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話

宜春話

宜春話即宜春贛語,是贛語宜春片的代表方言,或稱之為宜春瀏陽片。主要分布在贛西和贛西北以及湖南同萍鄉毗鄰的兩個縣市。包括萬載縣、宜豐縣、上高縣、高安市、渝水區、樟樹市、新幹縣、豐城市、分宜縣、袁州區、安源區、湘東區、蘆溪縣、上栗縣和湖南的瀏陽市、醴陵市,共16個縣市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宜春話
  • 即為:宜春贛語
  • 主要分布:在贛西和贛西北
  • 屬性:方言
贛語簡介,淵源,宜瀏片特點,宜瀏片內部分片,宜春小片,上高小片,樟樹小片,

贛語簡介

江右民系使用的主要語言,亦為漢藏語系漢語語族的一門聲調語言,主要通行於江西大部、湖南東部、湖北東南部、安徽西南部和福建的西北部等地區,是該些地區事實上的公用語。使用贛語的人口大約在5200萬,約占中國人口的5%左右。

淵源

袁州區位於贛西,春秋時處吳頭楚尾,西漢初建縣,為江西古城之一。除三國至南朝約三百年分治安成郡,劃歸荊州,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與湖南有過一段聯繫外,其餘一千餘年均屬豫章郡,隸屬江西。袁州東鄰分宜,北接萬載、上高,西連萍鄉,南界安福,西北靠近湖南。東西相距七十公里,南北相距六十三公里,多為丘陵地。宜春江右人用當地語言進行交際時,亦受鄰縣贛語的影響,經過長期發展變化,形成了現在的宜春話
宜春話贛語一支,有贛語的通性,亦有本地特色。從內部差異來說可分四路:①東北路:彬江、蘆村、柏木、寨木。②北路:三陽、洪塘、金瑞、豐頂山、楠木。③西北路:竹亭、天台、水江、慈化。④中南路:春台、下浦、湖田、渥江、新田、遼市、西村、溫湯、南廟、洪江、新坊。中南路的春台是區政府所在地,下浦、湖田、渥江、新田四區靠近城區。四路大同小異,城區的話是袁州的官話,各路人大都能說,但仍可聽出說話人是哪一路的。
其中東北路寨下鄉話為全袁州區唯一沒有入聲調地區,此特點與寨下鄉臨近的分宜縣相同。東北路柏木話北部鄉鎮語音類似萬載,存在端讀,以及與上高小片一樣的“溪群二母細音口語常用字今讀為x”的語音特徵,吃放讀作xia飯。北路豐頂山話,屬於宜春小片與上高小片過渡地區,豐頂山吃飯讀作sha飯(殺飯),其sha的讀音是萬載話xia與宜春舌叶音cha的中和過渡。東北路慈化鎮屬於和上高小片同一流域的錦江源頭,存在於上高小片一樣的“溪群二母細音口語常用字今讀為x”的語音特徵;同時存在與萍鄉上栗縣、萬載縣一樣知三章讀端的現象,車子讀作ta子;除此以外,慈化話的說話通常說“講gong事”,而非其他贛語,比如周邊萬載、宜春、萍鄉的“話wa事”,這種主流用“講”不用“話”的現象與鄰近的瀏陽贛語相同。除此以外慈化鎮話的聲調系統非常獨特,在保留入聲的情況下卻只有四個聲調。所以可以說,慈化話是收到周邊多種贛語影響的混合型贛語。東北路彬江話與城區話差異不大,但口音區分明顯,一些常用辭彙存在不同,比如城區的“那”,彬江話用“許”(hei),韻母方面城區話的ae、oe韻對應彬江話的ai、oi韻,聲母方面城區話“認”多讀為零聲母yin,而彬江話為來母lin。

宜瀏片特點

  • 本片的共同特點是去聲今讀分陰陽(或陰去與陽平合流),入聲大多不分陰陽。
  • 大部分地方入聲不分陰陽(分宜、萍鄉市無入聲,豐城、萬載聲分陰陽)。除新喻市外,聲母送氣不影響到調類的分化。

宜瀏片內部分片

宜春片(又稱宜瀏片)可分為宜春、樟樹、上高3小片,小片的劃分大致同袁州府臨江府瑞州府的舊域相合。

宜春小片

宜春小片包括宜春市、萍鄉市、新余市、分宜、醴陵市和瀏陽。宜春市、萍鄉市、新余市和分宜這4個縣市人口最多的大姓大多是漢唐兩代從中原地區遷入的,不僅遷出地相同,宗族也相同。宜春市、分宜、新余市古濁平、古清去今合併為一個調類。其中新余話較為特殊,聲母送氣影響到調類的分化。

上高小片

上高小片包括上高、宜豐、高安市北片和萬載。萬載舊屬袁州府,不少特點同宜春市一致,但從總體看更接近上高小片。本小片的共同特點是古濁平、古清去今各為獨立的調類,但由於變調而定型,部分古濁平字今讀為陰去,部分古清去字今讀為陽平。知三章組今讀[t th s],透定二母今開口呼讀為[h],溪群二母細音口語常用字今讀為x(拼音,即國語“西”字的聲母),單憑這一特徵就可以把這一小片同贛語的其他方言區別開來。韻母最大的特點是止攝開口三等韻精莊兩組字今讀為[u]。

樟樹小片

樟樹小片包括樟樹市、新乾、豐城市和高安南片(如高安市八景鎮)。本小片的共同特點是古濁平、古清去今讀各為獨立的調類,今讀上聲為降調。止攝開口三等精、莊組字和知三、章組字因為聲母的不同韻母而有差別,但豐城例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