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農業大學工學院

安徽農業大學工學院

安徽農業大學工學院的前身為農業機械系,於1958年建系, 1959年開始招生,1989年農業機械系更名為農業工程系, 2001年再次更名為安徽農業大學工學院。五十年來,工學院已為國家培養輸送了6000多名高級工程專門技術人才,畢業生遍及全國安徽省機械製造企業、農業機械科研管理部門、建築工程設計部門與企業、大專院校和政府機關,他們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為國家及安徽省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先後有100多名畢業生出國進修、攻讀學位、合作研究,部分學成回國已成為知名企業家、首席專家、碩士或博士生導師、學科領域的學術、技術帶頭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徽農業大學工學院
  • 所屬學校:安徽農業大學
  • 建系時間:1958年
  • 招生時間:1959年
  • 本科專業:7個
  • 碩士授權點:2個
  • 國家特色專業:農業機械及其自動化
  • 地址:合肥市長江西路130號
學院簡介,歷史沿革,發展歷程,歷任領導,現任領導,下屬機構,專業設定,土木工程,車輛工程,承擔科研,

學院簡介

工學院現設定有6個本科專業:“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農業建築環境與能源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農業水利工程”、“車輛工程”; 現有“農業工程”和“機械工程”兩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下設農業機械化工程、農業生物環境工程、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農業水土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電子工程、車輛工程、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等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農業機械化工程”學科為安徽省省級重點學科,“農業建築環境與能源工程”學科為校級重點扶持學科,“農業機械化工程”實驗室為校級重點扶持實驗室。
工學院現有在職教職工77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9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15人(其中博士後4人),在職攻讀博士學位12人,70%以上具有碩士學位。學院聘請了十多位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擔任“講席教授”和“客座教授”。現有在校學生1519人(其中本科生1479人,碩士研究生40人),近三年來的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均在90%以上。主要研究方向有:農業生產機械化及其機器系統、農業裝備機電一體化系統、工程系統的計算機模擬、車輛結構與環境保護、農產品加工工程、機械設計製造系統等。 “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間先後承擔國家、省級重點科研攻關及科研項目38項,近年來發表學術論文400多篇,編著出版教材及專著20部,獲省級科技成果三等獎3項、國家專利12項。
根據安徽農業大學辦學定位、辦學指導思想和規劃,工學院堅持和突出以教學為中心、以本科教育為主體,以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人才為目標,以農業工程學科為依託,大力發展城鄉工業化、農村城鎮化和現代化建設急需的工程學科專業,同時努力發展研究生教育,經過“十一五”期間的發展,學院辦學初步形成了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在“十二五”期間,學院將積極創造條件申報“農業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形成以本科教育為主體,博士、碩士、本科和成人繼續教育層次齊全,產、學、研緊密結合,突出為“三農”服務的、具有工程學科特色的教學研究型學院。

