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中秋拜月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宜春中秋拜月
  • 主題詞:民俗,中秋拜月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民俗
  • 國家:中國
  • 起源時間:明末清初
  • 認證時間:2013年
  • 認證批次:第四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江西省宜春市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主要價值,保護措施,

簡介

中秋拜月是從古至今流傳於宜春民間的一種習俗,在每年的中秋節舉行。該習俗現主要流存於宜春市中心城區及袁州區的大部分鄉鎮。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這種風俗,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漸影響到民間,宜春中秋拜月習俗即起源於明末清初。當時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功利因素漸顯突出,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也愈加濃厚,以“賞月”為中心的抒情性與神話性的文人傳統減弱,表達願景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願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一直傳承至今。

歷史淵源

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裡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風俗也逐漸影響到民間。“宜春中秋拜月習俗”即起源於明末清初,因當時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功利因素突出,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愈顯濃厚,以“賞月”為中心的抒情性與神話性的文人傳統減弱,表達願景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願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宜春袁州一帶一直以來持續傳承了這一傳統祭月拜月習俗,每年中秋佳節,獨具民間特色的拜月儀式分別在城鎮社區、鄉野村落隆重舉行,使當地的節日氣氛更加濃厚。而今,宜春已成為“月亮之都”,“中秋拜月”更是演變為百姓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並以月寄情的一種重要習俗。

基本內容

在宜春,每逢中秋佳節,獨具民間特色的拜月儀式都會在城鎮社區、鄉野村落隆重舉行,使當地的節日氣氛更加濃厚,並聲名遠播,宜春因而有了“月都”的稱謂。經過傳承發展,中秋拜月民俗活動既體現祭拜,又凸顯了宜春厚重的文化底蘊,其儀式活動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1、請月。表現人們用純潔的心靈,莊嚴迎接象徵祥和的明月在月之都升起。2、祭月。表達人們純樸、善良、團結、友愛的傳統美德和心底的企盼。3、拜月。表達人們美好的心情和對未來的憧憬。

主要價值

中秋拜月活動分請月、祭月、拜月三個部分,每個部分都以傳統禮儀為依託,演繹現代人的美好祝願和對未來的無限憧憬,是現代人重要的精神寄託,富有濃厚的團圓寓意。同時中秋拜月還具有祭祀祈福的價值,儀式中,人們還用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儺舞來表達驅邪祈福的願望和對月神的崇敬之意,用上燈、上果、上香等方式來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企盼之情。

保護措施

宜春市通過舉辦月亮文化節來繼承並保護宜春中秋拜月等民俗。2017宜春·明月山第十一屆月亮文化旅遊節之中秋拜月·火龍追月暨焰火晚會活動於9月29日晚在宜春市體育中心及市政廣場舉行,期間儺舞邀月、詩篇頌月、太極迎月、芭蕾舞月、中秋拜月等在宜春濃情上演,廣大宜春市民以獨特而又傳統的方式拜月、追月、問月、夢月,慶祝中秋佳節。該活動自2006年開始以來,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追捧,對繼承並保護宜春中秋拜月文化有著重要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