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山東鄄城境內谷林堯陵)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富春山,即谷林,是帝堯的墓葬地,位於今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富春鄉境內。《呂氏春秋·節哀》篇:“堯葬於谷林,通樹之。”《帝王世紀》載:“堯葬濟陰成陽西北四十里,是為谷林。”晉《地理志》成陽條下載:“雷澤,舜所漁,堯冢在西。”《通鑑輯覽》載:“堯即位百載,崩於成陽,葬谷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富春山
  • 地理位置: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富春鄉
  • 著名景點:堯陵
帝堯簡介,谷林堯陵,史書記載,

帝堯簡介

(約前2447—前2307年),姓伊祁,名放勛。中國上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五帝”之一。堯為帝嚳之子,母為陳鋒氏。十三歲封於(山東菏澤市定陶區)。十五歲輔佐兄長帝摯,改封於唐地,號為陶唐氏。二十歲,堯代摯為天子,定都平陽。堯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後,堯老,舜代替堯執政,堯讓位二十八年後死去,葬於谷林(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境內)。堯從父親帝嚳那裡繼承帝位,並禪讓於舜。
他命羲和測定推求曆法,制定四時成歲,為百姓頒授農耕時令。測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堯設定諫言之鼓,讓天下百姓盡其言;立誹謗之木,讓天下百姓攻擊他的過錯。
帝堯德高望重,人民傾心於帝堯。

谷林堯陵

富春山,即谷林,是帝堯的墓葬地,位於今鄄城縣富春鄉趙千莊村南谷林寺。
《呂氏春秋》載:“堯葬於谷林,通樹之”;《水經注》載:“堯葬濟陰成陽西北40里,是為谷林”;《通鑑輯覽》載:“堯即位百載崩於成陽,葬谷林”。在民間自古至今也傳有“堯王虛葬八百墓,唯有真身在谷林”之說。
堯約生活在公元前22世紀,乃軒轅黃帝之玄孫,德能兼備。他身為部落聯盟首領,不自恃且恭勤節儉,禪位於賢而不傳於子,更令世人敬佩。
據清宣統元年《濮州志》載文及“堯陵古圖”, 堯陵為坐北朝南三進式長方形院落,陵前有明嘉靖二十四年 (l545年)八月濮州知州薛孟書“祭文”碑和清光緒二十九年(l903年) 淄州知州繆潤紱書“帝堯陶唐氏墓”碑各一塊。碑前有享殿、東西朝房、東西更衣亭、大門、牌坊、聖母殿等建築,有明、清所植松、柏樹300餘棵。陵南500米有堯母慶都陵,西350米有堯妃中山夫人墓及祠。後因黃河決口, 堯陵古建築已經損毀。現在僅存墓、碑、龜及柏等稀有文物。
“堯王虛葬八百墓,唯有真身在谷林”。堯王墓,是帝堯的陵寢,因葬於鄄城谷林,又稱谷林堯陵。谷林堯陵,曾隨鄄城的歷史沿革先後隸屬於濟陰郡成陽、濮州雷澤,今屬鄄城縣,位於今山東菏澤市鄄城縣城南7公里處富春鄉趙仟莊前。谷林堯陵雖經數千年滄桑風雨,但墓冢猶在,碑謁尚存。
2015年11月10日,帝堯陵歷史文化研討會、古建築規劃設計論證會在山東菏澤鄄城召開,考古專家指出帝堯陵確切地址現身菏澤鄄城。
堯陵現存墓區面積6000餘平方米,封土高9米、直徑50米,在今年勘探過程中,考古部門發現了14萬平方米的大規模龍山文化遺址,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
鄄城縣富春鄉谷林村的堯陵現存墓區面積6000餘平方米,堯陵封土直徑50米,高9米。在今年勘探過程中,考古部門發現了14萬平方米的大規模龍山文化遺址。來自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山東大學等歷史文物考古專家根據文獻記載、現有遺存,結合最新的考古勘探成果,經過現場勘察,充分研討,達成一致結論:帝堯陵在鄄城縣富春鄉谷林村。

史書記載

關於堯葬谷林,史書上多有記載。
秦朝呂不韋《呂氏春秋·節哀》篇:“堯葬於谷林,通樹之。”
魏晉時期皇甫謐所著《帝王世紀》載:“堯葬濟陰成陽西北四十里,是為谷林。”
晉《地理志》成陽條下載:“雷澤,舜所漁,堯冢在西。”
通鑑輯覽》載:“堯即位百載,崩於成陽,葬谷林。”
《宋史·禮言》載,北宋熙寧元年(1068)濮州知州韓鐸言:“堯陵在本州雷澤縣東谷林山。”
明《濮州志》載,谷林山,“在州治南40里,有高阜見存,元學士吳律構富春園於其下。”故後世亦稱谷林山為富春山,富春園衍化為富春村名,延續至今。
清史稿》載:“濮州東南谷林,古雷澤也。乾隆元年,修葺釐正,定谷林堯陵為舊址。”
大清一統志》“唐堯陵”條載:“陵高四丈五尺,廣二十八丈。”據清《濮州志》“堯陵古圖”所示:堯陵為坐北朝南三進式長方形陵園,山門前立有“石門”牌坊,四周圍磚牆。進門內兩側有東西更衣亭。二進院門為一正兩偏,門內左右是東西偏廂房,其後建有“享殿”。殿後是第三進院,古松柏掩映下,陵墓巍然屹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