范文正公(范仲淹)鎮錢塘,兵官皆被薦,獨巡檢蘇麟不見錄,乃獻詩云:‘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⑥驢背上載詩來:《唐詩紀事》卷六十五引《古今詩話》:“有人問鄭棨近為新詩否?答曰:‘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背上,此處何以得之?’”
⑦“昨夜”句:陶岳五代史補》卷三:“齊已《早梅》詩有‘前村風雪裡,昨夜數枝開’句,鄭谷改‘數枝’為‘一枝’,齊下拜,時人稱鄭谷為‘一字師’。”此用其句。

白話譯文

賀知章的住地,陸游的住所都在鑑湖。那裡也有老夫親自栽種的梅花。道路接近蓬萊,地面遠在塵埃之外,幽懷中關心的唯有這些風流韻事。白雪覆蓋了小樹莓苔,暗月朦朧了近水樓台。到竹籬邊買酒去,騎著驢吟詩。心中猜想,肯定昨夜又有一枝梅花盛開。

創作背景

古代文人都在每年早春去尋梅、賞梅。梅花與文人分不開。賀知章、陸游都曾在鑑湖居住,由此引出了作者栽梅、尋梅、賞梅的清高意志,這是作者去鑑湖尋梅之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小令旨在尋梅。梅的品格歷來為詩人所讚頌,特別是志在山林、對現實中的腐敗現象深惡痛絕者,常以愛梅自娛,表現其高潔恬淡的品格。“尋”字是此曲的中心,全曲圍繞何處尋、如何尋、尋到後又如何的線索,逐層描寫。
起首三句寫何處去尋,目標落在賀監與放翁住地,因為他們是高潔的隱居者,該處的梅又是人品似梅品者“親自栽”的。
四、五、六三句承前三句補充說明鑑湖的梅梅品高於一般的梅,意為它“路近蓬萊”,蓬萊亦泛指仙境,它“遠塵埃”,與齷齪的社會隔離。因此,作者心裡總是記掛著去鑑湖尋梅,為尚未見到梅花而煩惱。
接下來兩句是寫如何尋。按照梅的特性去尋,“雪模糊小樹莓苔”,梅是迎寒斗雪開放的,要到雪地里尋,“小樹莓苔”言幽靜的地方。早梅又名江梅,是生長在水濱的,要到水邊去尋。“月朦朧”寫梅花夜間開放,並與末句“昨夜一枝開”相呼應。
最後四句寫尋到早梅後的喜悅,趕緊去買酒,對梅飲酒吟詩作曲。“猜,昨夜一枝開”是神來之筆,它不單是借典點明了這是早梅,更是為“尋”字增添分量。 他終於尋到了這迎寒風斗霜雪,最先開放在鑑湖水濱的品格高潔的早梅。尋梅的過程展現了詩人的愛好與情操,特別是不畏嚴寒、戰風斗雪的精神。
此曲寫得放達,風雅,流露出作者遠離官場,走近自然的豁達胸襟。全曲情景相生,質樸清雅,體現作者豪放的氣魄和寬闊的胸襟。

名家點評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何銳:名勝地尋勝景,故事多多,美景現成。塵埃遠避,清事幽懷;竹籬沽酒,驢背載詩,是一幅散誕消遙的世外桃源圖,不知世間可有?(《元曲三百首詳註》)

作者簡介

張可久(1280—1352後),字伯遠,號小山。慶元(今浙江鄞州區)人。早年客居吳江。至大、延祐間居於杭州,與貫雲石薛昂夫優遊湖山。後任紹興路吏,歷衢州、婺州路吏。至元間曾為桐廬典史。至正初,年七十餘,尚為崑山幕僚,出入於顧瑛玉山草堂。以散曲盛稱於世,是元代散曲流傳至今最多的散曲家。著有《張小山北曲聯樂府》三卷,《外集》一卷。存詞六十六首。
張可久張可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