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兒令·投閒即事

《寨兒令·投閒即事》是元代曲作家張可久所作的一首散曲。這首曲子先借李白的《蜀道難》極言世道路途更為艱難,進而回首往事風塵,憧憬隱居生活。全曲富於用典,情感真摯。這首曲反映詩人感嘆世路艱難,對投閒置散表示隨遇而安的態度。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寨兒令·投閒即事
  • 作品別名:越調·寨兒令·投閒即事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出處:《小山樂府
  • 文學體裁:散曲
  • 作者:張可久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越調】寨兒令1·投閒即事
石斗灘,劍門關2,上青天不如行路難3。世事循環,春色闌珊,人老且投閒。文君古調休彈4,疏翁樵唱5新刊。梅亭十二闌,茅屋兩三間。看,一帶好江山。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寨兒令:曲牌名,又名《柳營曲》。第七、八兩句可作六字句,多對句。
2、劍門關:在四川劍閣東北劍門山上,形勢險竣。
3、上青天不如行路難:李白《蜀道難》:“蜀道之難,難子上青天。”
4、文君古調休彈:“文君”疑當作“文翁”。文翁,漢景帝末為蜀郡守,在蜀修學宮,興教化,提高蜀地文化水平,死後蜀人祀之。
5、疏翁樵唱:指盧摯寫隱居生活的散曲集,現已不傳。

白話譯文

石斗灘、劍門關實在險惡,人們常說“蜀道之準,難於上青天”,可依我看來,世途比之蜀道還要艱險千百倍!世事循環往復,現今終於有幸退休,那何不讓我充分地享用這有限的清閒呢?世上已經沒有古調彈了,何不學盧摯漁樵於江渚之上。你看,這一大片梅林,兩三間茅屋,就是人間養老怡情的絕佳之地啊。

創作背景

張可久的一生,只做過小官小吏。儘管他沉屈下僚,無所競爭,但是,宦海的風濤,世途的艱險,還是相伴一生,如影隨形。他七十多歲,還做崑山幕僚,這樣,到“人老且投閒”時,他大概已八十開外,回首前塵,自然有很多感慨。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開頭三句,既是描寫蜀道山水的險惡,也是借指世途的艱險。“石斗灘,劍門關,上青天不如行路難。”這是作者坎坷一生的深刻體驗。李白《蜀道難》有“劍閣崢嶸而崔嵬”的詩句,正應曲詞中“劍門關”的說法。張可久用李白“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詩句,翻轉言之,說“上青天不如行路難”。這樣寫,意思沒變,實際上卻造成了西方文論中所謂“陌生化”的效果,讓讀者重新思考行路之難。然而,這還不是作者的本義,作者的本義是以此行路,隱射人生經歷的坎坷艱難。
四至六句寫作者在回首前塵之後,以人老投閒之身,訴說感受。他覺得盛衰往復,造物乘除,都是“世事循環”的自然之事,無須計較。而今老了,少年時的氣概、才華都盡,“春色”已“闌珊”了,還有什麼好說的。只有面對現實,心安理得,隨遇而安,“且投閒”就是了。“人老且投閒”一句,是一篇主腦。既然人老了,又投閒了,這就得過好今後的生活。
七、八句是作者的懷古之詞。“文君古調休彈,疏翁樵唱新刊。”作者在這裡舉文君盧摯這兩個例子,一是說今世已無古調,所彈亦無甚價值;二是描述漁樵生活的理想,一反一正,恰好說明了作家的取向。
九、十句是寫作者憧憬的隱居生活。“梅亭十二闌,茅屋兩三間。”這兩句繼上文“樵唱新刊”而來。所寫在虛實之間,是作家心中理想的未來生活。
末二句表現出作者投閒後喜悅歡快的心情,也照應了首句。“看,一帶好江山。”同寫山水,投閒前後遭遇心境不同。山水的形態內涵就不同,作者賦予山水以象徵之義,有著強烈的主觀色彩。
此曲是作者的人生詠嘆調,它足以讓每一位歷經滄桑的讀者產生出強烈的共鳴。一位將盡人事的老者回首他的從政生涯,免不了有許多消極、悲觀的慨嘆。而這些看似落後的想法,卻又是現實社會真實的寫照。

名家點評

中山大學教授黃天驥《元曲三百首》:此曲是作者品味世事滄桑後的意興闌珊之作,曲中對人老投閒的坦蕩,對田園生活的愉悅,都是對現實失意的精神彌補。所以全曲除首句筆力稍露崢嶸外,其餘雖表現得平淡疏闊,但情感卻是愈品愈覺悲涼。

作者簡介

張可久,生卒年不詳,元代曲作家,字小山,慶元路(今浙江鄞縣)人。曾任典史等小吏,還做過崑山縣的幕僚。仕途上不是很得意。平生好遨遊。足跡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有《功堤漁唱》、《小山樂府》等散曲集。今存小令八百多首,內容以表現閒逸情懷為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