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博物館

客家博物館

客家博物館,泛指各地收藏、研究、展示客家歷史文化的各類博物館(及類似機構)。例如:廣東省梅州中國客家博物館、河源的客家民俗博物館,福建龍巖的客家文化博物館,台灣省台北縣客家文化園區、高雄市立客家文化館,成都市的四川客家博物館,江西的贛州客家文物博物館廣西賀州客家生態博物館深圳客家民俗博物館等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客家博物館
  • 外文名:Hakka museum
  • 分布:客屬聚居地
國家級,省級,四川客家博物館,江西客家博物院,市級,高雄館,深圳館,河源館,賀州館,贛州館,客家文化館,

國家級

中國客家博物館是在2005年3月28日奠基興建的,2007年10月由梅州市編辦批准成立梅州市客家博物館,2008年4月8日落成並對外開放。2008年6月經廣東省編辦批准成立廣東客家博物館,2009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冠名中國客家博物館。占地面積170.3畝,總建築面積37000平方米,總投資1.5億元。
客家博物館客家博物館
中國客家博物館是以全面展示漢族客家民系文化淵源與發展的博物館,也是整體性生態博物館,其特點是以主館客家博物館承擔整體性博物館中的樞紐的功能,其餘一系列利用古建築設立的各具特色的大學校長館、將軍館、客家匾額館、黃遵憲紀念館、華僑館、梅州名人廉吏館等衛星館,以紀念特定的傑出人物或特定的文化為主題,與主館《客家》陳列主題構成互補關係,形成了客家文化整體性生態博物館網路。

省級

四川客家博物館

四川客家博物館位於成都市龍泉驛洛帶鎮老街湖廣會館,2003年3月,經成都市文化局批准,正式成立了“四川客家博物館”,並首次舉辦了《成都東山客家文化專題展》;2005年10月在世客會期間,舉辦了《中國西部客家民俗文物展》,館內現有文物591件。
該館通過一件件實物、圖片、雕塑、音像、文字等,重新展現了清初客家先民大規模入川艱苦創業的歷程。據悉,這是中國惟一一個完整反映客家人在川民風民俗、生產生活的博物館。博物館內,能看到80歲高齡的謝瓊芳老婆婆坐在已有上百年歷史的織布機前,手握梭子,手法熟練地忙碌著織布。而四川客家博物館裡的一件件製作精細的手工工藝品及實物,則將客家人的勤勞與智慧充分展現出來了。一輛輛風格不同的雞公車是當年客家先人運貨載人的主要交通工具,那台巧奪天工的織布機是當年客家人自給自足、豐衣足食的縮影,一件件極具閩、粵風味的飾物,將歲月拉回到客家先人艱難遷徙的年代。
四川客家博物館展覽以客家人的形成、遷徙、宗教信仰、婚喪嫁娶、生產生活、風俗習慣、民間工藝、名人、社團、海內外組織機構等為主線,對客家文化進行了比較全面系統的詮釋和展示。

江西客家博物院

江西客家博物院座落於贛江源頭,客家搖籃贛州,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客家資源,獨特的區域優勢,是江西省第一座全方位展示客家文化、客家民俗風情的專題博物院。她是一座收藏、陳列、研究、社會教育相配套的綜合性博物館。
江西客家博物院館徽江西客家博物院館徽
客家博物院根據自身的特點,創立了十大臨時展覽。2008年12月被評為4A級景區,2013年5月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2013年6月列為江西省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市級

高雄館

台灣省高雄市立客家文物館,位於中國台灣省高雄市三民區二號公園內,是台灣地區首座針對客家族群而成立的文物館。主體為一紅瓦琉璃的三合院式建築(占地面積地上一層500、地下一層300坪,合計共800坪),作為展示客家文物及舉辦客家文化活動的場所。
館內的設施包含有文物主題館、圖書館、展覽室、教學視聽室、攝影展示室及會議室等;短期內的經營目標為整合周遭整體景觀與利用民間資源,舉辦各項活動,將二號公園變成一客家文化園區。

