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意(漢語詞語)

寓意(漢語詞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詞目】寓意

【拼音】yù yì

【英譯】implied meaning;moral;message

【基本解釋】

寄託或蘊含的意旨或意思

【示例】寓意深遠。

【相關詞語】寓意深遠寓意深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寓意
  • 外文名:implied meaning;moral;message
  • 拼音:yù yì
  • 基本解釋:寄託或蘊含的意旨或意思
拼音,詳細解釋,文體學名詞,

拼音

yù yì

詳細解釋

1. 寄託或蘊含意旨。
①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頌讚》:“及三閭《橘頌》,情采芬芳,比類寓意,又覃及細物矣。”
②宋·蘇軾寶繪堂記》:“君子可以寓意於物,而不可以留意於物。”
③《花月痕》第五回:“ 痴珠自此入 益門 ,度 大散關,寓意山水,日紀一詩,轉也擺脫一切。”
2. 寄託或隱含的意思。
①宋·沈作喆《寓簡》卷一:“詩之作也,其寓意深遠,後之人莫能知其意之所在也。”
②清·平步青《霞外攟屑·雜觚·張忠烈公辭故里詩》:“先生落句,其寓意深矣。”
姚雪垠《長夜》四二:“那時候他對這篇小說的寓意還完全不懂,如今仿佛悟解了一點兒。”
④清王夫之姜齋詩話》卷二:“至如太白 《烏棲曲》諸篇,則又寓意高遠,尤為雅奏。”

文體學名詞

寓言是文學體裁的一種。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多是藉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奧的道理從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出來,具有鮮明的哲理性和諷刺性。寓言在創作常常運用誇張和擬人等表現手法。)素材多起源於民間傳說。西方文學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臘的《伊索寓言》等。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莊子》《韓非子》等著作中。
梨花香梨花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