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平起義

宣平起義,指由中共宣平縣委根據浙西特委的部署,組織的農民起義,以查抄地主豪紳的浮財,焚毀田契,斗土豪,分田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宣平起義
  • 外文名:宣平起義
  • 時期1930年9月中旬
  • 組織:多次農民起義
起義簡介,起義詳情,起義目的,

起義簡介

1930年9月中旬,中共宣平縣委根據中共浙西特委的部署,嶺區和遂昌在宣平縣曳縣門陣等地組織領導了武裝起義。
1928年,中共宣平縣委根據浙西特委的部署,先後組織了多次農民起義,查抄地主豪紳的浮財,焚毀田契,斗土豪,分田地。

起義詳情

1930年5月,在縣委領導下,邱金隆等在吳宅慈仁寺建立了宣平紅軍的第1支部隊一宣平北營紅軍,並設指揮部於羊虎坪,邱金隆任指揮,鄒高水任副指揮,主要活動於北鄉一帶。6月上旬,宣平西營紅軍也在大河源成立,鄭汝良任指揮,活動區域迅速擴展到宣平的整個西鄉及鄰近的松陽、遂昌等縣邊境,他們收繳地主豪紳的武器,發動民眾抗租、抗繳苛捐雜稅,人數達千餘人。6月下旬,宣平南營紅軍成立,潘成波任指揮,朱生民、姜雲龍任副指揮,指揮部設在張大山、三岩寺一帶。7月中旬,北營紅軍指揮部派陳祖訓、潘土法率領150餘人,在東世、上周一帶又建立了宣平東營紅軍,陳祖訓任指揮,潘土法任副指揮。在短短3個月的時間裡,全縣建立了東、南、西、北4個紅軍營,參加人數達2000餘人。此時,中共宣平縣委為了加強領導,於7月底成立了有縣委常委、執委和各營指揮參加的紅軍軍事委員會,由縣委書記曾志達擔任軍事委員會的總指揮,陳俊、吳謙、王湘、阮芝唐、邱金隆、鄭汝良等為委員,同時指派了陳俊、王湘、吳謙分別為南、西、北3個紅軍營的黨代表,定番號為“紅軍第13軍浙西第3縱隊”。
9月中旬,遂昌縣駐門陣的保衛團,經常到宣平境內上水雅坑、觀音寺一帶“圍剿”紅軍。為了打擊其反動氣焰,宣平西營紅軍決定主動出擊,攻打門陣保衛團。一天,西營紅軍指揮鄭汝良率領300多名紅軍戰士,星夜出發,第2天拂曉,包圍了保衛團的駐地,集中火力,當場打死打傷敵軍近10人,勝利攻克門陣。
門陣保衛團潰敗,西營紅軍乘勝追擊,又打死打傷敵軍數人。然後,直奔遂昌縣的天堂,與松陽、遂昌兩縣的紅軍勝利會師。會師後,3支紅軍隊伍一面開展抗租、抗稅、抗糧鬥爭,懲辦豪紳地主和惡霸;一面收集民間武器,加強武裝力量的準備。
南營紅軍建立後,活動於南鄉與麗水邊境。這支有200多人的紅軍,戰鬥力比較強。隊伍到達高水村時,與麗水朱生民率領的百餘名紅軍匯合,成立了南營紅軍軍事委員會,王湘為黨代表,潘成波任指揮,朱生民姜雲龍為副指揮。9月3日,他們集中兵力襲擊了國民黨宣平縣曳嶺區署。
9月15日,麗水保全隊一個連,由地主陳依廉當嚮導,兵分兩路向駐三岩寺的紅軍進犯。他們一路經太平、世溪,偷襲駐西販國小的紅軍;一路經張村街、周坦,襲擊三岩寺的紅軍,妄想一口把南營紅軍吃掉。
這天凌晨,偷襲西畈國小的敵軍,被紅軍哨兵發現,開槍報警。朱生民立即指揮紅軍迅速投入戰鬥。雖然敵強我弱,但是紅軍機智勇敢,一面堅強奮戰,一面向西畈後山撤退,一直打到劉崗嶺,把敵人擊退,安全轉移。襲擊三岩寺紅軍的另一支國民黨保全隊,沿著小溪向三岩寺逼近,把守頭門的黃檀炮炮手聽到槍聲後,急忙點火開炮,但由於導火線受潮,一時點不燃,被敵人開槍擊中,壯烈犧牲。敵人乘機集中火力,占領了頭門,幾挺機槍一齊向寺內的紅軍掃射。由於通往寺內的唯一出口被敵軍封鎖,紅軍只能在洞內展開激戰。頓時,全洞硝煙瀰漫。戰鬥延續了6個小時之久,待紅軍彈藥殆盡,敵人湧進山洞,戰士們寧死不屈,與敵血戰,潘成波與50多名戰士壯烈犧牲。其餘百餘名戰士在王湘、姜雲龍的指揮下,攀著枝藤、毛竹順懸崖而下,衝出包圍,與北營紅軍會合。

起義目的

查抄地主豪紳的浮財,焚毀田契,斗土豪,分田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