歷史沿革

發展歷程

農業機械系
1958.9-1989.11
農業工程系
1989.11-2001.12
工 學 院
2001.12 —迄今
1958年,魯卓、徐長康等同志籌備建設農業機械系。
1959年,經安徽省委正式批准成立安徽農學院農業機械系,設定“農業機械化專業”,當年招生90名。
1960年9月,農業機械系增設“農業機械製造專業”、 “農業電氣化專業”,並招生。
1961年9月,農業機械系與安徽農機專科學校、安徽水電學院合併,成立安徽農業機械學院,“農業電氣化專業”併入電力系,“農業機械製造專業”併入“農業機械化專業”。
1962年7月,安徽農業機械學院撤消,農業機械系重新回歸安徽農學院。
1963年,農業機械系主任徐長康同志出席安徽省先進單位、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代表大會,並在大會上發言。
1965年8月,根據安徽省人民政府決定:農業機械系停辦,66屆畢業生提前於1965年畢業。
1970年9月,農業機械系恢復並重新招生,當年10月19日首屆工農兵學員入學。按照文化大革命當時建制,農業機械系名稱為“農業機械化專業連隊”。
1970年初,籌建安徽農學院農業機械修造廠,當年12月29日試製成功第一台農用深井水泵。
1973年,“農業機械化專業連隊”重新更名為“農業機械系”,招收“農業機械修造專業”學員。
1980年,“農業機械修造專業”更名為“農業機械化專業”。
1985年開始招收“農產品加工專業”成人專科,1986年正式成立專業招生。
1987年開始招收“汽車拖拉機修理專業”成人專科,1989年正式成立專業招生。
1987年8月,承辦“中國農業工程學會農產品加工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
1989年11月,農業機械系更名為農業工程系。建立“農用機電專科專業”,當年招生。
1992成人教育專科:“計算機及其套用專業”開始招生。
1993年,在“農業機械化專業”內設定“汽車與拖拉機”、“機械電子工程”專門化方向;為揚子集團培養“汽車製造專業”120名專科學員。
1995年8月,承辦“農業工程學會電子技術與計算機套用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
1995年9月,建立“汽車與拖拉機專業”,並招生。
1996年,建立“農業建築與環境工程”專科專業,並招生。建立“農業機械化第二學士學位專業”,並招生。
1998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建立“農業機械化工程”碩士學位授權點,於1999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
1999年,根據教育部關於普通高等學校專業目錄,“農業機械化專業”更名為“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汽車與拖拉機專業”更名為“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農業機械化第二學士學位專業”更名為“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第二學士學位專業”招生。
2000年,“農業建築與環境工程”專科專業升格為“農業建築環境與能源工程”本科專業招生。
2000年5月,承辦第四屆“全國高等學校農業工程相關學科教學改革研討會”和“中國農業工程學會理事長秘書長年會”。
2001年12月,農業工程系更名為工學院。“農業水利工程專業”批准建立。“農業機械化工程學科”評為安徽省重點學科。
2002年,“電子信息工程”批准建立,並於2003年開始招生。
2003年,學校批准工學院"機械加工訓練中心“3200M立項建設;學校撥款174萬元進行實驗室設備更新,重點建設"計算機工程繪圖”、“電工電子技術”、“力學與機械學”實驗室,確保教學計畫中的實驗開出率在95%以上;“機械設計與理論”碩士學位授權點批准建立。
2004年,工學院教職工集資50萬元,投入“機械加工訓練中心——機電工程園”建設。
2005年,3400m“機械加工訓練中心——機電工程園”建成並投入金工教學實習使用;“車輛工程”碩士學位授權點批准建立。
2006年,“車輛工程”本科專業批准建立並於次年招生。
2008年,“農業機械化工程”學科再次被評為安徽省重點學科2009年,“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升入本科第一批次招生;“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本科專業批准建立並開始招生,“農業建築環境與能源工程”專業、“農業水利工程”專業合為農業工程大類開始招生。
2010年,“安徽省農業工程學”會恢復成立,工學院當選為理事長單位。
2011年,“農業工程”和“機械工程”一級學科獲批,並於2012年開始招生;成為“農業部南方農業裝備科學觀測實驗站”依託單位並掛牌。
2012年,承辦“安徽省農業工程學會2012年學術年會”。