深圳館

客家民俗博物館坐落在廣東省深圳市龍崗街道羅瑞合村,緊鄰惠深公路,距深圳市區56里,是全國占地面積最大的客家民居建築。
客家民俗博物館即是“鶴湖新居”,是為羅氏所建,建於清嘉慶二十二年(即1817年),共歷三代、數十年建成。占地面積24816平方米,建築面積14530平方米,南北寬166米,東西長109米,共有179個居住單元房,每單元由數間屋構成,共有房屋數百間。在圍牆內民居似“回”字形,整座建築群由內外兩圍相套而形成,外圍平面前寬後窄,呈銀錠狀;內圍有高牆與外圍相隔,平面呈方形。屋宇、廳、堂、房、井、廊、院布局錯落有致,像座迷宮,易守難攻,有“九天十八井,十閣走馬廊”之稱!館內收藏各類客家家具、勞動工具、生活用品及族譜等文物400餘件。基本陳列《客家生活起居室陳列》、《客家勞動工具展示》、《客家民俗風情展》等,較為生動地展示了客家先民勞動、飲食、婚嫁等諸多生產、生活場景。鶴湖新居是客家人開發深圳東部地區的歷史見證,為研究深圳歷史、文化、民俗、建築等提供了重要依據,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與藝術價值。
鶴湖新居-深圳客家民俗博物館鶴湖新居-深圳客家民俗博物館
鶴湖新居客家民俗博物館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深圳“新客家之都”的標誌性建築。1996年12月原龍崗鎮政府將鶴湖新居闢為客家民俗博物館。1998年2月初正式對外開放。1998年8月被深圳市人民政府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7月,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河源館

客家民俗博物館位於河源東源縣仙塘鎮,距市區12公里,依託一座古老的“府第式”民居--鎖頭獨角樓而設立。仙塘鎮附近有古民居建築30多座,選作客家民俗博物館的這座民居建於明末清初。客家民俗博物館內陳列有100多件客家人在不同年代使用過的生產生活用具,都配有文字照片資料,陳列品中,有石磨、碓、八卦床、八仙桌、棕籠等實物。這座客家民俗語博物館是迎香港百年回歸、電視連續劇《香港的故事》前十集的主要拍攝地,開鏡儀式就在此舉行。
客家民俗博物館對研究客家民俗文化及其源流、客家宗族制社會結構、宗法觀念和家族精神,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賀州館

以廣西賀州客家圍屋為基礎建設的廣西賀州客家生態博物館於2007年4月13日落成。
廣西賀州客家圍屋位於蓮塘鎮,始建於清乾隆年末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賀州是客家人主要居住地之一,現有客家人約45萬。

贛州館

號稱我國最大的客家文物博物館——贛州客家文物博物館,建築面積近500平方米,2008年11月在江西省贛州市揭牌。
贛州客家文物博物館,共有藏品6000多件(套),涵蓋了客家建築裝飾、客家牌匾、客家銀器飾品、客家服飾、客家生活用具等五大系列,藏品具有很強的藝術欣賞價值和史料研究價值。
據統計,全球客家人總數為8000萬左右,遍布全球各地。其中,贛州總人口890多萬(2010年),而客家人就有800餘萬,客家人占總人口的95%以上,是客家人的重要聚集地之一。

客家文化館

客家文化博物館奠基儀式於2008年7月10日在客家祖地福建省 龍巖市永定縣城郊鄉東溪村舉行。
據了解,規劃建設中的客家文化博物館占地1000餘畝,預算總投資3.6億元,計畫用三到五年時間建成。博物館建成後將成為人們探索客家悠久歷史文化,體驗客家獨特民俗風情,以及客家後人尋根謁祖的精神聖地。
客家文化博物館總體坐西北,朝東南,依山拾級而建。主要建有客家博物院、永定博物館、客家姓氏宗祠紀念堂、客家名人紀念館、客家碑廊、客家五次遷徙雕塑群、客家文化廣場等。
世界客屬總會榮譽會長饒穎奇,胡文虎基金會主席胡仙,印尼客屬總公會會長、印尼大同黨中央主席吳能彬等參加了奠基儀式。祖籍為龍巖的饒穎奇說:“客家聖殿文化博物館一定會把海峽兩岸的客家人融合在一起,成為全球客家人的朝聖之地和精神寄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