寢殿

寢殿是中國古代皇帝的靈魂起居的地方,裡面陳設著死去的皇帝的“衣冠、幾仗、象生之具”,“宮人隨鼓漏理被枕、具盥水、陳嚴具”,“日上四食”,完全像奉侍活人一樣地服侍死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寢殿
  • 簡介:中國古代皇帝的靈魂起居的地
  • 孔廟三大建築:、寢殿、奎文閣、大成殿
  • 外形:闊7間,深4間
簡介,歷史,

簡介

每個月舉行祭祀時,還要把寢殿中皇帝的衣冠取出來送到宗廟裡去轉一圈,叫做“月一游衣冠”。
沿大成殿迴廊後轉,層欄圍繞,又一座重檐大殿矗立,它是孔廟三大建築之一的“寢殿”(另兩大建築為奎文閣、大成殿),是供奉孔子夫人亓官氏的專祠。
寢殿闊7間,深4間,間金妝繪,枋檁游龍和藻井團鳳均由金箔貼成,迴廊22根擎檐石柱淺刻鳳凰牡丹一如皇后宮室制度。殿內神龕木雕游龍戲鳳,精美異常,龕內有木牌,上書“至聖先師夫人神位”。
寢殿
亓官氏,禮器碑作並官氏,宋國人,19歲嫁與孔子,先孔子七年去世。她的情況古籍很少記載,直到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才被宋真宗趙恆追封為“鄆國夫人”,元至順三年(公元1332年)又被加封為“大成至聖文宣王夫人” ,明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孔子改稱“至聖先師”,她也被稱為“至聖先師夫人”。孔子死後,“即孔子所居之堂為廟”,亓官氏即同孔子一起被祭祀,唐代始有寢殿專祠,早期曾有塑像,清雍正火後重修時已為神主牌位,上罩木刻神龕,龕前置供桌。

歷史

東漢的帝陵分布在洛陽北面的邙山上,規模沒有西漢那么雄偉。從東漢明帝開始,把正月和八月兩次最重要的祭祀典禮也搬到了陵上的寢殿中,這樣就形成了所謂的上陵制度。同時又廢除了為每位祖先立一個廟的做法,改為把歷代神主匯集於一個太廟的做法。這一改革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兩漢的帝陵分別在赤眉起義和董卓之亂的時候被盜掘破壞了,所以曹魏時就把漢代的陵寢制度廢除了,採取“因山為體,無為封樹,無立寢殿”的做法。據說曹操自己還搞了七十二座疑冢,後人至今也不知道真墓在哪裡。曹魏的這一做法對唐代的陵墓制度發生了很大的影響。
唐代的寢殿大多在山腰間鑿洞作為墓室,埋葬後外面不露痕跡。在陵山前面建有祭祀用的獻殿,而把寢殿搬到了山下西南方較遠的地方,故又稱下宮。墓園南門外是長長的神道,從高宗乾陵開始,形成了夾神道兩側陳列石刻雕像的石像生制度。在帝陵前面的山上山下,如群星拱月似地散布著眾多的王子、公主和大臣的陪葬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