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鋪鎮

安鋪鎮

安鋪鎮位於廉江市西南部,地處九洲江入海口,東連橫山鎮,南毗遂溪縣界炮鎮,西瀕北部灣,北接營仔鎮,始建於明正統九年(1444年),是廣東四大古鎮之一,也是全國重點鎮、廣東省中心鎮、廣東省宜居示範城鎮、全國第二批特色小鎮。鎮域總面積85.5平方千米(2017年),城區面積10.5平方公里,轄14個居委會、18個村委會,總人口20.1萬人(2017年)。交通便利,毗鄰325國道,渝湛高速跨境而過,設有安鋪出入口,縣道石安線連線安鋪大道,村委會、自然村實現村村通水泥路。

2017年,入選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安鋪鎮
  • 外文名稱:Anpuzhen
  • 別名:暗鋪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華南廣東省湛江市廉江安鋪鎮
  • 下轄地區:現下轄18個村委會
  • 政府駐地:城北社區
  • 電話區號:0759
  • 郵政區碼:524444
  • 地理位置:廣東省廉江
  • 面積:85.5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108556人(2017年) 
  • 氣候條件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 著名景點:中山公園、文閣稱(文筆塔)、九洲江、文化廣場
  • 機場:湛江機場
  • 火車站:廉江市火車站安鋪分站
  • 車牌代碼:粵G
  • 著名中學:安鋪中學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水文,氣候,經濟概況,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基礎設施,教育,醫療,社會榮譽,名勝古蹟,抗戰炮樓,安鋪中山公園,文閣,玉樞宮,歷史文化,雷神誕期,安鋪鎮八音,傳說故事,特色美食,著名人物,所獲榮譽,

歷史沿革

安鋪鎮歷史悠久,始建於明朝正統九年(1444年),至今已有五百多年歷史。初建時稱暗鋪,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改名為安鋪,隸屬石城縣。民國23年(1934年)成立鎮公社,1950年屬第四區,1956年屬安鋪區,1957年改為鎮,1958年10月屬勝利公社,1961年屬安鋪公社,1968年成立廉江縣安鋪鎮革命委員會,1980年改為安鋪鎮,1997年5月撤消原河堤鎮建制,劃並安鋪鎮管轄。根據文獻記載,早在清朝嘉慶期間,安鋪鎮就是一個繁華的集貿中心。曾與中山小欖鎮、順德容奇鎮、東莞石龍鎮並稱為廣東四大古鎮。
安鋪鎮安鋪鎮

行政區劃

1997年5月安鋪、河堤兩鎮合併為安鋪鎮,現下轄18個村委會,分別是擔水囦、夏插、水流、鶴塘、洪坡、牛皮塘、田頭仔、珠盤海、老馬、三墩、急水、茂桂路、歐家、龍潭、博教、茅坡、新建、合河、久漁等村委會,14個社區居委會,分別是城北、長安、東大、中大、南大、西大、瑞南、城南、新區、安糖、城西、南興、東山、港頭等社區居委會。
安鋪鎮安鋪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安鋪鎮位於廉江市西南部,東經110°01′,經緯21°28′,距離廉江市區34公里、東連橫山鎮,南連遂溪縣沙古鎮、界炮鎮,西瀕北部灣,北連營仔鎮。地處九洲江入海口,絕大部分屬沖積平原,土地平曠肥沃。

水文

全鎮總面積85.5平方公里,耕地5.2萬畝,海岸線長3.5千米,林地1.1萬畝。九洲江自東向西橫貫全境,境內還有龍潭河、黃盤河、龍橋河等河流,有2宗小二型水庫,2座中型水閘,水源充足。
安鋪九洲江安鋪九洲江

