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鄉豬

寧鄉豬

寧鄉豬,湖南省長沙市寧鄉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寧鄉豬又稱寧鄉土花豬,產於寧鄉縣流沙河、草沖一帶,所以又稱草沖豬、流沙河豬,是中國四大名豬種之一。已有1000餘年的歷史。全國除西藏、台灣外,其餘省、市、自治區均引進寧鄉豬。

寧鄉豬具有繁殖率高、早熟易肥、肉質松疏、耐粗飼等特點,且在飼養過程中性情溫順,適應性強。在漫長的選育中,形成了特有的性狀:肉質細嫩、肉味鮮美,被稱為國家重要的家畜基因庫。20世紀70年代曾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為推薦品種。

2010年03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寧鄉豬”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寧鄉豬
  • 產地名稱:湖南省長沙市寧鄉縣
  • 品質特點:繁殖率高、早熟易肥、耐粗飼
  • 地理標誌: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農業部公告第1364號
  • 批准時間:2010年03月25日
產品特點,品質特性,外部特徵,生產性能,內在品質,產地環境,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類型,水文情況,氣候特徵,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寧鄉豬原產於湖南省寧鄉縣流沙河、草沖一帶的土花豬俗稱流沙河豬或草沖豬,1954年原華中農業科學研究所、湖南省農林廳、湖南農學院等單位對其進行調查,確認該豬種為地方良種。隨著種群不斷擴大及廣泛分布全縣,故名寧鄉豬,並將寧鄉豬以畜牧學名載入《湖南省家畜家禽品種志和品種圖譜》(1984年)和《中國豬品種志》(1986年)。
寧鄉縣農民曆來注重對豬種的選擇,積累了豐富經驗,被概括成“絲頸葫蘆肚,耳薄嘴筒齊;魚尾後腳直,稀毛現薄皮;奶子一斬齊,四腳要撒蹄;烏雲蓋雪銀頸圈”等口訣,簡明通俗,世代相傳。當地民眾的傳統飼養方法是熟食舍飼。以野草、青菜和紅薯、米糠、大米煮潲飼喂,青料要洗的淨、剁的細,潲要煮得發、捏得爛。由於長期飼用青粗飼料、終年舍飼和熟食、缺乏運動等原因,使其形成了以早熟易肥、蓄脂力強、性情溫馴、肌肉細嫩、肉味鮮美為特徵的一個典型的偏脂肪型豬種。
寧鄉豬寧鄉豬

外部特徵

寧鄉豬體型中等,軀幹較短,結構疏鬆,清秀細緻,矮短圓肥呈圓筒狀。背腰平直,腹大下垂,但不拖地,臀部斜尻。四肢粗短,前肢正直,後肢彎曲,多有臥系;兩耳下垂,呈八字形;頭有獅子頭、福字頭、閹雞頭等3種頭型;被毛粗稀而短,皮膚白色,或有黒暈;毛色有烏雲蓋雪、大黑花、小散花等3種毛色。尾根低,尾尖及帚扁平,俗稱“泥鰍尾”。乳頭中等大小,排列勻稱,平均有效乳頭數7對以上。寧鄉豬肋骨數一般為14對。在農村粗放的飼養條件下,寧鄉豬的後備母豬平均體重,4月齡24.32千克、6月齡34.19千克、8月齡51.66千克、10月齡71.4千克;在種豬場較高飼養水平的條件下,寧鄉豬後備母豬平均體重6月齡45.77千克、8月齡70.49千克,比產區同齡母豬增長速度提高33.87%—36.45%;同樣在農村粗放的飼養條件下,寧鄉豬的平均日增重400—560克,而在“玉米—豆粕—魚粉”型日糧條件下,寧鄉豬生長肥育性能可提高20%—40%,體現寧鄉豬生長性能具有較高的可塑性。

生產性能

寧鄉豬屬偏脂肪型豬種,具有早熟易肥,邊長邊肥,蓄脂力強,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性情溫順,適應性強,體軀深寬短促,體質松疏等特點。寧鄉豬肥育期日增重為368克,飼料利用率較高,體重75—80千克時屠宰為宜,屠宰率為70%,膘厚4.6厘米,眼肌面積18.42平方厘米,瘦肉率為34.7%。寧鄉豬三胎以上產仔10頭。

