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與印度社會

宗教與印度社會

《宗教與印度社會》從宗教角度審視、分析了印度社會文化,讓讀者了解印度社會的另一個側面。在繪畫藝術方面,阿旃陀石窟壁畫當首屈一指。該石窟群建成的時間早晚不一,其壁畫各具特色。大量壁畫以宣揚佛教為主要內容,雖然是為宗教服務的,但其內容都以當時現實生活為基礎,是當時社會生活的真實寫照。在表現技巧上,構圖和諧緊湊,線條舒展,筆調洗鍊,色澤鮮艷,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至今為各國藝術家們所推崇,不愧為印度藝術的寶庫,世界人類文化的奇蹟。

基本介紹

  • 書名:宗教與印度社會
  • 作者:王樹英
  • 出版日期:2009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010079127
  • 品牌:人民出版社發行部
  • 外文名:Religion and lndian society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頁數:273頁
  • 開本:16
  • 定價:39.8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編輯推薦,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宗教與印度社會》是中印文化交流叢書中的一冊。

作者簡介

王樹英,1938年生,河北省安國市里河村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196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東語系,師從季羨林,後留校任教。1978年調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後擴大為亞太所),專門從事印度歷史與文化研究,1983-1985年在印度尼赫魯大學進修與研究。主要著作有:《印度各邦歷史文化》、《印度文化與民俗》、《印度》、《印中文化關係》(印地文版)、《南亞印度教文化》、《世界民族與文化》(印度卷)、《世界文化史故事大系》(印度卷)、《印度名勝古蹟》等。主編《中印文化交流叢書》、《世界民族.亞洲卷》等。其著作多次獲優秀成果獎,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歷史悠久而複雜的印度社會
一、印度地理概況
二、多樣的人種與眾多的民族
三.複雜的印度語言
四、印度文化的特點

第二章 宗教在印度社會中的地位
一、印度人的宗教觀念
二、宗教與社會
三、宗教與歷史文化

第三章 印度的主要宗教與民間信仰
一、印度教
二、伊斯蘭教
三、基督教
四、錫克教
五、佛教
六、耆那教
七、各地的民間信仰

第四章 宗教與禮儀
一、禮儀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不同宗教的禮儀

第五章 宗教與生活習俗
一、各種美麗的服飾
二、印度穆斯林的服飾與打扮
三、印度別有風味的飲食

第六章 宗教與家庭和婚喪
一、印度教的婚姻、家庭與喪葬
二、伊斯蘭教的婚姻、家庭與喪葬

第七章 宗教與藝術
一、影響深遠的印度文學
二、魅力無窮的印度音樂
三、多姿多彩的印度舞蹈
四、形形色色的印度戲劇
五、別具特色的印度建築

第八章 宗教與名勝古蹟
一、名勝古蹟綜述
二、主要名勝及其特點
(一) 相得益彰——新、舊德里
(二) 著名宗教聖地——俱盧之野
(三) 藝術寶庫——阿旃陀石窟
(四) 藝術聖地——埃勞拉
(五) 宗教古城——烏賈因
(六) “天門”之地——扎格納特布利
(七) 世界七大奇蹟之一——泰姬陵
(八) 宗教聖地——巴特那與佛陀加雅
(九) “聖城中的聖城”——瓦臘納西
(十) 廟群之地——柯糾拉豪
(十一) “佛塔之城”——桑奇
(十二) 佛教中心——那爛陀
(十三) 太陽神廟
(十四) 初轉法輪——鹿野苑

第九章 宗教與節日
一、節日的由來與種類
二、主要節日及其慶祝方式
(一) 燈節
(二) 霍利節
(三) 德喜合拉節(勝利節)
(四) 杜爾迦節
(五) 保護節
(六) 羅其密節
(七) 拜蛇節
(八) 濕婆之節
(九) 羅摩誕辰節
(十) 太陽節
(十一) 克里希納誕辰節
後記

文摘

插圖:


二、多樣的人種與眾多的民族
(一)多樣的人種
印度人種複雜,有“人種博物館”之稱(Museum0fRaces)。這裡既有身材矮小的尼格利陀人,也有身材高大的北歐人,既有黃色或褐色的蒙古人種,又有白色的雅利安人等等。他們的宗教文化奇異多彩,處在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的人們,以各種方式勞動著、生活著,為印度的發展和繁榮作著各自的貢獻。
據考古發現,印度最早的居民是舊石器時代的人。以後在漫長的歷史歲月里,不斷有許多民族先後從西北部、東北部等地進入南亞次大陸。這樣一來,就形成了許多的不同人種和混合人種.印度到底有哪些人種,各指哪些人,至今說法不一。近百年來,許多人種學家從膚色、身材、眼色、頭、鼻、髮型和血型等角度進行了各種分類研究,但仍未取得一致的意見。據地質學家研究,從前,印度、澳大利亞、太平洋的諸島和非洲曾是一個大島,當時可能已有了人類居住,而且是同一種人。後來,隨著時間的流逝和地震的發生,或其他原因,則分成了若干地塊,中間出現了海洋。這樣一來,這裡的居民也被分離了,並開始逐漸形成了不同的社會和宗教。在南印度發現的人類最古的遺蹟,在非洲、澳大利亞、爪哇、蘇門答臘等太平洋的島嶼上也有同樣發現。由此證明了上述看法。
數千年以後,在某些地方由於氣候變得乾燥、土地變得貧瘠,人口逐漸增多,或某些人出於對其他人財富的貪求,或為了獲得更好的謀生手段而到處遷徙,於是出現了人種的分離和融合現象。在印度也有同樣的情況。
據研究,在印度這個遼闊的國土上發現了大約50萬年以前的人類遺蹟。數千年來,又有不同人種不斷進入印度,而且不斷彼此融合。

