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學書

宋太宗學書

太宗朝,有王著者學右軍(王羲之)書,深得其法,侍書翰林。帝聽政之餘,留心書法,數遣內侍持書示著,著每以為未善,太宗遂刻意臨學。又以問著,對如初。或詢其意,著曰:“書固佳矣,若遽稱善,恐帝不復用意矣。”其後,帝筆法精絕,逾前古,世以為由著之規益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宋太宗學書
  • 主人公:王著
  • 出處:王辟之《澠水燕談錄》卷七
譯文,注釋,內容補充,文化常識,宋太宗,寓意啟示,

譯文

宋太宗當政的時候有一個叫王著的人學王羲之的書法,理解透了竅門,在翰林院當侍書。皇帝處理政事之餘,還注重練書法,許多次派遣太監拿自己寫的字給王著看,王著每次都認為(宋太宗)還未學好,太宗就更加專心臨摹書法。(宋太宗)又拿了寫好的字問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當初的一樣。有人問他的意圖,王著說:“雖然(皇上)本來寫得很好,但是如果那么快就說(皇上寫得)好,恐怕皇上就不再(對書法)用心。”從那以後,皇帝的書法精妙絕倫,超越前人,世人都認為這是王著對皇上勉勵的成果。
選自王辟之澠水燕談錄》卷七。

注釋

1.太宗朝:指宋太宗趙光義(即位後改名趙炅)執政時期。朝,臨朝,統治。
2.聽政:處理政務。
3.內侍:宦官,現稱太監。
4.規:勉勵。
5.益:更加。
6.者:……的人 。
7.法:方法,竅門 。
8.余:閒暇·多餘的時間 。
9.留心:注意,注重 。
10.筆法:此處指書法。
11.數:數次、許多次。
12.遣:派遣。
13.示:給…看。
14.刻意:專心。
15.善:好。
16.臨:臨摹。
17.或:有人。
18.絕:絕倫。
19.:馬上,立刻。
20.恐:擔心。
21.固:本來。
22.示:顯示給……看。
23.絕:獨一無二的。

內容補充

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意為已經很好了還求更加完美。
“學右軍書”中“右軍”指 王羲之;因他曾擔任右軍將軍,故稱

文化常識

翰林”及“翰林院
“翰”本指毛筆,引申為詩文。“翰林”照字面講,是詩文高手集中的地方,後成了專有名詞。古代在科舉考試中,凡獲進士者,皇帝除直接任命一部分人擔任某種官職外,把其餘人均投入翰林院。“翰林院”實際上是個人才儲備所。上文說到王著曾為“侍書翰林”,意為他在翰林院做“侍書”——即為皇帝起草各種檔案。翰林可被皇帝任命去外地任職,也有長期在翰林院裡的。他們的工作是草擬詔書,編撰史籍,校對文史,為皇帝講文論道,等等。

宋太宗

宋太宗(939年—997年)趙炅,漢族,本名趙匡義,後因避其兄宋太祖諱改名趙光義,即位後改名炅(jiǒng)。在其兄弟中,除去早夭者,太宗排行居中,比宋太祖小12歲,比秦王趙廷美大8歲。22歲時,參與陳橋兵變,擁立其兄趙匡胤為帝,曾參與太祖統一四方的大業。太祖駕崩,38歲的趙光義登基為帝,是為太宗,在位共21年(976~997),即位後使用政治壓力,迫使吳越錢俶和割據漳、泉二州的陳洪進於太平興國三年(978)納土歸附。次年親征太原,滅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兩次攻遼,企圖收復燕雲十六州,都遭到失敗,從此對遼採取守勢。並且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在位期間,改變唐末以來,重武輕文陋習。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59歲的宋太宗去世,廟號太宗,諡號至仁應道神功聖德文武睿烈大明廣孝皇帝,葬永熙陵

寓意啟示

本文通過宋太宗喜愛學書並且在王著:“書固佳矣,若遽稱善,恐帝不復用意矣。”的幫助下最後成才的事例來告訴我們,學無止境,學海無涯苦作舟,我們要追求完美。
這篇文章表現出王著是一個勸勉鼓勵他人學習深諳引導之方的人。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