內在品質

寧鄉豬肌肉色澤鮮紅、纖維纖細、紋理間脂肪分布豐富均勻,肉質細嫩,肉味鮮美。依據DB43/T428—2009(代替GB/T2773—1981)寧鄉豬地方標準,結合專業場戶粉料濕拌式和農家傳統孰料稀湯式的料型與方式的異同,寧鄉豬肥育豬適宜屠宰期6—8月齡,適宜屠宰體重為65—95千克,15—95千克體重階段平均日增重400克以上;寧鄉豬肥育豬,屠宰率68%—72%,胴體瘦肉率35%—40%,三點平均背膘厚36—65毫米,眼肌面積18—22平方厘米;肌肉質pH值5.6—6.6,肉色評分3.0—4.2,大理石紋評分3.2—4.8,滴水損失率2.2%—3.6%,肌肉蛋白質20%—26%,肌內脂肪3.2%—5.7%。

產地環境

地理位置

湖南省寧鄉縣位於湘中偏北,湘江下游西側,洞庭湖南緣。地域範圍為東經111°53′25"—112°47′27",北緯27°52′55"—28°20′07"。東臨望城縣,南界韶山、湘鄉、婁底三市,西接安化縣,北毗桃江、益陽市。寧鄉縣轄33個鄉鎮,全境東西最大跨度88千米,南北縱長69千米,土地面積2905.9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寧鄉縣地處雪峰山余脈東緣和湘江尾閭東側,屬湘中丘陵向濱湖平原的過渡地帶區,整個地勢由西向東按山、丘、崗、平四級傾斜,形成西高東低,南陡北緩的地勢。西部有瓦子寨、扶王山等13座海拔800米以上和大侖上、九折侖等28座海拔600—800米的山峰,其中瓦子寨海拔1070.8米,為縣境最高點。東北部海拔多在100米以下,朱良橋鄉的團頭湖海拔28.7米,為縣境最低點,東西高差達1042.1米,比降為1.2‰,南部地面坡度為15°—25°,北部地面坡度為10°—15°。

土壤類型

寧鄉境內地質構造複雜,成土母質多樣,土壤主要有水稻土、紅壤、紫色土、黃壤和潮土等5種土類,下分14個亞類、52個土屬和142個土種。按照地力高低,縣境土壤可分為六個等級,一級地58.8萬畝,二級地2.1萬畝,三級地27.1萬畝,四級地2.2萬畝。在耕作高產區,以水稻土為主,分4個亞類,是由第四紀紅土、砂岩、板頁岩風化物、河流沖積物等成土母質發育而成,其基本理化性狀:容重平均1.21克/立方厘米,有機質平均含量34.9克/千克,全氮平均含量1.29克/千克,全磷平均值1.23克/千克,全鉀平均值17.63克/千克,速效磷含量平均值4.38毫克/千克,速效鉀含量平均值97.1毫克/千克,陽離子交換量平均當量7.44毫克/100克土,障礙因子較少,土壤肥力水平較高。全縣耕地面積956.24平方千米,林地面積1267.02平方千米,水域面積190.13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為43.6%。

水文情況

寧鄉境內有溈江、烏江、楚江(流沙河)、靳江四條主要河流,其中溈江、靳江為湘江的一級支流構成寧鄉溈、靳兩大水系,而楚江、烏江是溈江的一級支流,因此也常以溈、烏、楚、靳四水相稱。境內水系發達,長5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62條,流域面積達2900平方千米。全境地表水豐富,但分布不均,由北向南,由西向東逐漸減少,年徑流西北部深達800毫米,東北部600毫米,地表水多年平均總量為22.89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徑流深621.8毫米,年平均徑流總量19.2億立方米。地下水也豐富,平均資源總量為3.71億立方米。全縣水利設施有水庫208座,東北邊境團頭湖、閘壩湖兩大湖的總面積7000畝,西部有黃材、田坪、洞庭3座大中型水庫,其中黃材水庫為全國三大土壩水利工程之一。有小塘、小河溪、堰壩等8萬多處,防洪堤54千米,中型引水壩2座。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00.74萬畝,旱澇保收面積88.845萬畝,機電排灌面積39.33萬畝。

氣候特徵

寧鄉屬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的大陸性季風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寒冷期短,炎熱期長,春天回暖較早,但氣溫多變、寒潮頻繁,秋季氣溫呈階段性急降。全縣年日平均氣溫16.8℃,一月日平均4.5℃,七月日平均28.9℃。年平均無霜期274天,年平均日照1737.6小時。境內雨水充足,年均降水量1358.3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81%。年平均降雪10天、冰凍5天左右。年平均風速2.77米/秒。優越的地理氣候條件,豐沛優質的水資源,孕育了境內豐富的植被和農作物,為寧鄉豬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草飼資源。
寧鄉豬寧鄉豬