後記

1991年,我曾到印度考察了十幾個城市和鄉村。所到之處,受到當地人民的熱烈歡迎。在此期間,曾與印度學術界進行了廣泛的接觸和學術交流。一些學術文章在印度發表後引起很大反響,我深感中印兩國人民很想彼此加深了解。因此,我在1993年策劃出版了一套“中印文化交流叢書”,當時印度駐華大使館的文先傑先生曾給予過大力支持。前幾本出版後,社會反響很好,該叢書曾榮獲“韓素音一陸文星中印友誼獎”。因種種原因,叢書的出版工作未能進行下去.此次由人民出版社重新編輯出版這套叢書,對原版已出幾種重新進行了修改整理,我們還計畫按照讀者的需求,再策劃一批新的選題,以此加強中印文化的交流。
十分感謝人民出版社的編輯侯俊智先生,他出於對文化問題的關注,大膽地推動這套叢書的出版,還有王成龍先生,為本書出版作出了努力,在此一併向他們再一次致以衷心謝意!

序言

人們一提到印度,往往想起佛教.的確,佛教是發源於印度的一種宗教,它在歷史上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不少國家的社會文化影響很大,但佛教並非是印度的唯一宗教,更不是當今印度的主要宗教。現在印度,除了佛教以外,還有伊斯蘭教、基督教、耆那教、錫克教、拜火教、印度教等,而人數最多、影響最大的還是後者,即印度教,信仰印度教的人數占印度全國人口的82%以上,而且它在歐美、亞非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都有流傳。
宗教是人類文化現象之一,歷史久遠,分布普遍,影響深廣.宗教與人類生活緊密相聯。人類文明的各個部門,人類活動的各個方面,從哲學思想到文學藝術,從政治經濟到文化教育,從倫理道德到風俗習慣,從科學理論到音樂、美術、建築以及舞蹈等,無論是社會的價值取向,還是人們的生活方式,都同宗教有著密切的關係。
大幹世界非常複雜,要理解這個世界,首先要理解人,要理解人,就必須考察其一切活動,而在一切活動中,宗教起著直接影響,有時甚至是核心作用,尤其像印度這樣的國家更是如此。當我們了解印度社會和各民族或各地區的文明或文化的時候,不能不注意它們與宗教的錯綜複雜的關係,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
印度人對本國的宗教眾說紛紜。的確,要給它下一個確切的定義是很困難的。印度學者認為它(dbarm)不等於英文詞Religion,認為兩者是有區別的。此說不無道理。宗教是歷史的產物,至於它在歷史上起過什麼樣的作用,暫且不談,但它帶來的一些文化,不少是有用的。

編輯推薦

《宗教與印度社會》是中印文化交流叢書中的一冊。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歷史悠久而複雜的印度社會
一、印度地理概況
二、多樣的人種與眾多的民族
三.複雜的印度語言
四、印度文化的特點

第二章 宗教在印度社會中的地位
一、印度人的宗教觀念
二、宗教與社會
三、宗教與歷史文化

第三章 印度的主要宗教與民間信仰
一、印度教
二、伊斯蘭教
三、基督教
四、錫克教
五、佛教
六、耆那教
七、各地的民間信仰

第四章 宗教與禮儀
一、禮儀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不同宗教的禮儀

第五章 宗教與生活習俗
一、各種美麗的服飾
二、印度穆斯林的服飾與打扮
三、印度別有風味的飲食

第六章 宗教與家庭和婚喪
一、印度教的婚姻、家庭與喪葬
二、伊斯蘭教的婚姻、家庭與喪葬

第七章 宗教與藝術
一、影響深遠的印度文學
二、魅力無窮的印度音樂
三、多姿多彩的印度舞蹈
四、形形色色的印度戲劇
五、別具特色的印度建築

第八章 宗教與名勝古蹟
一、名勝古蹟綜述
二、主要名勝及其特點
(一) 相得益彰——新、舊德里
(二) 著名宗教聖地——俱盧之野
(三) 藝術寶庫——阿旃陀石窟
(四) 藝術聖地——埃勞拉
(五) 宗教古城——烏賈因
(六) “天門”之地——扎格納特布利
(七) 世界七大奇蹟之一——泰姬陵
(八) 宗教聖地——巴特那與佛陀加雅
(九) “聖城中的聖城”——瓦臘納西
(十) 廟群之地——柯糾拉豪
(十一) “佛塔之城”——桑奇
(十二) 佛教中心——那爛陀
(十三) 太陽神廟
(十四) 初轉法輪——鹿野苑

第九章 宗教與節日
一、節日的由來與種類
二、主要節日及其慶祝方式
(一) 燈節
(二) 霍利節
(三) 德喜合拉節(勝利節)
(四) 杜爾迦節
(五) 保護節
(六) 羅其密節
(七) 拜蛇節
(八) 濕婆之節
(九) 羅摩誕辰節
(十) 太陽節
(十一) 克里希納誕辰節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