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效應

宜家效應是消費者對於自己投入勞動、情感而創造的物品的價值產生高估的價值判斷偏差現象。消費者對於一個物品付出的勞動(情感)越多,就越容易高估該物品的價值。該詞源於出售需要顧客自己動手組裝家具的“宜家(IKEA)”家具商店。當消費者嘗試親手製作的產品中途放棄沒有最終完成時,宜家效應會消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宜家效應
  • 外文名:The ikea effect
  • 原理:投入越多的勞動容易高估物品價值
  • 實質:依戀感和自豪感
如何對待,結論,

如何對待

怎樣對待宜家效應呢?當然,有時家具組裝起來很難,說明書印得不清楚,按圖索驥也不容易。不過既然喜歡“半成品”家具,我就準備上螺栓、螺母時出點汗,組裝下一個書櫥的過程中,我可能仍然手忙腳亂,不過說到底,我還是希望能愛上自己親手組裝的現代藝術家具,並且獲得長遠的享受和回報。
宜家效應宜家效應

結論

我們對某一事物付出的努力不僅給它帶來改變,也改變了自己對它的評價。
付出越多,產生的愛戀越深。
我們對自己的作品估價過高,這一偏見深入骨髓,誤以為別人也和我們的看法相同。
如果付出巨大的努力仍然沒有獲得成功,我們就不會感到過多依戀。
根據這些實驗結果,我們可能希望重新審視關於勞動與休閒的概念。傳統經濟學的勞動模式宣稱人們就像迷宮通道中的白鼠一樣;我們投入勞動於任何事物都以失去舒適的休憩為代價,造成不快的後果-焦慮和緊張。如果我們信奉這一模式,那就是要努力使享受最大化,我們就應該竭盡全力避免工作投入過多,增加即時休閒。可能很多人因此認為理想的休假就是在異國海灘上懶洋洋地躺著,享用別人送上的莫吉托雞尾酒。
同樣,我們認為自己不喜歡組裝家具,於是就買現成的家具。我們想看環繞立體聲電影,又嫌安裝4個立體聲音響系統與電視太麻煩,於是就僱人替我們安裝。我們喜歡坐在花園裡與鮮花綠草相伴,又不想從事開墾空地或平整草坪的髒活累活,於是就花錢雇園丁來割草種花。我們想享受一頓美食,但是買菜做飯又太麻煩,於是就在飯店或者用微波爐熱些即食食物充飢。
可惜的是,我們得到了休閒時光,卻失去了意義更深的勞動享受,因為事實上,勞動經常可以產生長遠的滿足。當然,可能別人在電工和園藝方面比你內行(對我來說確實如此),不過你必須問自己:“如果自己動手乾,我會多么喜歡新電視/音響設備/花園/飯菜?”如果你想得到更大的享受,有些事自己多出點兒力還是值得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