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市城之戰

安市城之戰

安市城之戰發生於貞觀十九年。六月初,唐軍主力南下。二十日,唐軍進至安市城(今遼寧省大石橋市北湯池村)下,縱兵攻城,高句麗北部耨薩(相當於都督)高延壽、高惠真率15萬高句麗、靺鞨兵前來救援安市城。唐軍大破高句麗、靺鞨兵,斬首兩萬多級(通常因為很多首級難以統計,所以實際殺敵數遠多於斬首數)。高延壽、高惠真率剩餘的三萬六千八百人投降於唐朝。唐朝還繳獲馬五萬匹、牛萬頭、鐵甲上萬副,還有很多其他武器。

江夏王李道宗說:“高句麗以傾國之兵前來迎戰,都城平壤的防衛必然薄弱,我請求率精兵五千人,先拔除其根本,只要攻克平壤城,那么高句麗數十萬大軍可不戰而降。”唐太宗沒有採用李道宗的計策。

基本介紹

  • 名稱:安市城之戰
  • 地點:安市城東南8里處
  • 時間:公元645年六月二十二日
  • 參戰方:唐軍、高句麗
  • 結果:唐軍未攻下安市城,班師
過程,結果,

過程

公元645年六月二十二日,唐太宗設計將高句麗援軍誘至安市城東南8里處,依山為陣,長40里。命李勣率1.5萬名步騎兵在西嶺布陣,長孫無忌率精兵1.1萬做為奇兵從山北穿越峽谷衝擊高句麗軍陣後,太宗親率4000步騎兵偃旗息鼓登上北山,敕令諸軍以鼓角為號,一齊出擊。這場龐大的殲滅戰能否成功,關鍵是長孫無忌的一萬餘名精銳部隊能否順利迂迴到高句麗大軍的後方,切斷其歸路,完成大包圍。
高延壽見李勣布陣,便集合部隊,準備迎戰。此時長孫無忌的奇兵已經突進到高句麗大軍的後方,攪起漫天塵埃。太宗在高處見塵煙驟起,遂命擂鼓舉旗,唐軍各路兵馬即鼓譟並進。高延壽驚慌失色,本欲分兵迎戰,但高句麗軍陣形已被沖亂,以統帥高延壽為首的高句麗軍高層以及下屬約四萬人的被唐大軍分割合圍,士卒四散奔逃,被斬2萬餘人。高延壽率餘眾依山固守,唐軍四面圍攻,長孫無忌將所有橋樑撤掉,以斷其歸路。
六月二十四日,走投無路的高延壽主力總計三萬六千八百人,終於放下武器,向唐太宗投降。唐太宗坑殺犯陣的3300名靺鞨兵,挑出耨薩以下酋長3500人,授予軍職,遷居內地,其餘的人皆放還。唐軍還繳獲馬5萬匹,牛5萬頭,鐵甲1萬領,各種器械若干。高句麗舉國震驚,後黃城、銀城等地軍民皆棄城而逃,數百里內斷絕人煙。
唐軍回師繼續猛攻安市城,守軍憑堅城固守。安市百姓聞知李勣奏請克城後坑殺全城男女老幼,皆全力支援守城士卒,致使唐軍久攻不下。
面對這座堅強的堡壘,李道宗想出一個非常高明的主意。李道宗命令部眾在城東南筑土山,逐漸逼近城牆;又以士卒輪番交戰,用衝車炮石毀城樓。城中守軍不斷增高城牆抵擋,立木柵隨時堵塞被毀之處。唐軍築山晝夜不息,經數旬,山頂高出城牆幾丈,道宗以兵駐守。山頂坍下壓崩城牆,駐守山頂的果毅都尉傅伏愛擅離職守,高句麗守軍趁機組織數百名敢死隊,衝出被壓倒的城牆缺口,奪占土山。
李道宗動用最精銳的部隊,連續三晝夜不停地土山發動最強大的攻勢,這個彈丸之地成為遼東戰爭以來最激烈的戰場。安市城主親自前往指揮對唐軍的防禦,所有安市城的軍民都明白這個彈丸之地的重要性,只要土山失守,安市城必陷落無疑。

結果

唐軍未攻下安市城,遼左早寒,草枯水凍,士馬難以久留,而且軍隊的糧草將要耗盡,唐太宗下令班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