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雲霧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寧夏雲霧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寧夏雲霧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東北部45千米處,保護區範圍全部在固原市原州區境內,除南端屬官廳鄉外,絕大部分居寨科鄉。北起寨科鄉吾爾朵,南至官廳鄉的老虎嘴和前窪,東臨寨科鄉莊窪梁,西至寨科鄉沙河子。地理坐標介於東經106°21′~106°27′,北緯36°10′~36°17′之間,南北長13.18千米,東西寬8.4千米,總面積6660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1700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25.5%;緩衝區面積1400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21%;實驗區面積3560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53.5%。

寧夏雲霧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黃土高原半乾旱區典型草原生態系統、典型草原生物多樣性、典型草原自然生態“本底”及野生動植物的天然基因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寧夏雲霧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地理位置: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
  • 氣候:中溫帶半乾旱氣候
  • 級別:國家級
  • 區域面積:6660公頃
  • 類型:草原與草甸生態系統類型
  • 保護對象:黃土高原半乾旱區典型草原生態系統、典型草原生物多樣性、典型草原自然生態“本底”等
  • 管理單位:寧夏固原雲霧山草原自然保護區管理處
  • 批准時間:2013年6月4日
  • 批准文號:國辦發〔2013〕48號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地質地貌,氣候,水文,土壤,區域範圍,保護目標,綜述,植物,動物,管理措施,管理機構,管理方法,管理內容,開發利用,科學研究,旅遊景點,綜合利用,生態價值,

歷史沿革

1980年-1981年,寧夏雲霧山草原自然保護區所在地的固原縣做為全國14個農業現代化基地縣和黃土高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科學實驗基地縣之一,由中國科學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共同組織對固原縣農業自然資源進行了綜合考察和區劃。
雲霧山雲霧山
1982年,經固原縣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雲霧山草原自然保護區。
1985年,經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升格為省級保護區。
1991年,被農業部評為“農業環保工作先進集體”。
1993年,被中國生物圈保護區網路組織接納為首批成員。
1999年,被國家環保總局、農業部國家林業局國土資源部等部局評為“全國自然保護區管理先進集體”。
2013年6月4日,經國務院辦公廳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環境

位置

寧夏雲霧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東北部45千米處,地處祁連山地槽東翼與鄂爾多斯台地西緣之間,居黃河流域的上游,黃土高原的中間地帶。

地質地貌

雲霧山是清水河與涇河的分水嶺,海拔1800~2100米,最高峰2148.4米,大部分在2000米以下,山脈屬南北走向。地質以石灰岩為主,其次是紅沙岩,除個別山頭岩石裸露外,一般山體渾圓,山坡平緩,黃土層覆蓋深厚。地勢南低北高,南坡平緩,北坡較陡,為黃土覆蓋的低山丘陵區。

氣候

寧夏雲霧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處於中溫帶半乾旱氣候區,具有典型的半乾旱氣候特徵,大陸性與季風性都很明顯。氣候特點是乾燥,雨量少而集中,蒸發強烈,冬季寒長,夏季熱短,溫差大,日照長,光能豐富;冬春季風多,無霜期較短。年平均氣溫5℃,最熱月7月,氣溫在22℃~25℃之間,最冷月1月,平均最低氣溫-14℃左右。≥0℃的積溫為2370℃~2882℃,年日照時數為2500小時,太陽輻射總量125Kcal/cm2,年平均無霜期137天,年平均降水量445毫米。災害性天氣主要有乾旱暴雨霜凍冰雹乾熱風等。

水文

地下水:寧夏雲霧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水資源補給主要是靠大氣降水。基岩為石灰岩和紅沙岩,其上覆蓋黃土較厚,除個別山頭基岩裸露外,一般覆蓋黃土厚度達數米到數十米,地下水埋藏深度在70~100米之間,且儲量相對較小,但水質良好。
地表水:寧夏雲霧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嚴重缺水區,地表水很少,沒有長流水,在核心區只有11 眼水泉,流量較小,約為0.01立方米/秒,水質較好。若遇連續乾旱年份,部分泉水將會出現乾涸;逢雨水較好年份,泉水流量會相對增加。

土壤

山地灰褐土:主要分布在大小雲霧山、尖山、堡子梁、蝸牛山等處及其山腳下,即海拔1999~2148米之間。其它地段土層較厚,土質肥沃,土壤呈淡褐色或棕褐色。
黑壚土:主要分布在1999米以下的丘陵梁峁一帶及農田,土壤剖面表層為淺灰棕色,中部為淺灰褐色,輕壤質地,塊狀結構。