氣候

安鋪鎮年均氣溫為23℃,年均降雨量1538毫米。
安鋪鎮安鋪鎮

經濟概況

綜述

2016年,鎮政府在上級黨委、政府和鎮委的正確領導下,在鎮人大的監督支持下,主動作為,攻堅克難,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較好地完成了鎮十六屆人大六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實現了“十三五”的良好開局。全鎮實現生產總值43.41億元,增長14.6%;三次產業比重由2015年的9.1:68.4:22.5調整為11.9:63.8:24.3;財政三級庫收入1.51億元,增長7.09%,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630.62萬元,增長10.27%;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4.99億元,增長43.24%。

第一產業

全鎮完成農業總產值8.22億元,增長5.4%。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穩步推進,全鎮22個行政村209個經濟合作社完成權屬調查任務,2個行政村31個經濟合作社已進行土地權屬公示。完成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5個,工程總投入222.8萬元,財政獎補總金額38.3萬元。完成白沙河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南堤圍建設進入收尾階段。全鎮土地流轉總面積18356畝。新建高標準基本農田6360畝。

第二產業

全鎮完成工業總產值83.28億元,增長36.52%;規上工業總產值79.61億元,增長38.01%;規上工業增加值24.1億元,增長41.8%。支持天天食品廠、華信紙業、蔡倫紙業等企業增資擴產。幫助一品木業、華信紙業公司爭取湛江技改獎補資金355萬元。新增規上企業2家,規上企業達到21家。一品木業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第三產業

2016年,全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72億元,增長18.2%。新增限上企業2家,限上批零住餐企業達到18家。成功舉辦第九屆美食文化節。連鎖經營、物流配送、會展、房地產及旅遊業等商貿服務業持續發展。金融機構存款餘額22.2億元,增長16.23%。

社會事業

基礎設施

鎮區面積10.5平方公里,主要街道有23條,長28公里。交通方便,距離湛江機場50公里,渝湛高速公路在安鋪有出入口,國道325線距鎮區5公里,鎮內有長途客運班車直達廣州、深圳、珠海等地,鎮至村委會公路基本實現硬底化。
通訊便捷,全鎮有程控電話12800門,移動地話11600戶,安裝寬頻網1020戶,光纖電視7596戶,可收看到35套有線電視節目。有自來水廠2間,日供水能力2萬噸。有11萬伏變電站1所,3.5萬伏變電站2所,有水力發電站2座,年發電量200萬度。
城鎮建設日新月異。五十年來,城區面積由解放前的1.5平方公里,發展到12平方公里。供水。供電。交通。通信等基礎建設配套合理,建有街道91條,總長28.6公里,硬底化率達98%;電話裝機容量1萬門,市話用戶7168戶,行動電話。尋呼業務不斷擴大。
在衛生面貌方面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解放前的安鋪,由於街道狹窄。垃圾遍地。污水橫流,故稱“暗鋪”,解放前的58年間,年年都有鼠疫流行,是世界第二大鼠疫區。解放後,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消滅了鼠疫,送走了瘟神。
1肋3年榮獲全國丙等衛生模範鎮稱號,得到毛澤東主席親筆題詞的“動員起來。講究衛生。減少疾病。粉碎敵人細菌戰爭”的錦旗一面。狽多年來,衛生工作年年受表彰,榮獲並保持“廣東省衛生先進鎮”稱號。

教育

全鎮有中學1所,國中5所,國小28所,共有中小學生25000多人,教職工1100多人。鎮內有影劇院2間,運動場12個,省級文化站1間,劇團、八音隊等娛樂團體村級文化室5個。

醫療

村級文化室21個,有醫院2所,衛生室、醫療站36間,鼠疫防治站1間,兒童計畫免疫保健所1間,計畫生育服務所1間,環境衛生管理站1間。
文教和體育事業協調發展。全鎮有中國小校料所。學生2.2萬人,普及了九年制義務教育。文化設施日益完善,民眾性文化娛樂活動豐富多彩,每年舉辦“元宵”文化節。
“龍舟”節等活動。積極實施“全民健身計畫綱要”,推動民眾性體育運動開展,為國家和省培養輸送體育人才10多人,湧現出一批優秀運動員,如獲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女子10米跳台冠軍林小妮、50米女子蹼泳冠軍符曉雲等。還榮獲省“體育之鄉”、省“體育先進鎮”、“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等榮譽。