歷任領導

1958魯卓、徐長康等同志籌備建設農業機械系魯卓系黨總支書記;徐長康系主任。
1961魯卓系黨總支書記;徐長康系主任賴英培副主任。
1970吳國芸連長胡憲章副連長高敬偉副連長耿林曾指導員孫淮副指導員。
1973吳國芸系主任;崔興功系副主任;董龍岐系副主任。
1975吳國芸農業機械系總支書記;楊永明農業機械系總支副書記;崔興功系副主任主持系行政工作董龍岐系副主任。
1980楊永明 農業機械系總支副書記主持工作;董龍岐 農業機械系主任吳義系副主任(至1980年);王福寶 系副主任(至1980年)。
1981楊永明 農業機械系總支副書記主持工作;董龍岐 農業機械系主任;吳立常 系副主任;周壽義 系副主任。
1984葉 烽農業機械系黨總支書記;宋國鑫 農業機械系黨總支副書記;董龍岐 農業機械系主任;吳立常系副主任;江家榮 系副主任。
1989年11月,農業機械系更名為農業工程系。葉烽 農業工程系黨總支書記;宋國鑫 黨總支副書記;董龍岐 農業工程系主任;吳立常 系副主任;江家榮 系副主任。
1991葉烽 農業工程系黨總支書記;宋國鑫 黨總支副書記;吳立常 農業工程系主任;江家榮 系副主任。1992江家榮 農業工程系黨總支書記;王逢秋農業工程系黨總支副書記;吳立常 農業工程系主任;王繼先 農業工程系副主任;王永華 農業工程系副主任。
1995年9月江家榮 農業工程系黨總支書記;王逢秋 農業工程系黨總支副書記;王繼先農業工程系主任;王永華農業工程系副主任;張耀國農業工程系副主任。
1998葛德坤 農業工程系黨總支書記;陳高潮 農業工程系黨總支副書記;王繼先 農業工程系主任;張耀國 農業工程系副主任;馮能蓮 農業工程系副主任。
2000年12月—2004年7月徐宏穩 農業工程系黨總支書記;甘傳鶴 農業工程系黨總支副書記;王繼先 農業工程系主任;馮能蓮 農業工程系副主任;張子強 農業工程系副主任。(2001年12月農業工程系更名為工學院,領導未變動)
2004年8月—2007年7月夏愛誠工學院黨總支書記;徐宏穩 工學院正處級組織員;甘傳鶴 工學院黨總支副書記;王繼先 工學院院長;張子強 工學院副院長;曹成茂 工學院副院長。
2007年7月—2010年3月夏愛誠 工學院黨總支書記;張克永 工學院黨總支副書記;王繼先工學院院長;詹賢芳工學院副院長;曹成茂工學院副院長。
2010年4月—2010年8月夏愛誠 工學院黨總支書記;張克永 工學院黨總支副書記;曹成茂工學院院長;詹賢芳工學院副院長。
2010年9月—2010年11月夏愛誠 工學院黨總支書記;張克永 工學院黨總支副書記;曹成茂工學院院長;詹賢芳工學院副處級調研員;朱德泉工學院副院長;陳黎卿工學院院長助理。
2010年12月—2011年11月陶志林工學院黨總支書記;曹成茂工學院院長;詹賢芳工學院副處級調研員;朱德泉工學院副院長;陳黎卿工學院院長助理。
2011年12月—至今(2012年2月工學院黨委成立,領導未變動)陶志林工學院黨委書記;劉柳工學院黨委副書記;曹成茂工學院院長;詹賢芳工學院副處級調研員;朱德泉工學院副院長;陳黎卿工學院院長助理。

