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廷風暴/中國古代歷史風雲

宮廷風暴/中國古代歷史風雲

《宮廷風暴》由葉秀松編著,以宮廷為背景,圍繞王位和後位得失這一主題,從不同的角度再現當時最高權力中心明爭暗鬥的方方面面。權力是利益的象徵。權利,意即有權才有利。君王和王后高居於權位的頂峰,享有臣民無可比擬的利益。“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古代有許多官員為了追求權利而費盡心機,有的甚至夢想像君王那樣擁有一切而鋌而走險。也有一些人面臨君王的屠刀或痛惡君王荒淫暴虐而密謀起事。這樣,君位也即為眾人所覬覦,君王亦即處於矛盾的焦點,其實是坐在刀尖之上。宋太祖之母杜太后對此看得較為透徹。宋太祖即位之初,眾臣向杜太后祝賀,她卻“愀然不樂”。有的大臣很不理解,向太后問道:“臣聞‘母以子貴’,今子為天子,胡為不樂?”杜太后答道:“吾聞‘為君難’,天子置身兆庶之上,若治得其道,則其位可尊;苟或失馭,求為匹夫不可得,是吾所以憂也”。打開《宮廷風暴》,既能看到某些王朝由強盛到衰亡的過程,也能看到其王族內部、君臣之間紛爭的始末;既能看到某些帝王皇后個性迥異而臨事百態,也能看到他們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及各不相同的禍變遭遇。當然,這裡亦有正義和邪惡、正確和謬誤、利民和殃民、愛國和禍國等是非之分。透過這些沉甸甸的往事,人們可以深入反思,汲取教訓,妥善處理立身社會所面臨的各種關係,更好地應對人生旅途中的各種挑戰。

基本介紹

  • 書名:宮廷風暴/中國古代歷史風雲
  • 出版社:安徽大學出版社
  • 頁數:555頁
  • 開本:16
  • 作者:葉秀松
  •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811108488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宮廷風暴》由葉秀松編著,依據歷代正史記載,行文直敘史實,沒有添枝加葉,也沒有夾入作者議論,力圖真實可信。所據史書附後以備查。每部分前面都有小序,作為內容提要。每篇不全面記述人物生平,只聚焦其宦海浮沉的經歷,力求精彩耐讀。篇末附簡評,儘量採用前人的評論,對前人評論需作補充、商榷或未見前人合適評論的,作者就事論事加以點評,供讀者參考。為方便讀者,在行文中用括弧註明古紀年相當於公曆某年、古地名位於今某地、古官名系何職務;對所涉及的歷史人物、事件採用腳註,以貫通文意。全書文字力求簡潔易懂、準確生動。