社會榮譽

安鋪鎮的衛生、體育和民兵工作被譽為“三面紅旗”,曾先後獲“全國丙等衛生模範鎮”、全省第一個“無鼠害鎮”、“省衛生先進鎮”、“省體育之鄉”、“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等殊榮,鎮基幹民兵連被授予“省民兵工作‘在落實’模範連”、國防部、省軍區“先進集體”等稱號。
2001年被定為廣東省中心鎮;2002年被列為廣東省小城鎮綜合健康發展試點鎮;2004年被列為全國重點鎮。

名勝古蹟

抗戰炮樓

抗戰炮樓在安鋪的一些村莊保留下來的歷史產物,其中在安鋪西南部與遂溪界炮鎮毗鄰的下三墩村有一座。它始建於抗日戰爭時期,位於村的中心位置,現況:面積約20平方,沒有樓頂,牆體厚80公分,牆的高位還開著探望小窗,門口右側的牆上鑲嵌著一塊石碑,上面刻著:“廉江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下三墩戰鬥舊址 時間 一九四八年 公布時間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一日 廉江縣人民政府立”。裡面長滿雜草雜樹,東邊牆體上被車輛劃下了深深的舊痕,門口側邊堆著柴草,一座落魄的廢墟的樣子,與碑上刻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顯得格格不入。聽老人說:“開始建好時候有三層的,站在樓頂可以看到茫茫大海的,後來八年抗戰勝利了,政府就要求拆上面的兩層,現在只留下一座無頂的廢樓,真可惜啊。”
安鋪鎮

安鋪中山公園

中山公園,坐落鎮內,占地約三十畝,始建於民國二十年(1931年),現為安鋪鎮民眾平時運動和休閒的好去處。

文閣

文閣又稱文筆塔,坐落於鎮區西面,南岸之上,建於清同治二年(1863年),原高三層約八丈,後被毀。現塔高七層約33米,為1993年由社會各界人士捐資重建。

玉樞宮

玉樞宮,位於安鋪鎮西街,座南向北,內供北帝雷神、白馬大帝。建於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道光十三年(1833)重修,占地面積約400平方米。宮為磚木結構,高約6米。牆塑壁畫,檐飾琉璃瓦,拜亭柱上刻有人物鳥獸圖案,梁架、斗拱上裝飾有浮雕,構思巧妙,美觀大方。是縣內不多見的仿古建築。

歷史文化

雷神誕期

雷神是安鋪鎮玉樞宮內供奉諸神之一,正月二十八日乃雷神誕期。鐘喜焯編的《重修石城縣誌》載:農曆正月“二十八日,安鋪游神最形熱鬧。是晚游燈更為輝煌,每枝燈可載火百餘盞,製成人物鳥獸,配用機器均能舉動如生,省會各處多不及也”。每逢神誕,由籌備慶誕的首事發動居民募捐和從圩捐收入中籌集“慶誕”經費。屆時,田間游神,晚上游燈。游神,以雷神為主,各街境神伴遊,神轎達10多乘,香燭焚於轎前,神童、道公隨於轎旁,大型三角彩旗引路,香案台擺滿香燭寶帛,拜神品台擺置燒豬牲儀,多達數十台,還有鑼鼓花架、獅子班、舞龍等,隊伍長達數里,熱鬧異常。晚上游燈,尤為熱鬧,大型花燈每隻可載燈百餘盞,有走馬燈、盤轉燈、長燈、短燈、方燈、圓燈、扁燈、梭燈、小型物燈等,各種各樣,五光十色。各街組織十來歲孩童,每隊30~50人,身穿各色長衫、馬褂,頭戴帽子,腳穿白鞋,手舉龍燈、鳳燈。馬燈、獸燈、鯉魚燈、鯧魚燈、龍蝦燈、螃蟹燈、桃子燈、柑子燈等物燈,種類繁多。鑼鼓架上,裝上各色彩燈.鑼鼓樂手齊奏“六國封相”樂調,入音座前,高擎各色引燈,音樂大師領奏“迎春花曲”。商戶、居民門上,亦張燈結彩。是晚,全鎮處處皆燈,歡樂聲、鑼鼓聲、弦歌聲、鞭炮聲交雜一起,響徹安鋪上空。此外,還請大戲(雷劇)三班慶誕,相互競演三至五晚。“慶誕”期間,鎮外、縣外來安鋪觀燈、看戲者,人山人海,不計其數,商店、居民家庭,擠滿親朋戚友,旅館、店鋪床無虛席。建國後,安鋪雷神誕期游神已徹底廢除,但游燈習慣仍有。
安鋪鎮安鋪鎮