現任領導

如右圖
安徽農業大學工學院

下屬機構

農業工程系
由農業機械工程教學研究組、農業建築與環境工程教學研究組、農業機械研究所和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組成。現有教師1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講師3人。博士3人,在讀博士3人,碩士2人,安徽省學科帶頭人1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4人,承擔了全校農業機械方面相關課程的教學工作,並從事相關專業的科研工作,近年來,先後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25項,科研經費達1000多萬,發表教研和科研論文150多篇,其中SCI、EI檢索23篇,獲得國家專利13項,獲得各級各類獎勵35項,其中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項。有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農業建築與環境工程和農田水利工程等3個本科專業,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第二學士學位1個、農業機械化工程專業碩士點1個。
機電工程系
現有專職教師19人,其中正、副教授9人,教師中有5人具有博士學位,在讀博士3人,先後主持和參與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二十多項,主編和參編教材十多部,發表科研論文100多篇,並有1人獲國家優秀教師、1人獲安徽省優秀教師稱號。
機電工程系下設“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和“車輛工程”三個就業前景好的本科專業和機械設計及理論、車輛工程兩個碩士學位授予點,多年來已為社會培養了近2000名高級技術人才。
工學基礎教學部現有教師19人,其中副教授9人、講師10人,碩士生導師3人,具有碩士學位4人,在讀博士2人,在讀碩士3人。
工學基礎教學部
工學基礎教學部現有教師19人,其中副教授9人、講師10人,碩士生導師3人,具有碩士學位4人,在讀博士2人,在讀碩士3人。
工學基礎教學部承擔了工學院及全校相關專業的工程製圖、機械學、力學、電工、電子等基礎課程教學任務,並承擔本科畢業生的設計(論文)指導。基礎教學部教師除了積極承擔教學任務外,還積極參加教學研究和科學研究。工學基礎部承擔了《機械製圖》、《電工技術》、《電子技術》、《機械原理》、《機械設計》幾門校級重點課程建設並順利通過校級驗收,其中《機械原理》被評為校級優秀課程並列入學校精品課程。主持和參加了各類科研項目45項,發表教學和科研論文136篇。承擔了工學院及全校相關專業的工程製圖、機械學、力學、電工、電子等基礎課程教學任務,並承擔本科畢業生的設計(論文)指導。基礎教學部教師除了積極承擔教學任務外,還積極參加教學研究和科學研究。工學基礎部承擔了《機械製圖》、《電工技術》、《電子技術》、《機械原理》、《機械設計》幾門校級重點課程建設並順利通過校級驗收,其中《機械原理》被評為校級優秀課程並列入學校精品課程。主持和參加了各類科研項目45項,發表教學和科研論文136篇。
工學基礎實驗教學中心
學基礎實驗教學中心現有實驗教師6人,其中教授1人,中級職稱3人,先後承擔省、部級科研項目5項,校級教研項目共8項,主編教材1部,參編教材3部,自編實驗教材十多部,發表科技論文共40多篇;獲得校級教學成果獎3項。
工學基礎課實驗教學中心下設:電工電子實驗室、力學與機械學實驗室、計算機工程繪圖實驗室等三個實驗室,七個實驗分室。
目前,工學基礎課實驗教學中心面向全校工科院系開課,涉及工學院、信息與計算機學院、林學與園林學院、輕紡工程與藝術學院、經濟技術學院等5個學院。其中電工電子實驗室授課課程包涵“電路分析”、“電工技術”、 “電子技術”、“建築電工”、“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數字電子技術基礎”、“半導體變流技術”、“工具機電氣控制技術”等課程相關實驗;力學與機械學實驗室授課課程包涵“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材料力學”等課程相關實驗;計算機工程繪圖實驗室授課課程包涵:“建築製圖”、“計算機繪圖”、“機械最佳化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C語言”、“資料庫”等課程相關實驗。
機電工程園
機電工程園是安徽農業大學工學院開展實踐教學的重要基地之一,除接納學生金工教學實習之外,還可接納學生專業實習、畢業實習、科研活動等多層次的實踐教學和勤工儉學活動,並且還可對外承接機械加工業務。投資460多萬元的機電工程園一期工程項目機械加工訓練中心3500平方米廠房建設,於2005年5月竣工。按照校黨委、校行政的要求,廠房建成後,必須利用現有條件,滾動發展,採取多途徑籌集資金,用於擴充機電工程園規模、設備的添置,在機電工程園建設過程中,堅持高起點、高質量、高標準建設的原則,機電工程園作為校辦工廠,不僅是學校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的基地,同時也是學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建成的機電工程園,要為機械工程類專業的實踐教學和科研提供場所及設備的支持,培養適應21世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適應市場需要的高級專門人才和實用人才,同時也通過生產經營活動增加收入,為機電工程園的持續發展積累資金,並使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目前,已有200多萬元的設備陸續安裝到位。
機電工程園機械加工訓練中心目前承擔全校的金工實習教學任務,實習車間主要有先進制造技術室(一)、(二),機械加工車間,鉗工和鑄造車間,鍛造和焊接車間。

專業設定

土木工程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建築工程、市政工程、道路橋樑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城鄉建設、市政工程、道路橋樑等相關領域從事勘察、設計、施工、管理、教育、投資開發等方面工作的套用型人才。
課程設定:
通識教育課程:高等數學、大學英語、大學物理
專業基礎課程:建築製圖、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工程測量、土木工程材料、土力學與地基基礎、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荷載與結構設計方法。
專業核心課程:建築設計基本原理、建築構造、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鋼結構基本原理、建築施工技術、工程造價、工程經濟、工程結構抗震等。
就業方向:
可在建築設計院、建築施工企業、工程監理企業、工程造價事務所、高等學校從事工程技術與管理工作。
專業特色:
特色一:本專業充分結合學校農林學科優勢,除了加強學生在土木工程領域的基礎理論學習,同時強調與農業工程的融合,使得學生具有更寬泛的知識面和更強的競爭優勢。
特色二:本專業正努力建設成為在區域內具有一定影響力、具有特色的品牌專業,致力於和國內外知名企業、科研院所的溝通,建立了一批產學研實踐基地,使該專業更具有寬泛的視野,並在相關領域內占有一席之地。
特色三:培養模式以建築工程、為主體,構建多學科交叉的人才培養體系,面向建築、市政、道路橋樑、農業工程等領域,專業方向選擇性大,就業口徑寬。
特色四:通過學校國際交流合作平台,為學生出國留學深造提供更為寬廣的空間。