圖書目錄

一、荒淫暴虐 王冠落地
商紂王亡國自焚
周昭王南巡未返
周厲王被轟出逃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
齊懿公無道遭禍
晉靈公謀害忠臣
陳靈公淫亂被殺
齊莊公求生不得
衛莊公冤家路窄
西漢昌邑王來去匆匆
魏帝曹芳荒淫被廢
吳末帝失道寡助
前秦厲王殺人成性
後燕昭文帝送葬亡國
北魏道武帝殺妻未遂
宋前廢帝荒淫殘暴
宋後廢帝殺人為樂
南齊東昏侯只信侍從
北齊文宣帝長醉不醒
隋煬帝禍國殃民
後唐莊宗重蹈覆轍
閩康宗眾叛親離
金熙宗酗酒好殺
金海陵王暴戾荒淫
二、情勢失察 御座搖墜
宋殤公未識太宰
鄭厲公誤用近臣
宋湣公挖苦敗將
齊桓公留戀佞臣
鄭靈公不讓子公食黿
晉厲公用人失察
趙武靈王被圍餓死
秦二世偏信趙高
漢武帝行宮遇險
王太后誤信王莽
漢質帝言忤權臣
吳帝孫亮密謀被泄
漢帝劉粲家破人亡
後趙高祖養虎遺患
晉孝武帝戲言遇害
北涼王段業不辨忠奸
後燕惠愍帝輕信遇害
宋武帝看錯輔臣
北魏太武帝未及除奸
北魏孝武帝猜忌失策
梁武帝耄耋被囚
北周二帝難防家賊
唐玄宗輕信釀亂
唐德宗逃亡奉天
後唐閔帝受輔臣牽累
遼世宗認奸為忠
宋高宗被迫退位
皇儲趙孩未識女奸細
元英宗留奸未除
明英宗信用宦官
三、王權旁落 任人擺布
魯昭公客死晉國
漢少帝臨難悲歌
漢獻帝歷盡劫難
魏帝曹髦不甘坐受凌辱
前涼二幼主相繼遇害
晉安帝任人處置
東晉恭帝晚景淒涼
宋順帝遺恨出生帝王家
東魏孝靜帝吟詩誌哀
唐末二帝難避刀光劍影
明英宗的皇位沉浮
清光緒帝變法被囚
四、變更王儲 父子相逼
衛宣公暗殺太子
晉獻公偏信寵姬
楚成王被迫自縊
楚平王聽信讒言
冒頓發憤練響箭
漢武帝誤殺太子
後趙天王父子相殘
宋文帝向寵妃泄密招禍
隋文帝臨終省悟
唐太宗為立太子惱恨欲絕
唐高宗數廢太子
後梁太祖欲立養子
遼蕭皇后改變皇嗣
康熙帝不再立儲
五、爭奪王位 兄弟相殘
鄭莊公平叔段之亂
齊公子小白以智取勝
周惠王偏愛遺患
齊桓公諸子爭立
楚棄疾製造恐怖
周景王庶子相爭
漢帝劉淵諸子不相容
後涼太祖難料身後之事
後秦廣平公爭位謀亂
夏國王子拼殺
陳始信王磨刀霍霍
唐高祖諸子勢不兩立
遼太祖諸弟謀亂
南漢中宗盡殺兄弟
楚文昭王諸弟爭鬥
宋太宗廢黜秦王
六、覬覦君位 王族內戈
晉侯族君位之爭
公子慶父亂魯
吳王僚防不勝防
西漢吳王劉濞之亂
西晉趙王謀篡帝位
代國王族磨難
北燕王宮兵變
南齊明帝盡殺先帝諸子
梁王族廝殺
北齊二帝殘害幼侄
唐太平公主謀篡
遼興宗失言釀亂
明太祖身後皇族內亂
明漢王意欲稱帝
七、派系爭立 血雨腥風
晉獻公遺願未償
田乞家宴立陽生
漢高帝身後“非劉氏而王”之爭
漢質帝遇弒嗣位之爭
吳國兩派爭立太子
西晉立嗣之誤
後燕丁太后擅自立王
南朝宋兩帝並立
北魏晚期的帝位變遷
武女皇被廢及隨後的皇位爭奪
唐文宗繼嗣之爭
元成宗身後派系爭立
元順帝退留之爭
明神宗立儲風波
八、爭寵弄權 後宮血淚
申後吟詩排憂
鄭袖謀陷魏美人
李園獻妹
呂后殘害戚夫人
王夫人爭立皇后
陳皇后無子被廢
衛皇后色衰失寵
鉤弋夫人突然被殺
漢宣帝未能保護糟糠之妻
許廢后難圓復位美夢
馮太后晚年受陷
趙氏姐妹寵極自盡
竇皇后妒陷二貴妃
陰皇后憂死冷宮
閻皇后的榮衰
魏明帝為母雪恨
毛皇后一句話送命
吳兩公主反目
賈皇后荒淫亂政
胡太后的浮沉
獨孤皇后忌殺尉遲妃
武則天謀取後位
武惠妃惡有惡報
仁德皇后無辜被害
孟皇后飽經風霜
唐括定哥失寵偷情
李皇后妒斬玉手
萬貴妃禍亂後宮
明世宗險遭謀害
後記