安鋪鎮八音

八音是古鎮安鋪的一種古老藝術,已有80年的歷史。“八音”是中國古代樂器的統稱。安鋪音樂愛好者李元明秀才對古代“八音”整改創新,採用本地特色的民族樂器:手鈴、小扣鑼、小錢、木魚、清磐、煞板、小鼓各1個,橫蕭、洞蕭大筒各一支,高胡二弦、三弦、沉胡、琵琶各1架,椰胡月琴、秦琴各2架,共21件,以當地傳統的民間音樂曲調《報春來》、《小桃紅》、《浪淘沙》等為協奏曲。“八音”隊由21人組成,上街遊行時,每人手執樂器1件,列隊而行。人人身穿長衫馬褂,衣冠楚楚。操音響者行在前,弄蕭琴者隨於後。各種樂器均綴上五彩帶、絲帶、絨球,五彩繽紛,蔚為壯觀。行進間,姍姍舉步,徐徐而行,音韻飄逸,縈迴長空。街道兩旁,觀者如堵,男女老少,歡欣鼓舞。每年元宵佳節及端午龍舟競渡之時,“八音”隊均出隊演奏,深受廣大民眾歡迎。
安鋪八音鋪安鋪八音鋪

傳說故事

九洲江傳說
很久以前,本鎮常遇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長,人們連樹皮草根都吃光了,餓死了不少人。 有個名叫賴九洲的青年,天天到處尋找水源,找不著,心裡很著急。一天夜裡,九洲夢見一位老人對他說:“在入雲山上有個寶貝,如果誰能取來埋在地下七天,再取出來吞進肚子裡,就有水了。可是他自己……”老人沒有再說下去。九洲夢醒過來,思量一番,明白了老人的意思。他想:不管怎樣,我一定要找到水。
天亮後,賴九洲便告別年邁的母親,帶著乾糧和一把鋼叉,向著入雲山走去。他走了七七四十九天,越過八八六十四條山澗,爬上九九八十一座峭壁,終於來到了人云山下。他抬頭一看,只見山上有顆刻著水紋的寶珠,閃閃發光,旁邊有一個水獸和一條火龍把守著,周圍還有很多人骨頭。九洲不顧危險,悄悄走近去,乘水獸不備,用鋼叉把它刺死。火龍一見,立即吐出烈火,燒著了九洲的衣服。九洲忙把衣服脫去,又跟火龍搏鬥,終於把火龍刺死,獲得了寶珠。
九洲取回寶珠,按照老人的話把寶珠埋在地下,七天后取出來吞下肚。當天夜裡,人們聽到大地一聲巨響,走出來看時,只見一條大江橫在村前,大家歡天喜地,立即引水灌溉田地。禾苗復甦了,萬物得救了,而九洲卻粉身碎骨。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九洲,把這條大江叫九洲江。
三點會的故事
清朝光緒年間,鴉片戰爭失敗後,帝國主義列強瘋狂肆意入侵中國,分割瓜分我國領土。清政府腐敗無能,投降帝國主義;同時加強對內鎮壓和剝削老百姓,激起了以農民運動領袖洪秀全為領導的農民起義。清朝政府與帝國主義互相勾結鎮壓太平軍,造成太平軍起義失敗。其後太平軍化整為零,潛入地下活動,發展力量,伺機待發東山再起。廣東各地民眾成立的三點會,就是太平軍失敗後繼發的地下組織,並進行秘密活動。 1897年,地處粵西九洲江畔的廉江縣農民運動如火如荼,風起雲湧迅速崛起,蓬勃發展;安鋪鎮隨之成立了三點會,當地民眾秘密進行地下活動。