車輛工程

培養目標:培養從事車輛整車設計、車輛造型和車輛總成設計與製造以及與車輛工程有關的科學研究、車輛控制、檢測、診斷、保險、行銷和管理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主要課程:汽車構造、汽車設計、汽車理論、汽車電器及電子設備、計算機類系列課程、機械製造工藝學、內燃機原理、汽車數位化設計技術、汽車試驗學、車輛行銷學、汽車保險和汽車修理學等。就業方向:可從事車輛整車設計、車輛造型和車輛總成設計與製造以及與車輛工程有關的科學研究工作,在車輛設計研究教學單位、車輛整車、總成、零部件製造企業、車輛試驗、行銷、檢測、維修、管理等部門工作。專業特色和優勢:本專業已形成基礎厚實、結構合理、實力雄厚、整體水平處於省內領先地位。幾年來,畢業生供不應求,就業率高。

承擔科研

序號
項目名稱
經費來源
經費(萬元)
項目起止時間
承擔人
排名
1
暗發酵生物制氫微生態系統生物強化及分子識別機理研究
教育廳
5
2012-2013
宗文明
第一
2
玉米精確穴播機設計與產業化推廣
教育廳
5
2012-2013
陳黎卿
第一
3
江淮中部(安徽)稻麥持續豐產高效技術集成創新與示範
科技部
200
2011-2015
朱德泉
第四
4
汽車穩定性控制輪胎力與整車運動狀態動態耦合特性研究
國家自然基金委
25
2011-2013
張小龍
第一
5
1JHSX型系列秸稈粉碎機中試及產業化
科技部
60
2011-2013
陳黎卿
第一
6
大型秸稈沼氣集中供氣工程方案設計與運營管理模式
科技廳
16
2011-2013
曹成茂
第一
7
無創自體螢光AGE檢測技術的研究
科技廳
4
2011-2012
孔曉玲
第一
8
新能源汽車驅動橋關鍵技術開發
合肥市科技局
10
2011-2012
陳黎卿
第一
9
汽車失穩臨界區域輪胎力感測機理研究
教育廳
5
2011-2012
張小龍
第一
10
可調行距水稻高速插秧機研究與設計
教育廳
5
2011-2012
朱德泉
第一
11
基於畜禽規模養殖的標準化工程技術研究
教育廳
1
2011-2012
邱 磊
第一
12
低碳低成本生態養殖畜禽舍工程工藝研究
教育廳
1
2011-2012
邱 磊
第一
13
基於濕度和作物騰發量的溫室-作物系統灌溉調控策略和模型研究
教育廳
1
2011-2012
伍德林
第一
14
電控機械式自動變速箱研製
東風汽車公司
15.44
2011-2012
蔣德雲
第一
15
高壓配電網接地故障檢測技術
上海波沃電氣公司
10
2011-2012
孫 磊
第一
16
黃山風景區玻纖支撐桿撐頭研發
黃山風景區
8.235
2011-2012
尹成龍
第一
17
ITER裝置IWS項目公差分析
合肥物質研究院
15
2011-2012
孔曉玲
第一
18
IWS的設計與研製
合肥物質研究院
35
2011-2012
劉素梅
第一
19
小麥雙軸複試旋耕機中試
皖長江農機公司
15
2011-2012
李 兵
第一
20
美橋分動器設計與開發
合肥美橋汽車公司
8.3
2011-2012
陳黎卿
第一
21
美橋分動器設計與開發
蒙城高田機械廠
2
2011-2012
陳黎卿
第一
22
高性能分散式驅動電動汽車關鍵問題研究
清華大學
10
2011-2012
張小龍
第一
23
防洪評價
濉溪鴻源煤化公司
16
2011-2012
王振龍
第一
24
地力評價
蚌埠龍子湖財政
7
2011-2012
王 強
第一
25
小麥播種機-水稻插秧機科技攻關
省農機管理局
10
2011-2012
曹成茂
第一
26
光照自動跟蹤系統研發
安徽全柴動力公司
6
2011-2012
蔣傳平
第一
27
古樹名木管理系統
合肥市財政(林業和園林局)
2
2011-2012
夏 萍
第一
28
防洪評價