區域範圍

寧夏雲霧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範圍全部在固原市原州區境內,除南端屬官廳鄉外,絕大部分居寨科鄉。北起寨科鄉吾爾朵,南至官廳鄉的老虎嘴和前窪,東臨寨科鄉莊窪梁,西至寨科鄉沙河子。地理坐標介於東經106°21′~106°27′,北緯36°10′~36°17′之間,南北長13.18千米,東西寬8.4千米,總面積6660公頃。
雲霧山雲霧山
核心區:位於保護區中偏北,南以高家新莊為界,北以馬場溝道為界,東以蔡川窪為界、西以鞍子區為界。面積1700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25.5%。
緩衝區:核心區以外、實驗區以內為緩衝區。東以南埫溝底及石頭溝公路為界,南以斜壕為界,西以鞍子區溝底為界,東北以堡子梁為界,面積1400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21%。
實驗區:緩衝區以外的區域劃為實驗區,南、東、北三面由前窪、西灣、莊窪梁、吾爾朵構成實驗區的外圍,西以沙河子為界。面積3560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53.5%。

保護目標

綜述

寧夏雲霧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
金雕金雕
(1)黃土高原半乾旱區典型草原生態系統及包括植被、氣候、土壤、野生動物、昆蟲、微生物等在內的草原自然資源。
(2)黃土高原半乾旱區典型草原生物多樣性。
(3)黃土高原半乾旱區典型草原自然生態“本底”。
(4)黃土高原半乾旱區野生動、植物的天然基因庫。

植物

截至2016年,寧夏雲霧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總計有種子植物51科131屬182種。占黃土高原半乾旱區植物種數的41%。其中裸子植物1科1屬1種,被子植物50科130屬181種。有中國特有種植物文冠果和虎榛子2種,均為古老屬種。從植物區系的地理成分看,保護區植物地理成分甚為複雜,全國15個種子植物屬的分布區類型,在保護區均有分布,植物區系複雜多樣。從生活型看,保護區內以草本成分為主;從水分生態類型看,保護區內植物以旱生或中旱生為主。草本植物多數為旱生或中旱生型,在木本植物中中生或旱中生型多於旱生或中旱生型。保護區植被的建群種和優勢種主要有本氏針茅百里香鐵桿蒿星毛委陵菜茭蒿香茅草等。在植物科屬組成中菊科禾本科薔薇科豆科唇形科的重要值占77%,其他科占23%。按生活型劃分有草本植物140種,喬灌木31種。飼用植物130多種,約占植物總數70%;藥用植物100餘種,蜜源植物30餘種,觀賞植物50餘種,紡織植物30餘種。
香茅草香茅草

動物

截至2016年,寧夏雲霧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有脊椎動物4綱15目34科74屬77種,約占寧夏全區脊椎動物326種的23.6%,占黃土高原半乾旱區脊椎動物的38.5%。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玉帶海雕金雕大鴇3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兔猻猞猁灰鶴3種。區內有昆蟲綱昆蟲43科116種,蜘蛛綱蜘蛛5科7種。
玉帶海雕玉帶海雕

管理措施

管理機構

1985年,經寧夏回族自治區編委以寧編髮[1985]57號檔案批覆,成立了寧夏固原雲霧山草原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為科級事業單位,編制5人,行政隸屬寧夏回族自治區原畜牧局領導。1991年,經寧夏回族自治區編委以寧編事發[1991]57號檔案批准升格為處級事業單位。2000年機構合併後,行政隸屬寧夏回族自治區農牧廳領導,為自治區農牧廳下設的全額撥款處級事業單位。保護區管理處內設資源保護科、科研科、辦公室、公安派出所4個職能科室(所),馬場保護管理站、監測試驗站和6個保護監測點。編制34人,其中,事業正式編制24人,臨時編制6人,公安行政編制4人。有事業編制在崗人員20人,其中行政管理人員3人,專業技術人員8人(高級職稱4人,中級職稱2人,初級職稱2人),保護管理人員9人;有事業臨時編制在崗人員6人;有公安行政編制在崗人員2人。共有在崗人員28人,每年財政事業費撥款90餘萬元。
雲霧山雲霧山
截至2011年,寧夏雲霧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名稱為“寧夏固原雲霧山草原自然保護區管理處”,隸屬寧夏回族自治區農牧廳,屬國家公益性事業單位,行政級別為處級,內設資源保護科、科研宣教科、辦公室、計畫財務科、經營管理科、公安派出所6個職能科室, 2個保護管理站,3個檢查站,1個監測試驗站。根據自然保護區組織機構建設的有關規定及主管部門的定編標準,按照精簡、高效的原則,結合保護區實際,全處編制定為47人,管理處領導3人(處長1名、副處長2名)、資源保護科9人、辦公室4人、科研宣教科8人、計畫財務科2人、經營管理科3人、公安派出所6人(為公安序列編制、不占保護區管理處編制)、保護管理站6人(每站3人)、檢查站6人(每站2人)。