安鋪西街有一間“芝草”山藥店,店主名叫劉芝草,花號:吉六,是一個“獨眼龍”,又是一位疏財仗義的江湖醫生。擅長外科、瘡疥、眼科。他的藥店也是優待過往客人歇腳的地方,往來南北客人非常尊敬他。由於劉芝草在當地民眾中很有威信,老百姓一致推舉他為“三點會”領袖,後來成為三點會最有威望的人物。參加三點會的會員都是來自貧苦的社會低層。當時三點會是具有宗教色彩的秘密幫會組織。會員入會儀式是極其莊嚴肅穆的,在“過洪門”的時候,會場當中放一張四方台,方台的四個腳分別寫上“反清復明”四個大字,“反清復明”是三點會的鬥爭綱領和政治口號。方台上置一斗谷,谷斗中插上五色旗。三點會的領導人“老披”(註:首領)坐於台上,面向台前站著的會員民眾。老會員手持刀槍站立兩旁,新會員由會場中間四肢伏地爬行到台前時,即有一名首領發問:“你敢不敢殺滿清皇帝?”“敢”來者不懼,隨聲應道。接著新來的人還須如實交待是否做過壞事錯事。經“老披”認可後,即從台下爬過“洪門關”,被正式批准加入三點會;成為三點會會員,與他們結拜兄弟姊妹了。“洪門”其實取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的姓,也即通過洪秀全的革命門下的意思。“洪”字部首為三點水,因而用其命“三點會”。洪門會還有密語暗號,方便隱蔽活動,首領叫“老披”,會員的擔保人叫“保舅”,文官叫“流芝”,武官叫“鐵板”,女會員叫“花鞋”,燈叫“孔明”,開會叫“放台口”,開大會叫“開總台”,與不相識的會員接頭,一頭問:“你是誰?”,另一頭應答:“我是無尾羊”;反問:“你是誰?”對方答:“我是我!。”這樣“羊”與“我”便合成一個“義”字。有隱語便於他們秘密活動。每個會員都備持自己的武器裝備,如匕首、雙刀、馬刀、三叉或火藥器械等。三點會秘密活動的時間主要在晚上,紀律甚嚴;凡有三點會組織的村莊,盜賊惡霸都不敢胡作非為,民眾很安全,生產積極性便大大提高。當時到處都有三點會組織,大大震驚了土豪劣紳和反動政府官吏。他們加強組織力量鎮壓三點會。反動當局在安鋪有把總、安鋪訊台、安鋪電報局。他們聯合組織團勇幾十人長期駐在安鋪圩關帝廟,常到各村莊搜捕三點會成員,白色恐怖籠罩各地。
洪秀全洪秀全
安鋪鎮傳說安鋪鎮傳說
三點會不屈不撓,反清風火越燒越旺,遍及南路各地。1897年3月20日晚在安鋪圩附近歐家塘嶺,聚集高雷廉三府8縣會眾1萬餘人,他們均來自北海山口、遂溪等地,更多的是從廉江縣的塘蓬,石嶺、青平、車板、龍灣、石角等地趕來,他們匯成鐵流浩浩蕩蕩地湧向安鋪。三點會在此“開總台”(暗語:召開大會)。大家一致推舉最有威望的“芝草”店老闆劉芝草為“老披”。他們集會過“五關”(即忠義堂、英雄大會、飲血茹毛、誓師、斬奸定國等五關)。大會動員全體三點會會員行動起來,為民除害。在會上人人表示殺敵的決心。 3月23日三點會進行武裝行動,先後攻打橫山團局和安鋪靖江炮台。隨即將整個安鋪鎮封鎖控制起來,圍捕當地團勇頭子黃錦燦和毛其勉等人。氣氛相當緊張,上午數百會員持刀槍攻入團勇駐地關帝廟,殺死殺傷團勇十多人,但始終未能捉著團勇頭子毛其勉的蹤跡。