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鎮(河南省柘城縣安平鎮)

安平鎮(河南省柘城縣安平鎮)

安平鎮位於柘城縣西南部,距縣城19公里,地處鹿淮柘太四縣交界處,東南與周口市鹿邑縣高集鄉相連,南與周口市鹿邑縣唐集鄉毗鄰,西與周口市太康縣張集鎮相鄰,北與李原鄉隔渦河相望。素有商丘市“西南門戶”之稱。商周公路貫穿南北,渦河橫貫東西,是豫東地區主要農副產品及各類商品交易的集散地之一。安平鎮總面積87平方公里,轄35個行政村,142個自然村,378個村民組,耕地面積7.7萬畝,農戶19632戶,總人口71894人(2012年)。該鎮屬省重點貧困鄉鎮。安平鎮代碼:411424105。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安平鎮
  • 別名:安平集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河南省柘城縣
  • 下轄地區:35個行政村,142個自然村,378個村民組
  • 電話區號:0370
  • 郵政區碼:476200
  • 地理位置:商丘市西南部(柘淮鹿太四縣結合部)
  • 面積:87平方公里
  • 人口:71894人(2012年)
  • 方言:中原官話—商阜片
  • 氣候條件: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豫N
  • 歷史名人:劉慎、王虎變、王荊耀
  • 特色名吃:雞爪麻花、煸炒雞
  • 特產:王氏明流子酒
轄區,歷史沿革,經濟發展,農業產品,農業發展,交通概況,相關報導,

轄區

轄:安平村、宋莊村、周堂村、馮莊村、東李樓村、王營村、大史村、後王村、後鄭村、靳閣村、前王村、劉屯村、張店村、河東村、李莊村、小張村、梁堂村、楊莊村、於莊村、古樓村、劉窪村、河西村、張東村、張西村、李樓村、後崗村、蔡窪村、崔橋村、羅莊村、張炳村、花莊村、史老八村、趙油村、大毛村34個村委會,83個自然村,209個村民組。

歷史沿革

安平鎮歷史悠久。相傳,漢末此處逢集,以買賣公平,交易平安,商賈呼稱安平集。據明朝王家輔墓銘志載“古為陳(今淮陽)宋(今商丘)通衢,上官往來,民苦廬舍之役,公與安平集之北隅創蓋官亭......”可見安平在明朝時即為一方大集鎮。
安平鎮在歷史上曾兩次建縣。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上記載:“渦水又東經安平縣故城北......。”《陳留風俗傳》上說:“大棘鄉故安平縣也。”清光緒二十二年版《鹿邑縣誌》記載:“安平縣在縣治西北七十里......集(安平集)之西南又確有廢城遺址也。”可見安平古時曾經設縣。第二次設縣是1948年秋,為了消滅郭磬波土頑武裝,鞏固新政權,保衛勝利果實,中共豫皖蘇二地委決定,劃出鹿邑西北部楊湖口、趙村、玄武、安平、李原、黃集六個區設定安平縣,縣治駐玄武集。1949年4月長江以北解放,安平縣即行撤銷,隸屬於鹿邑縣。1954年9月由鹿邑縣劃歸柘城縣,設定為柘城縣十一區,轄王堂、靳閣、大梁莊、安平、大宋莊、蔡窪、羅莊、鐵關、丁口、王營10個鄉。1955年設安平區。1956年調整為安平中心鄉,輔導羅莊、後崗、李樓3鄉。1958年建立安平人民公社。1962年調整為安平區,轄鐵關、靳閣、梁堂、尚廟、王堂、後崗、張橋、安平8個公社。1964年9月調整為人民公社。1978年8月安平人民公社劃分為安平人民公社和鐵關人民公社。1984年人民公社改鄉。1997年10月撤鄉建鎮。2005年12月鐵關鄉撤銷合併於安平鎮。

經濟發展

安平鎮2001年工農業總產值2.4億元,鄉鎮企業總產值1.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00元,財政收入300萬元,人口自增率7‰,國內生產總值 (GDP)1.6億元。近幾年來,安平鎮榮獲“省社會總產值超億元鄉鎮”、“市黨員電教先進工作單位”、“市支持駐村工作先進黨委”、 “縣招商引資工作先進單位”、“縣科技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私營經濟發展迅速。鎮黨委、政府把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研究制定全鎮個體私營經濟的具體措施,並把目標層層分解,責任到人,出台了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優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為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營創寬鬆環境。目前,全鎮共有50萬元以上項目6個,5—49萬元項目26個,個體工商戶500戶。2001年安平鎮被評為柘城縣招商引資工作先進單位。

