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國(明朝將領)

安國(?-1520年),字良臣,陝西綏德衛人。明朝中期名將。

安國初襲世職為指揮僉事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登戊辰科武舉會試第一人,晉為指揮使。因與權宦劉瑾不睦,罷官歸鄉。劉瑾被誅後,恢復原職,受命分守寧夏西路,升為都指揮僉事,遷大同右副總兵。正德十一年(1516年),偕游擊將軍杭雄大敗敵寇於岢嵐州,升為署都督僉事、寧夏總兵官,累官至右軍都督府都督同知

正德十五年(1520年),安國去世,追贈左都督,予謚武敏。

基本介紹

  • 本名:安國
  • 字號:字良臣
  • 所處時代:明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陝西綏德衛
  • 去世時間:1520年
  • 官職:寧夏總兵官、右軍都督府都督同知
  • 追贈左都督
  • 諡號:武敏
人物生平,

人物生平

安國少年時為儒生,以精通春秋子史聞名鄉里。後襲世職,為指揮僉事。正德三年(1508年),安國參加了兵部武舉會試,經過三場角逐,安國榮登武進士榜首,成為戊辰科武舉會試第一人。按照規定,他晉升兩級為指揮使。
當時權宦劉瑾秉權,將安國一榜的六十位武進士統統發往陝西三邊,聽任鎮撫官隨意編在隊伍中,並責令他們熟悉邊境地理情況,操練邊務,以備有警時調用。非謀勇過人戰功卓著,不可提拔任用,且不得以任何理由潛回鄉里。安國等人處境艱難,在正德五年(1510年)安化王之亂後更險些受牽連。
之後被赦免,放還原籍。通政司官叢藍愛惜安國是人才,欲收用之,劉瑾大怒,指使左給事中張瓚、監察御史張羽等上書彈劾,稱:“武舉中式官生安國等六十人皆庸才也,宜就御前覆試,奪其俸級。”武宗於是“令回原衛原籍差練操”,安國被奪去官階。
不久後,劉瑾被誅殺,安國得以恢復原官,受命分守寧夏西路。不久便升為都指揮僉事,充右參將。又因屢立戰功晉升為右副總兵,協守大同,後調往延綏。
正德十一年(1516年)冬,敵寇兩萬兵馬劫掠偏頭關等處,安國偕游擊將軍杭雄迅速出擊,大敗敵寇於岢嵐州,斬首八十餘級,獲戰馬千餘匹,敵寇狼狽逃遁。
當初,敵寇大舉進攻牡羊口時,明武宗曾派遣中官張忠、都督劉暉、侍郎丁鳳統領京軍討伐,可大軍到達牡羊口時,城中財物被洗劫一空,敵寇早已不知了蹤影。張忠、劉暉恥於千里迢迢無功而返,負責紀錄戰功的御史官劉澄甫遂將安國等人的戰功統統記在張忠等人的功勞簿上,上報朝廷。武宗甚是高興,大行封賞。結果張忠、劉暉、丁嵐等全都晉級加俸,並給與子孫世襲爵祿,尚書王瓊也官加少保銜,蔭子錦衣衛。而安國當時是以署都督僉事充寧夏總兵官,此次行賞僅以實際官階相授,心中頗有不平,又沒有機會向上陳述,於是上疏力辭,乞求為自己的部將尤其是那些重傷者授官獎勵。王瓊也請朝廷再次為安國記功,朝廷方晉升他為都督同知(從一品)。
安國所處時代,正是佞幸擅朝、債帥風大熾時,安國能以雄才武略致大將,實屬難得。安國為人端莊嚴謹,有文武才能。其管理邊境事務盡職盡責,號令簡易,尤善撫恤將士,很多將才都願在他的麾下為國效力。在他鎮守的地區,敵寇從不敢貿然進犯。
安國在邊境鎮守四年,於正德十五年(1520年)六月去世。朝廷為了褒獎他的功績,追贈左都督,特給予武敏的諡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