黃昏時經偵查,得知其早已聞訊逃躥入訊台官所駐的城堡里,三點會會員們又把小堡包圍起來,急攻不克,人們舉著無數火炬,把曠野漆黑的天空照得如同白晝,洶湧澎湃的人群憤怒地高呼著:“殺死毛其勉”、“為父報仇”、“為兄報仇”“為姊妹姑嫂報仇!”等悲壯口號。終於攻入小城堡,人們搜尋著;在火把的照耀下,在一棵大樹上發現了躲藏在上面的惡霸頭子毛其勉,隨即將其生俘,三點會決定將其處以極刑,並碎為肉漿,隨後也殺死了黃錦燦。三點會的起義獲得初步的勝利。次日安鋪鎮恢復各商號營業,居民喜氣洋洋慶祝勝利。三點會暴動起義後,廉江知縣王壽培告急,急拍電報請求增援,清朝兩廣總督聞訊急從高雷廉調來鎮台的兵勇近千人,並從瓊州調來洋槍裝備的水師,瘋狂向安鋪地區撲殺而來。當時由於三點會的武裝器械殘劣,不能強硬抵抗,會員隨即分散隱蔽起來,清兵分各路撲向安鋪附近的鄉村,大肆搜捕三點會將會員殺害,劍子手們將捕俘的三點會會員的髮辮子,兩個結成一對,再用大繩索或長竹桿串成一串,象趕牛馬一樣趕起來。兵勇對三點會會員施以弔頭、火烙、鉗手、鉗腳等酷刑,摧殘殺害三點會會員,慘絕人寰!差不多每天早上都有一批三點會會員和無辜民眾被殺害。被害者的家屬披頭散髮及全家人滿街嚎哭,哀嗚之聲不絕於耳。行刑時,劍子手們吹響長笛發出“嗚——嗚”的長號,恐怖之聲令人們無不寒粟。清朝反動狗官對民眾嗷叫一定要交出三點會的首領劉芝草,否則將全部會員殺盡斬絕為止。  三點會成員
當時白色恐怖的烏雲籠罩著安鋪上空。三點會有關的人們都乘機逃往異鄉,伺機發展。當時由於起義失敗而逃到廣西博白縣境的三點會首領劉芝草,聞說很多會員及無辜民眾被殺害,為了拯救千萬受到威脅的會員及民眾生命。他橫下決心,隨即單身從廣西回到安鋪,剛卸行裝,大家為其捏一把汗,都為之扼腕嘆息!相勸其遠走高飛,但為了人民民眾生命財產的安全他臨危不懼,決定獨闖官府,對組織三點會供認不諱,自首投案。這一天,天空是陰沉沉的,三點會首領劉芝草昂首闊步從容鎮定地朝民眾點頭笑面,勇敢地走向刑場。清朝官府兵勇如臨大敵,他們押解著劉芝草,但他不受綁縛,走在劍子手前頭;街道兩旁送別的人群淚如雨下,壯士義憤填胸痛斥了對民眾進行迫害的反動官吏。隨後向鄉親們道別踏上了刑場的不歸路。  刑場上,劍子手兇殘地將三點會首領劉芝草釘在木十字架上,而壯士卻面不改色,心不跳、莊嚴鎮定地站立著。腰纏大帶,手執快刀的劍子手走上前先在劉芝草眉額橫割一刀,然後割下他的兩臂,隨之砍下左右大腿,胸部,最後砍斷頸,共割了七刀。民眾不忍心看到這一幕,紛紛掉過頭去。而英勇不屈的壯士劉芝草就這樣不哼一聲慷慨就義,魂歸天國。
大英雄劉芝草雖然倒下去,他所領導的三點會在安鋪起義後也被滿清反動軍隊鎮壓下去,慘遭失敗。但他生前所領導的三點會英勇鬥爭歷史和其堅貞不屈捨身勇救會員及無辜民眾的精神、光照日月、千秋永在。功德滿山河,熱血譜丹心,永久地銘刻在安鋪人民的心坎里,劉芝草與“三點會”的事跡譜寫了一曲悲壯鏗鏘的反清鬥爭樂章,在九洲江上空迴蕩,千古長鳴。