文摘

商紂王亡國自焚
公元前1075年,商朝國王帝乙去世,其嫡子辛繼位為帝辛,後來人們稱他為紂王。當時,商王朝腐敗衰落,已經失去人心。
商紂王才思敏捷,臂力過人,自以為才智天下第一。他即位稱王后,驕奢淫逸,暴虐無道,且文過飾非,拒不納諫。
紂王經常酗酒,喜歡淫蕩的歌舞,沉湎女色。他不顧民眾的死活,強令增收賦稅,耗巨資修建宏偉寬闊的鹿台(位於今河南省淇縣),蒐集名狗名馬和天下奇珍供其玩樂。他又下令在沙丘行宮(位於今河北省廣宗縣西北)擴建苑台,廣收天下奇禽異獸供其觀賞。他還“以酒為池,縣肉為林”,令男女侍從脫光衣服,在其間追逐嬉戲,供他同其愛妃妲己等人淫樂。
朝野上下對紂王荒淫禍國怨聲載道,紂王便施用酷刑加以鎮壓。他使用一種名為“炮烙”的刑罰,令人將空心的銅柱平放在燃燒的炭火上,強迫他所厭惡的人爬上通紅的銅柱活活燒死。
紂王動輒殺戮大臣。西伯昌、九侯、鄂侯身為三公(最高輔政大臣),卻被紂王視為草芥。九侯有個女兒非常美麗,該女不願同紂王淫蕩,紂王便下令將她殺死,並把九侯剁成肉醬。鄂侯認為九侯無罪,為九侯說了幾句公道話,紂王競下令將鄂侯殺死,烤成肉干。西伯昌暗中對九侯、鄂侯的遭遇悲傷嘆息,紂王聽說後下令把他囚禁在羑里(位於今河南省湯陰縣北)。之後,西伯昌的部下給紂王送去美女和良馬,西伯昌才得以獲釋,返回自己的屬地。
紂王對勸諫他的王族成員同樣格殺勿論。他的叔父比干時任少師(位同副宰相),勸諫他不要荒淫誤國。紂王勃然大怒,隨即下令將比干殺死,並挖出他的心肝觀看。紂王的另一個叔父太師(位同宰相)箕子為此嚇得裝瘋賣傻,流落他鄉,替人做苦力。紂王得知箕子的下落後,派人把他抓回來,加以囚禁。紂王的同父異母兄微子啟為了避禍,被迫逃到外地,隱姓埋名,艱難度日。
紂王對敢於直諫的忠正之臣殘酷迫害,對阿諛奉承之臣卻十分信任。費中利慾薰心,對於紂王的淫暴極力諂媚迎合,以致聲名狼藉,紂王卻讓他執掌朝政。惡來為人陰險狠毒,多次讒害忠良,因其善於打小報告而受到紂王的重用。諸侯看到紂王去賢任奸,對紂王日益不滿,完全失望。
紂王的荒淫暴虐導致眾叛親離,民怨沸騰,為他自己敲響了喪鐘。
西伯昌回到屬地周(位於今陝西省岐山縣東北)以後,施行仁政,“諸侯多叛紂而往歸西伯”。西伯昌去世後,其子姬發積極進取,發展了周的勢力,受到諸侯普遍的擁戴。“諸侯叛殷會周者八百”。
商紂王三十年(前1046年),姬發率領諸侯聯軍共四萬八千名勇士,同紂王的軍隊在牧野(位於今河南省淇縣西南)進行決戰。當時,紂王擁有七十萬軍隊,“師雖眾,皆無戰之心,心欲武王亟人”,其將士紛紛倒戈。姬發率領軍隊長驅直人,攻占商都城殷。紂王走投無路,登上鹿台,身披美玉,投身烈火,自焚而死。姬發隨即令人斬下商紂王的頭,懸掛在大白旗下示眾,同時將妲己殺死。
姬發率部滅亡商朝後,建立周朝,即位為周武王。周武王追封其父西伯昌為周文王。
《史記》卷三殷本紀
卷四周本紀
【簡評】
對於商紂王亡國,前人有不同評價。
清代學者顧炎武認為:“紂以不仁而亡,天下人人知之。吾謂不盡然。紂之為君,沈緬於酒,而逞一時之威。”“商之衰也久矣,一變而《盤庚》之書 ,則卿大夫不從君令;再變而《微子》之書 ,則小民不畏國法”。“論紂之亡,武之興,而謂以至仁伐至不仁者,偏辭也”(《日知錄》卷二·殷紂之所以亡)。
毛澤東認為:“商朝為什麼叫‘商’朝呢?是因為有了商品生產,這是郭沫若(郭在《駁》一文中論述了紂王征伐和經營東’南地區——引者注)考證出來的。把紂王看作壞人是錯誤的,其實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經營東南,把東夷和中原的統一鞏固起來,在歷史上是有功的。紂王伐徐州之夷,打了勝仗,但損失很大,俘虜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虛進攻,大批俘虜倒戈,結果使商朝亡了國。”(《毛澤東讀書筆記》下·毛澤東1958年11月讀史達林《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的談話)
P3-5