安徽天盛房地產公司
8
2011-2012
王振龍
第一
29
美橋分動器設計與開發
皖鼎梁生物公司
1
2011-2012
陳黎卿
第一
30
蕪湖市鳩江經濟開發區黑魚西溝景觀整治工程等五項工程水利設計及諮詢
安徽省建築工程勘察院
3.5
2011-2012
楊智良
第一
31
寬窄行水稻高速插秧機研製
安徽省農機推廣總站
5
2011-2012
朱德泉
第一
32
鳳陽崗圩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大型沼氣工程
鳳陽崗圩種養殖專業合作社
18
2011-2012
楊智良
第一
33
宿松縣春潤食品有限公司污水處理改造技術服務
宿松縣春潤食品有限公司
33.6
2011-2012
楊智良
第一
34
茶酯型兒茶素代謝相關酶純化及酶學特性研究
科技廳
5
2010-2011
劉 莉
第一
35
秸稈乾發酵制沼氣工業化套用關鍵技術研究與開發
科技廳
15
2010-2011
曹成茂
第一
36
手剝山核桃清潔化加工生產線的研製
科技廳
10
2010-2011
朱德泉
第一
37
基於多源數據融合的樹輪生長特徵及其對環境回響的研究
科技廳
8
2010-2011
夏 萍
第一
38
安徽省農業化機械發展趨勢研究
科技廳
3
2010-2011
鄭 泉
第一
39
設施農業複雜環境無線感測器網路測控系統研究
教育廳
4
2010-2011
夏 萍
第一
40
基於網路協同設計的重型貨車懸架系統集成最佳化設計研究
教育廳
1
2010-2011
陳黎卿
第一
41
山核桃微波乾燥質熱耦合傳遞規律及品質控制
教育廳
1
2010-2011
朱德泉
第一
42
中小噸位內燃叉車的振動與噪聲分析
教育廳
1
2010-2011
楊義
第一
43
山核桃微波乾燥質熱耦合傳遞規律及品質控制
教育廳
1
2010-2011
朱德泉
第一
44
中小噸位內燃叉車的振動與噪聲分析
教育廳
1
2010-2011
楊 義
第一
45
基於網路協同設計的重型貨車懸架系統集成最佳化設計研究
教育廳
1
2010-2011
陳黎卿
第一
46
魚肉蛋白提取工藝研究
加拿大
3.8971
2010-2011
孔曉玲
第一
47
雙金屬板材製備工藝技術最佳化
合肥波林新材料
2
2010-2011
周杰敏
第一
48
管狀電機減速器料末冶金齒輪加工
合肥波明機電
3
2010-2011
周杰敏
第一
49
帶訓溫功能的斷路器研究
皖鑫龍電器
5
2010-2011
劉 權
第一
50
電子互動系統研製
南京大學
6.5
2010-2011
朱張青
第一
51
ITER超導饋線系統
合肥物質研究院
4.9
2010-2011
劉素梅
第一
52
美橋分動器設計與開發
合肥美橋汽車公司
6
2010-2011
陳黎卿
第一
53
ITER項目托克馬克裝置設計
合肥物質研究院
25
2010-2011
朱德泉
第一
54
ITER項目配套裝置設計
合肥物質研究院
25
2010-2011
陳迎春
第一
55
雙軸旋耕播種機研製
省農機局
10
2010-2011
王繼先
第一
56
美橋分動器設計與開發
合肥美橋汽車公司
0.6
2010-2011
陳黎卿
第一
57
作物精密播種機研製
合肥現代機械公司
8
2010-2011
謝文華
第一
58
ITER項目配套裝置設計
合肥科聚低溫公司
5
2010-2011
陳迎春
第一
59
帶測溫功能的斷路器研究11004142
鑫龍電器
20.1
2010-2011
劉 權
第一
60
農村能源綜合利用現狀調研
德國KWS公司
7
2010-2011
楊智良
第一
61
6HS-6型手剝山核桃破殼機
科技部
80
2010-201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