特色美食

安鋪白切雞、安鋪魚生粥、安鋪糯米雞、菜頭米乙、螺錐肉煲豆腐頭、安鋪年糕、簸箕炊、跳魚煲酸菜、紅螺蒸蛋、牛肉干。
白切雞
安鋪白切雞。70年代就遠近馳名,更是名聲大振廣州等地。是湛江雞的代表之一。一般選用1500千克左右的雞項和大醃雞製作。肉質嫩滑、雞味十足。25-35元/斤。安鋪登記造冊的雞飯檔達61攤,每檔一晚銷售8~10隻雞。按此粗算,僅雞飯一項的消費,每晚就達幾萬元。雞飯攤一般在晚上4時多開市,攤位多在馬路騎樓的會合點或拐彎抹角,要數人民大道最多。雞飯的白切雞選用三黃雞的雞項或肥閹雞,用文火濃湯煮至九成熟,夾出鍋後即用花生油塗抹雞身,使雞皮光滑油潤。佐料為豉抽回以本地名產小磨芝麻油、沙姜、芫荽、蔥白。雞飯,即是以雞湯加豬油煮的飯。順便推薦和白切雞一樣有名的---安鋪鎮的鴨子飯,白切鴨和鴨湯做的飯。
白切雞白切雞
燜狗
燜狗。用尤魚乾、沙蟲乾、陳皮等佐料生炒後燜熟,開蓋後令人領略了“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真是“神仙都企唔穩”。

著名人物

劉芝草(?一1897年),原名劉吉六,安鋪西街人。清末粵西地區三點會的主要領導者。劉芝草廣額豐頤,中等身材,左鑲假眼,右眼有神。自幼學醫,18歲行醫,善醫瘡疥,擅長眼科,曾在安鋪開設中草藥鋪“芝草堂”。他仗義疏財,樂意濟貧,熱情待人,喜歡為人說話、辦事。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3月20日晚,在安鋪附近東北部的鶴塘嶺上,人如山,旗如海,聲如潮,鼓如雷,從高、雷、廉三府八縣前來拜會的萬餘人相聚於此“開總台”。會眾推舉劉芝草為“老坡”(首領)。23日,三點會的武裝力量封鎖安鋪圩,要捉安鋪團勇頭子、外號“生毛膽”的毛期勉殺頭。上午,數百會員手持刀槍,攻入團勇駐地關帝廟,殺死殺傷團勇10多人,卻不見毛其勉。入夜後查知,毛其勉已逃入安鋪汛台官所駐的小城堡里。會員隨即攻入小城堡,生俘藏在大樹上的毛其勉,”開總台”將其處死。三點會”暴動後,清地方官吏火急上告,兩廣總督大為震驚,慌忙調兵鎮壓。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4月8日,高州、廉州兩鎮台兵勇近乾人,瓊州洋槍裝備的海軍及雷、欽等州府所轄各縣兵勇數乾人奉調到,稱之為“辦善後”。“三點會”由於武器殘劣不利硬抗,便分散隱蔽,或歸鄉耕耘,或經營生意,或遠走天涯,或隱居幽谷寺院。劉芝草連夜逃奔廣西北流行醫避難。一日,聞悉母弟被扣,妻兒系獄,眾兄弟受難,特地趕回投案,拯救難者,終被殺害。

所獲榮譽

上榜“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