後記

從讀國小高年級開始,我便對文學和歷史產生濃厚的興趣,以至參加工作後,所購買、閱讀的大多是文史類書籍。1995年,在業餘寫完長篇小說《桃花流水》(2008年4月,華夏出版社出版)之後,我轉讀中國歷史古籍,將視線專注於古代官員在官場的沉浮,並有選擇地分類記下其中較為典型的人物事件。這樣邊看邊寫,歷時8年,形成一個記述古代官場故事的框架草稿。從工作崗位退下來後,我集中近5年時間,聘請電腦打字員,先後3次對稿子進行系統梳理,並逐篇修改,於2007年形成“中國古代歷史風雲”系列叢書書稿。2008年,我將書稿通覽一遍,對部分文字作了修改。2009年,我查閱史書,對書稿逐篇修改校正。2010年,我對書稿再次作了修改。
作者不是歷史專業人員,對歷史科學尚沒有入門,能將此套書奉獻給讀者,首先藉助於前人的勞動成果,其次受到師友同學的熱情鼓勵。如果本套書能使讀者喜歡,能有益於國家的政治文明建設,將是我最大的安慰。賢妻葉善榮對我讀書寫作給予了極大的理解和支持,承擔起全部的家務。在本稿付梓之時,我向她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讀史時間不長,許多問題還沒有完全搞清楚,加之認識膚淺,涉獵有限,書中錯誤難免,敬請專家和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葉秀松
2010年6月

序言

歷史,是後人永恆的話題。
人們每當談起我國古代的歷史故事,總是興趣盎然。這不光是由於其情節引人入勝、當事者的際遇命運牽動人心,還在於許多人物事跡至今還閃耀著人類文明的思想光輝,仍然可供今天的我們學習借鑑。
中國古代歷史是一個大舞台,本書展現的僅是一幕幕官場鬥爭的故事。進入中國古代官場的官員,雖然形象各不相同,但總體來說是比較富有智慧和思想的人群。他們在一定職位上的言論作為,他們利用其職權地位乃至豁出生命所進行的形形色色的鬥爭,是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社會上流傳的古代官場鬥爭故事雖不算少,但此類故事許多還淹沒在浩如煙海的史籍中鮮為人知。《二十四史》、《資治通鑑》、《續資治通鑑》和《歷代紀事本末》等史書體系龐大,一般讀者難以通讀。作者有意為普及祖國歷史知識、弘揚中華民族正氣盡一點微薄之力。從這一願望出發,我不揣淺陋,泛舟史海,選取商末至清末部分帝王、朝臣以及州官被貶謫關殺或身歷險境的片斷,歷時1 5年,編寫出“中國古代歷史風雲”系列叢書。該套書包括《宮廷風暴(上下)》、《朝政風波(上下)》、《文壇風雨(上下)》、《列國交聘(上下)》、《戰場風煙(上下)》,共5種10冊。
《宮廷風暴》以宮廷為背景,圍繞王位和後位得失這一主題,從不同的角度再現當時最高權力中心明爭暗鬥的方方面面。權力是利益的象徵。權利,意即有權才有利。君王和王后高居於權位的頂峰,享有臣民無可比擬的利益。“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古代有許多官員為了追求權利而費盡心機,有的甚至夢想像君王那樣擁有一切而鋌而走險。也有一些人面臨君王的屠刀或痛惡君王荒淫暴虐而密謀起事。這樣,君位也即為眾人所覬覦,君王亦即處於矛盾的焦點,其實是坐在刀尖之上。宋太祖之母杜太后對此看得較為透徹。宋太祖即位之初,眾臣向杜太后祝賀,她卻“愀然不樂”。有的大臣很不理解,向太后問道:“臣聞‘母以子貴’,今子為天子,胡為不樂?”杜太后答道:“吾聞‘為君難’,天子置身兆庶之上,若治得其道,則其位可尊;苟或失馭,求為匹夫不可得,是吾所以憂也"。打開本書,既能看到某些王朝由強盛到衰亡的過程,也能看到其王族內部、君臣之間紛爭的始末;既能看到某些帝王皇后個性迥異而臨事百態,也能看到他們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及各不相同的禍變遭遇。當然,這裡亦有正義和邪惡、正確和謬誤、利民和殃民、愛國和禍國等是非之分。透過這些沉甸甸的往事,人們可以深入反思,汲取教訓,妥善處理立身社會所面臨的各種關係,更好地應對人生旅途中的各種挑戰。
本書依據歷代正史記載,行文直敘史實,沒有添枝加葉,也沒有夾入作者議論,力圖真實可信。所據史書附後以備查。每部分前面都有小序,作為內容提要。每篇不全面記述人物生平,只聚焦其宦海浮沉的經歷,力求精彩耐讀。篇末附簡評,儘量採用前人的評論,對前人評論需作補充、商榷或未見前人合適評論的,作者就事論事加以點評,供讀者參考。為方便讀者,在行文中用括弧註明古紀年相當於公曆某年、古地名位於今某地、古官名系何職務;對所涉及的歷史人物、事件採用腳註,以貫通文意。全書文字力求簡潔易懂、準確生動。
期望本書能成為讀者的良師益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