農業產品

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玉米大豆。經濟作物:棉花辣椒菸葉

農業發展

農村產業結構得以調整。近幾年來,安平鎮狠抓了以打井配套為重點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新打機井 110眼,修復舊井80眼,農業結構、種植業結構和農產品結構進一步最佳化。2001年,全鎮種植棉花2.6萬畝,獲柘城縣棉花生產一等獎,被譽為“豫東棉鄉”。 2002年,投資50萬元建立了梁堂村500畝優質小麥生產基地,優質小麥面積大幅度增加。畜牧業生產呈現快速發展勢頭。鎮黨委積極為農戶協調貸款,落實資金,發展養殖業,湧現出了一批養殖專業戶。 目前,全鎮有養牛專業村4個,養豬專業村6個。大牲畜年末存欄1.2萬頭,豬年末存欄1.6萬頭,羊年末存欄2萬隻。

交通概況

鎮內公路縱橫交織,交通十分便利,商周(商丘-周口)公路(省道S206)、商周(商丘-周口)高速南北貫通,南鄰永登(永城-登封)高速,距永登高速“唐集”出口僅4公里,先後修通了通往高集、唐集、馬廠、張集境外的縣鄉道路4條,全鎮所有行政村實現了“村村通”工程。交通快速便捷,四通八達的公路網路為安平鎮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安平到於莊,安平到馬廠,安平到宋莊,安平到靳閣四條鄉間公路縱貫21個村委會,門程控電話可與國內外聯繫。
小城鎮建設已初具規模,商周公路兩側拓寬至40米,南街,北街及集貿大街排球寬至35米。如今安平鎮有集貿市場6個,有新華書店、信用社、營業大樓,稅務大樓,老年人娛樂室等。商丘市電信局準備在該鎮設立“130”信息塔一座。安平集是全鎮政治、經濟、 文化中心。
全鎮現有2所中學,21所國小,其中私立學校6所,成人學校一所,共有教師502人,擁有正規醫院1所,診所23個。
安平鎮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省道豫33線貫穿南北,安於、安靳、安張、安宋四條鄉村柏油路縱貫全境。安平鎮地勢平坦,氣候適宜,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 渦河沿北界東流, 生產溝貫穿中部,土質多淤,盛產糧食。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玉米、大豆。經濟作物:棉花、辣椒、菸葉。
跨入新世紀,新一屆安平鎮黨委、政府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把富民作為第一目標,利用沿邊鄉鎮優勢,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壯大民營經濟,轉變作風,最佳化發展環境,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鎮經濟勢力逐步增強。

