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兒令·次韻

《寨兒令·次韻》是元代曲人張可久所作的一首散曲。這是一首感時傷懷之作。上半部分一至六句通過用典,內心感慨,抒寫世態炎涼,人情冷暖,下半部分七到十二句作者通過陶淵明、玉川茶等人和事,企求掙脫功名利祿,追求隱逸生活。表達出作者想追求平淡恬靜的歸隱生活,同時又對仕途仍然抱有幻想的思想感情。全曲連用典故,妥帖恰當,毫無生澀之感。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寨兒令·次韻
  • 作品別名:越調·寨兒令·次韻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出處:《小山樂府
  • 文學體裁:散曲
  • 作者:張可久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越調〕寨兒令1·次韻
你見么,我愁他,青門2幾年不種瓜。世味嚼蠟3,塵事團沙4,聚散樹頭鴉5。自休官清煞陶家6,為調羹7俗了梅花。飲一杯金谷酒8,分七碗玉川茶9。嗏10!不強如坐三日縣官衙。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寨兒令:曲牌名。又名《柳營曲》。第七、八兩句可作六字句。多對句。
2、青門:秦亡後,東陵侯邵平隱居長安城青門外種瓜為生。
3、世味嚼(jiáo)蠟:社會人情澆薄,沒有味道。
4、塵事摶(tuán)沙:比喻社會一團散沙,怎么也聚攏不起來。
5、聚散樹頭鴉,人之聚散如同樹上的烏鴉。聚散無常。
6、陶家:指陶淵明家,陶淵明晚年清貧。
7、調羹.梅子結果實後用來作酸味調味品。
8、金谷酒:金谷園飲用的高級酒。金谷園是晉代富豪石崇的園林。
9、玉川茶:指唐代詩人盧仝的茶,盧仝,唐代詩人,號玉川子。
10、嗏(chā):語氣詞。

白話譯文

你見過他嗎?我是真有點替他犯愁啊,他在青門外已經幾年不再種瓜。這社會真是人情太貧乏,沒有一點點兒味道如同嚼蠟。這社會如同一團怎么摶怎么揉也弄不到一起的散沙,人間的聚散就像樹上的烏鴉,說聚就聚說散就散呼呼啦啦。自從休官真是清貧了老陶家,因為調羹還俗氣了梅花。飲一杯當年金谷園酒宴飲用的美酒,喝七碗玉川子盧仝用過的高級茶。啊!豈不是大大勝過當三天縣官大老爺坐三天破官衙。

創作背景

此曲創作年代不詳,乃唱和之作,至於“次”何人之“韻”,則待考。張可久一生任職基層,心中鬱悶,不得志的憂愁使得他創作了很多看淡功名、閒淡散適的作品。這首曲即是作者嚮往自由自在地生活和心無點塵的境界所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曲上半部分一至六句通過引用秦人邵平的典故,發出感慨,寫出世間世態炎涼,人情冷暖。“你見么,我愁他,青門幾年不種瓜。”這幾句作者用邵平典並言明自身之愁。作者愁那邵平已經多少年不再種瓜了。可能是有位友人隱居幾年也沒有聯繫了,故作者表示有點兒惦念他,憂愁他,具體何人不詳。“世味嚼蠟,塵世摶沙,聚散樹頭鴉。”三句用有力的比喻和當時最流行語言來寫社會環境的庸俗不堪以及人情之澆薄。楊立齋《哨遍》套曲中說:“世事摶沙嚼蠟,等閒榮辱休驚訝。”馬致遠在《哨遍》套曲中也說:“嚼蠟光陰無味。”可以看出“嚼蠟”、“摶沙”是元代文人流行語,可能也是社會流行浯。“塵事摶沙”既精彩又貼切,本來人間萬物都凝固不變的,把沙子捏成團,風一吹就散了。“聚散樹頭鴉”是人們常見的繁象,尤其是麻雀之類,忽聚忽散,倏忽之間,故比喻非常生動逼真。
下半部分七至十二句通過陶淵明、梅花、金谷酒、玉川茶這些人和事,表達出作者企圖掙脫功名羈絆,嚮往消閒自在的生活。“自體官清煞陶家,為調羹俗了梅花。”是說自從休官退出官場後自然清貧一些,為生活所迫也要從事生產甚至經營一些其他事物,如同梅花被用作調味品一樣有些俗氣了。但梅花就是梅花,雖然作調味品也還是梅花。這是主要的意蘊。所以最後說:“飲一杯金谷酒,分七碗玉川茶。嗏,不強如坐三日縣官衙。”如果能夠脫離官場,跳出功名利碌誘惑的陷阱,過自由自在的生活,飲一杯好酒,品幾杯好茶,萬事不掛心,睡到自然醒,無憂無慮,無所顧慮,不比在縣衙里當官做老爺強多了。實際也真是如此,但這種道理需要一定的人生經歷和修養感悟方可理解。
全曲鋪敘以大量典故,靈活化用前人詩句語言。表達對官宦生活的十分厭惡,對田園生活的無比喜歡和嚮往。作者對世態之無味、對人間之冷漠,透露的是作者潔身自好、不願同流合污的的心志,描摹了美好的隱士生活。言簡意賅,詼諧有趣。

名家點評

四川師範大學圖書館館長鄧元煊《元曲品讀》:“這首曲子寫隱居田園的愉悅和對官場生活的厭棄。田園生活與官場生涯對照鮮明。筆墨酣暢。用典雖多,但純用通俗口語,用韻亦帶民間氣息,本色當行,在小山樂府中不多見。”

作者簡介

張可久,生卒年不詳,名小山,一雲名伯遠,字可久,慶元路(今浙江鄞縣)人,元代散曲家。《錄鬼簿》言其曾“以路史轉道領官”,又曾任桐廬典史。曾在平江路(今江蘇蘇州)客居10餘年,後定居杭州。至元初,年七十餘,還作過崑山幕僚。一生不得志,浪跡江湖,足跡遍及湘、贛、閩、皖、蘇、浙等地,晚年居杭州。專寫散曲,小令尤著,與喬吉齊名,李開先稱“樂府之有喬、張,猶詩家之有李、杜”(《喬夢符小令》)。朱權稱其曲“如瑤天笙鶴,清而且麗,華而不艷”,譽為“不羈之材”,“詞林之宗匠”(《太和正音譜》)。散曲集有《小山樂府》。現存小令855首、套數9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