歷史淵源

寧鄉豬的形成歷史悠久,早在明洪武年間就有“與他地產者更肥美”之稱,至清嘉慶年間已是“無豕不成家,家家畜之”。嘉慶《寧鄉縣誌》就有“流沙河、造鐘河(今草沖河)苗豬,二地相連數十里,豬種極良,家家餵母豬產仔,湘鄉、安化、寶慶、新化、益陽販客絡繹”的記載。
寧鄉豬的起源,民間相傳最初是由寧鄉草沖王家灣講究養種豬的幾家農戶飼養、繁育,擴散周邊農戶,經長期選育而成。
1954年,寧鄉縣建立了寧鄉豬良種繁育指導站。
1958年,寧鄉縣建設了寧鄉縣寧鄉豬種豬場。
1981年,湖南農學院會同寧鄉縣畜牧水產局、寧鄉縣種豬場研究制定了國家標準GB/T2773-1981寧鄉豬。

生產情況

2010年,寧鄉縣年出欄寧鄉豬10萬頭,產量7500噸。
2017年,寧鄉豬在北京、上海、廣州等8個省市建立銷售網路,全市共出欄花豬15萬頭,實現產值15億元。
寧鄉豬

產品榮譽

2010年03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寧鄉豬”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寧鄉豬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為湖南省寧鄉縣沙河鎮、雙鳧鋪鎮、黃材鎮、青山橋鎮、巷子口鎮、龍田鎮、溈山鄉、橫市鎮、煤炭壩鎮、菁華鋪鄉、楓木橋鄉、灰湯鎮、偕樂橋鎮、資福鄉、壩塘鎮、南田坪鄉、東湖塘鎮、花明樓鎮、道林鎮、大屯營鄉、夏鐸鋪鎮、歷經鋪鄉、朱良橋鄉、雙江口鎮、白馬橋鄉、回龍鋪鎮、老糧倉鎮、喻家坳鄉、大成橋鄉、城郊鄉、金洲鄉、沙田鄉32個鄉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11°53′25″—112°47′27″,北緯27°52′55″—28°20′07″。

質量技術要求

以寧鄉全縣32個農業鄉鎮為寧鄉豬商品生產與產業發展基地,其中原產地的流沙河鎮(包括草沖村)為寧鄉豬保種繁育與選育提純基地。寧鄉豬具有3種毛色和3種頭型,在商品生產中,對寧鄉豬的種群選擇宜隨機性,以保持其體貌特徵和遺傳結構的完整性。
豬場或豬舍,地勢高燥、背風向陽、地下水位較低;圈舍或圈欄,明亮乾燥、整潔衛生、通風良好;水源充足,水質符合NY5027的要求;距離交通幹道、城鎮街道、工廠學校1千米以上。
飼養條件和飼養管理總的原則是,豬舍建設或圈欄改造以敞開式和水泥地面的平圈為主,以發酵墊料欄為輔;養殖排放和糞污處理採取糞便乾撿堆漚發酵、污水先沼氣池厭氧後沉澱池曝氧等處理工藝;飼養管理以現代與傳統相結合,實施生餵舍飼:日糧的基本組成是配合飼料70%、瓜菜草蔓及碎米粗糠等青粗飼料30%;豬群飼養均按飼養標準實施標準化飼養,其中公、母繁殖生產豬以限飼為主、充分飼養為輔,即母豬飼養水平為低妊娠、高哺乳,公豬、母豬均根據體格大小、膘情瘦弱、季節冷暖和配種或采精頻率、或帶仔多少等因素適當增減日採食量,哺乳仔豬窩內補料、早期斷奶,保育仔豬粥稠料搭配膨化料、少放勤添、多餐制飼喂,生長肥育豬以充分飼養為原則,九成飽為措施;日常管理,圈欄日清掃二次,注意圈舍通風換氣、防寒保暖、防暑降溫,加強母豬圍產期護理和公豬的運動、梳刷,做好生長豬的轉群調教等管理工作;防疫衛生,制訂科學免疫程式及疫苗接種操作規程,實施定期消毒制度和日常環境衛生管理制度,做到基本無疫情、無公害。商品寧鄉豬上市體重在65—85千克,胴體瘦肉率達38%—42%以上;飼料藥物添加劑和臨床藥物的使用必須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休藥期;及時淘汰不合格種豬。選擇優質飼料,注意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E和硒元素。
商品寧鄉豬屠宰按“生豬屠宰加工操作規程”和“畜禽屠宰衛生檢疫規範”的規定進行,屠宰加工過程中的衛生要求按“肉類加工廠衛生規範”執行。在生產過程中,準確、完整和可靠地做好繁殖、防疫、飼料、生長(體重)、調運等多類記錄。系譜資料要記載三代種豬的耳號、品種、外貌特徵、生長發育、生產性能等內容及數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