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油黃粑

富油黃粑

富油黃粑是四川省傳統的漢族小吃。方圓四十四平方公里的楠竹密集廣布,浩瀚似海。每年春天,幾十萬棵楠竹筍留下了數不清的筍殼葉,當地農民就變廢為寶,用它來納鞋底,做鞋墊,包米粑。楠竹筍殼葉呈金黃色,經竹籜和紅糖的浸染,米粑變成金黃色,米粑就叫成了黃粑。黃粑不僅顏色好看,還有楠竹葉的清香,深受竹鄉人民的喜愛。

基本介紹

製作,歷史,

製作

做黃粑時,將糯米秈米按一定比例摻和,取其中一部分米料用石磨磨成米漿,其餘的米料用竹甑子或木甑子蒸熟,倒入米漿內,再加入紅糖、黃豆等配料攪和。將要蒸的米充分浸脹後,就按自己喜歡的形狀、大小做成一個一個米粑,再用上等的筍殼葉包好,繫上筍殼葉條,放入甑子里,先用旺火,後用微火蒸。待蒸乾三四鍋水後,金燦燦、香噴噴的黃粑就可以食用了。黃粑的配料有點兒講究,糯米越多,做的黃粑越柔和;秈米多於糯米,米粑就要硬一些。有了米漿的凝合,黃粑冷的時候如冰塊般堅硬,一旦蒸熱,便是細軟甜潤,清香可口。包黃粑時,如果在每個米粑里放上一兩根半肥半瘦的肉條,這就是富油黃粑。富油黃粑有肉和油的滋潤,味道更加鮮美,顏色更顯金黃,切出來的形態更加好看,富油黃粑是黃粑中的極品。

歷史

生活艱難的歲月里,糯米、紅糖,乃至秈米都很珍貴,黃粑也成盤中珍餚,只有在過年或者過生日、結婚辦酒席時才能吃到,紅糖也多由糖精取代。至於富油黃粑,只有在城裡人和鄉下的富裕人家裡才能見到。“黃粑黃粑咪咪甜,看到看到要過年”,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每年入秋以後,兒時夥伴們就天天扳著指頭算,天天唱這樣的歌謠,盼望著過年,盼望著吃黃粑。過年了,人們走親串戶,桌上招待客人的第一盤便是黃粑。臨走時,主人家還往客人的口袋裡塞上一兩個,讓客人帶回家慢慢品嘗。哪家的黃粑紅糖多,哪家的黃粑糯米多,哪家是富油黃粑,便成了春節期間人們茶餘飯後的話題。
現在,富油黃粑已不再是富裕人家的專利,不再是逢年過節才能吃到的佳肴。農家院裡,有事無事都可以做點兒黃粑。成渝的賓館酒店,一年四季都供應著富油黃粑。一到夜晚,長寧縣城和各鄉各鎮,“富油黃粑”的吆喝聲更是此起彼伏。
富油黃粑富油黃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