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鮎

寄生鮎

毛鼻鮎科(Trichomycteridae)中的無鱗寄生鮎類魚,產於亞馬遜河區,體半透明,似鰻形,長約2.5公分(1吋),以寄主的血為食,常見於其他魚類的鰓腔中,有時也寄生於人體·寄生鮎鑽入游泳的人和動物的尿道中,就豎起蓋上的短刺,可以引起發炎、出血,甚而導致死亡。當地土著會用Jagua tree的果實製成的果汁加熱製成茶,飲用後,會令寄生鮎的骨骼溶化而無法再固定在人體內。通常在兩個小時內見效。當然最有效的方法還是由外科手術將魚移除。寄生鮎是世上唯一一類會寄生於人類體內的脊椎動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寄生鮎(nián)
  • 拉丁學名:Vandellia cirrhosa
  • 別稱:鬍子鰱、黏魚、塘虱魚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輻鰭魚綱
  • :鯰形目
  • 分布區域:亞馬遜流域
簡介,危害,發現經過,

簡介

寄生鮎(candiru), 毛鼻鮎科(Trichomycteridae)中的無鱗寄生鮎類魚,是亞馬遜流域是眾多鯰魚的家園,其中一些非常微小、身體透明的物種多年以來都被貼上了寄生鮎的標籤。最被廣泛認為是“恐怖故事主角”的是卷鬚寄生鯰(學名為Vandellia cirrhosa),體長約為5厘米。它們能寄生在較大魚類的魚鰓上,以吸食血液為生。

危害

如果有人在水中裸泳,會被其鑽入尿道。而一旦發生,只能通過手術取出,有時如果來不及救治會致人於死。而會鑽入尿道的原因,據說是因為人尿中有類似魚鰓中的化學物質,從而吸引了寄生鮎。寄生鮎的名聲令人談虎色變,程度有時甚至超過食人魚,被稱為“吸血鬼魚”。

發現經過

儘管生活方式像吸血鬼,但這種寄生性魚類在廣闊、渾濁的亞馬遜河中其實微不足道。如果不是擁有“吃人”的名聲,它們或許只會埋沒在巴西分類學家的潦草筆記之中。然而,這正是寄生鮎引起眾多推測的開始。在一份早期的筆記中,對寄生鮎進行了如下典型的描述,這種魚“非常微小,但做出來的邪惡行為卻獨一無二”。類似的描述在19世紀的文學作品中十分常見,比如幾位歐洲探險者遇到亞馬遜叢林的土著居民後,後者會向他們講述眾多關於這些河中怪物的故事。這種小魚能帶來最令人難以忍受的痛苦,當地居民宣稱,這種小魚甚至比同個水域中成群的食人鯧還要可怕。
德國植物學家卡爾·弗雷德里克·菲利普·馮·馬蒂烏斯( Carl Friedrich Philipp von Martius)是第一位對亞馬遜流域的寄生鮎進行記錄的歐洲人。他描述了當地男性在水中活動時嘗試憋尿的情形。
大英博物館的魚類學家喬治·艾伯特·布朗格(George Albert Boulenger)描繪了一個用椰子殼和棕櫚葉片製成的複雜設備,用於保護下體。他還描述了一個更加複雜的浴室系統,深入亞馬遜河中,通過彎曲、盤旋的管道取水,而不必將身體浸沒到水中。這些作者大多數將焦點放在陰莖如何容易受到襲擊上,或許因為他們都是男性。不過許多人強調,寄生鮎並不會性別歧視,它們同樣會鑽入陰道或肛門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