相關報導

安平鎮地處柘城縣最西南,與周口市鹿邑縣、淮陽縣、太康縣接壤,是一個2市4縣的交會處。2005年12月,鐵關鄉併入安平鎮後,安平成為柘城縣第一大鎮。
歲月在安平鎮留下了太多的記憶,大毛戰國墓群、青 堆有著2000多年的歷史。如今,史窪新村的建設、殘疾人事業的發展正在書寫安平鎮新的歷史。
水困史窪村 村民建新村
高門樓、紅瓷片、保險門、地板磚,看看一排排明亮寬敞的大瓦房,一棟棟統一風格的房屋設計,再看看規劃中的廣場、閱覽室、老人活動室,誰能相信這是一個小村莊的住宅區,是一個由村民自發建設起來的新村莊。這裡住著96戶村民,用不了多久,另外100多戶村民也要搬進這個漂亮的住宅區。村民們說,大家一致同意將這裡命名為史窪新村,以區別於過去的史窪村,他們要與過去的生活揮手告別。
史窪村之所以有這樣一個村名,和低洼的地勢密切相關。史窪村地處清水河、晉溝河匯流處,為2條河流所包圍。據《柘城縣誌》記載,從明朝洪武年間建村開始,該村就飽受水患之苦。據史窪村村委會會計史化忠介紹,史窪村地勢低洼,平均海拔高度低于海平面1.42米,只要有點雨水村內就會一片汪洋,可以說年年雨季都要遭災。遭受水災最嚴重的2000年,村中的積水最深處接近2米。
由於村莊被河流包圍,加上村內常年積水,村莊的道路建設一直沒有進展,直到現在也只有2條進出村莊的小路。平時村民要出門,都得扛著腳踏車走出村才行。因為小孩到村外上學不便,多年來村中連一個考上二本院校的大學生都沒有。在水患和交通不便極大影響村民生活的同時,“空心村”的問題在史窪村也越來越突出。村內有7個大坑塘,塘連塘,坑連坑,嚴重影響了村民住宅的建設,也浪費了土地。史化忠說,村里共有226戶村民,原址共有405畝宅基地,折合到每戶平均占地近2畝。因為村民住宅占地太多,去年9月史窪村還被鎮政府定為“空心村”治理重點村。
村民史民強說,史窪村村民早有建新村的打算,但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沒有得到實施。去年10月,村民從有關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報導中得到啟發,在爭得各家同意後,村里制訂了建設新村的計畫,並把新村地址選在了距離老村東南1公里處的村耕地中。幾十戶村民代表到外地考察,充分借鑑其他村莊的建設經驗後,村里找設計院設計了統一的房屋建設圖紙。由於同情史窪村村民的遭遇,設計院還免收了他們的設計費。
去年11月,史窪新村的建設開始動工。按照村民事先商量的辦法,新村的建設由村民自己出資建設,各戶村民建房只需要統一遵守每戶4間正房、2間偏房的約定即可,平均一棟住宅的造價在五六萬元。現在,史窪新村已經建成占地68畝的住宅區,搬來了96戶村民,新村的所有建設預計要用5年的時間才能完成。到完成時,整個新村包括廣場在內占地157畝,比老村節約土地248畝,老村的405畝土地將全部恢復耕地進行農業生產。
新村的大路設計15米寬,房間與房間的小胡同也有5米寬。新村裡的街道還被村民設計成東西一條、南北三條的“豐”字形,村民正在為實現幸福、富裕的新生活而努力。
殘疾人建廠 殘疾人受益
19歲的劉盈盈是安平村的村民,因為左腿有殘疾,她國中畢業後一直沒能找到工作。2004年,劉盈盈想找份工作的願望終於實現了。這一年,她成為了柘城清君調味品廠的一名員工。劉盈盈激動地說:“在調味品廠我每個月能掙七八百元,這份工作讓我養活了自己,也讓我擁有了以前沒有過的自信。”
劉盈盈所說的清君調味品廠,是山西清徐縣一企業與本地殘疾人楊清君於1990年合資建設的工廠。從工廠建成投產起,身為董事長的楊清君就為殘疾人敞開了就業之門,積極吸納附近的殘疾人到工廠工作。1996年,該廠被中國殘聯評為“助殘就業先進單位”。目前,清君調味品廠的近60名工人中殘疾人占到了半數。
清君調味品廠積極吸納殘疾人就業的做法得到了安平鎮黨委、鎮政府的大力支持,為工廠的發展提供了許多便利。在現有政策的情況下,工廠內部的殘疾工人懷著一顆感恩之心盡力工作,為工廠發展作出了貢獻。2003年,該廠成為首批通過QS市場準入認證的企業。2007年,該廠榮獲“省優質產品”、“省免檢產品”、“全國知名品牌”等榮譽。如今的清君調味品廠已經成為一個年生產能力3.5萬噸的企業,其生產的醬油、食醋、醬菜、調料、辣醬製品、保健飲品等70多種產品遠銷山東、江蘇、安徽、湖北等省。  清君調味品廠支持殘疾人就業的舉動引起了市領導的注意。2005年,市委書記劉滿倉到清君調味品廠視察工作時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並鼓勵該廠加快發展,吸納更多的殘疾人到此工作。
發揚傳統工藝 “名流”釀“酩餾”
豫東的百姓不會陌生那種被稱為“酩餾”或是“酩餾子”的傳統米酒。這種甘甜爽口的“酩餾”酒加熱後飲用不僅能驅寒,還具有治療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的特殊功效。同時,“酩餾”酒還是做藥引子、泡製藥酒的首選。據說,如果在“酩餾”酒中放入紅糖熱後飲用,對治療女性痛經具有極其顯著的療效。
2004年,安平鎮招商引資招來了河南綠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資1000多萬元建設飲品廠的項目。為了表達發揚傳統工藝製作傳統飲品的想法,公司的名字被命名為與“酩餾”諧音的名流飲品有限公司。投產後,完全採用傳統的“酩餾”酒釀造工藝,以玉米、小麥做粬,用紅黏谷作原料,經過做粬、插霉等工藝環節,在每年的農曆九月底釀成“酩餾”酒。
在發揚傳統工藝的同時,公司還改進了生產技術,在釀酒過程中加入了枸杞、人參等滋補食品,使其生產的“酩餾”酒更具藥用價值。原汁原味的“酩餾”酒一上市,立刻占領了河南、山東、安徽3省市場。在銷售旺季,名流飲品有限公司的120名工人要6班倒24小時加班生產。“酩餾”酒的成功上市還為公司打開了更廣的飲品市場,名流飲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礦泉水、飲料等產品銷售火暴,實現年產值3000萬元,僅桶裝純淨水一項每天就銷售50萬桶。
今年,名流飲品有限公司引進了一種名叫“長壽香谷”的高產黏谷。從明年起,該公司計畫在周邊村莊推廣2000畝這種高產黏谷,不僅滿足企業自身的生產需要,也為周邊村莊的農民提供一條致富路。
除名流飲品有限公司外,安平鎮還招商引資來了眾多各具特色的企業。近幾年,安平鎮共引進項目11項,總資金3.2億元,為該鎮經濟的快速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地理位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