管理方法

一、198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公安廳以寧公治[1988]53號檔案批准成立了固原雲霧山草原自然保護區派出所,行使企業公安派出所的職權。1998年,在撤銷該企業派出所的同時,寧夏回族自治區公安廳以寧公(政治)字[1998]16號文批准成立了固原市原州區公安分局雲霧山派出所,使保護區派出所納入了地方公安機構,行使地方公安派出所職權。其主要職責是:維護保護區的生態安全;打擊、處置各種違法、違例(保護區條例)行為、案件;維護保護區及周邊地區的社會治安。
雲霧山雲霧山
二、保護區成立以來,採取工程措施對核心區和緩衝區進行全面保護,在核心區修建生物網圍欄10千米,緩衝區設立界樁多處,界線護埂6千米,修建瞭望塔1座,修建巡護防火路4條12千米,2006年以來,保護區管理處積極爭取天然草原保護項目,對保護區3個功能區進行了全面圍欄,圍欄面積達85%以上。每年割建草原防火隔離帶20千米。截至2011,共有警用防火車1輛,巡護車1輛,宣傳車1輛,割草機4台。在保護區建派出所、管理站工作用房18間410平方米。建防火室46平方米,配備防火服20套,風力滅火機17台,防火梯1個,防火鐵掃把、鐵杴40餘把,防火鐵板8張50平方米。
三、開展生態保護宣傳教育活動,提高保護區周邊民眾的生態保護意識。印製《雲霧山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2000餘冊,傳送周圍鄉、村,戶均1本。自2006年以來,每年10月上旬,通過出動宣傳車輛、印發宣傳彩頁、製作防火宣傳展板、播放宣傳錄音等形式,在保護區相鄰的官廳、寨科兩鄉集市日進行草原防火重要性及防火知識宣傳活動。據統計,共出動車輛20餘次、製作宣傳展板8面、印發宣傳彩頁10000餘份、播放宣傳錄音30餘次。

管理內容

2014年,寧夏雲霧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引進了“草原協定保護”項目,以劃定草原協定保護地、補貼農機具、提供優良草籽、指導示範戶種植牧草、兌現保護資金、發放小額貸款等形式,引入社會力量參與保護區管理,探索著帶動保護區周邊地區經濟發展的新思路。截至2016年05月,已建立協定保護示範戶32家,協定保護示範黨組織1家,累計建立草原協定保護地639.04公頃。

開發利用

科學研究

2003年起,與寧夏回族自治區草原工作站合作開展了狐狸野化放歸自然控制鼠害試驗研究項目,截至2010年9月,共野化狐狸7批328隻,分別投放到寧夏、內蒙、陝西、四川等省區20個市縣區29 個放歸點的草原(森林)區,鼠害控制面積達43.3萬公頃,大大降低了滅鼠成本。
雲霧山雲霧山
2009年1月成立了《寧夏雲霧山草原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小組。在對1984年形成的雲霧山自然保護區綜合考察資料及《寧夏雲霧山草原自然保護區經營管理建設方案》充分研究的基礎上,又對雲霧山自然保護區自然資源、生物資源、人文景觀資源、經營情況、環境質量、基礎設施以及保護區境內、周邊社會經濟等情況進行了詳細的調查研究,以此作為總體規劃的基礎材料。

旅遊景點

寧夏固原博物館是一座以收藏歷史文物為主的綜合性省級博物館。占地面積近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萬多平方米。館藏文物近2萬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23件(組),國寶級文物3件,即鎏金銀壺、玻璃碗、漆棺畫。館內設有5個工作部門,工作人員42名,其中高中級專業技術人員20名。經過20年的發展,已成為全國重點博物館之一,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國家一級風險防範單位,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5年,被人事部、文化部聯合評為“全國文化工作先進集體”。“固原古代文明陳列”榮獲全國陳列展覽十大精品提名獎。
寧夏固原博物館寧夏固原博物館

綜合利用

2017年2月,投資50萬元,建設保護區界樁、界碑,包括埋設界樁300個、界碑20個。建設保護區動物、昆蟲標本陳列室162平方米。

生態價值

寧夏雲霧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典型草原類型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區,是中國黃土高原半乾旱區典型草原保留面積最大的典型地段,代表著黃土高原特有的典型草原自然生態系統,是黃土高原的自然生態“本底” 和生物資源的儲源地,是研究黃土高原半乾旱區典型草原生態系統發生、發展及其演變規律的天然“寶庫”。從全球來看,像雲霧山保護區這樣以本氏針茅為建群種的典型草原生態系統及其生境集中分布的甚為少見,所見者也多屬零星分布。是全國乃至全球典型草原生態系統保留最完整、原生性最強、面積最大且集中連片分布的典型區域。屬全球同類型生態系統的最好代表。加強這一典型地段的保護,對於保護黃土高原半乾旱區典型草原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保護草原和灌叢生態環境具有十分重要和深遠的意義。可為黃土高原植被的恢復、防護林營造、水土流失的治理和生態環境建設,為黃土高原草業、草地畜牧業生產提供科學依據和模式,為草地科學、生態環境科學、科研和教學等提供理想場所。同時可更好地為改善和恢復黃土高原生態平衡、保護人類生存環境、保護母親河和中華民族的發祥地服務,最終實現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
雲霧山雲霧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