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哥拉山羊

安哥拉山羊

安哥拉山羊,是古老的毛用山羊品種,屬於毛用山羊品種之一。原產於土耳其草原地帶,土耳其首都安卡拉(舊稱安哥拉)周圍,主要分布於氣候乾燥、土層瘠薄、牧草稀疏的安納托利亞高原。在安哥拉高原上繁殖最多,故得此名。生產光澤好、價值高的馬海毛,逐漸被人們重視,16~20世紀相繼出口到一些國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安哥拉山羊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哺乳綱
  • 亞綱:真獸亞綱
  • :偶蹄目
  • 亞目:反芻亞目
  • :牛科
  • 亞科:羊亞科
外貌特徵,品種性能,引種繁育,國內現狀,

外貌特徵

安哥拉山羊屬毛用山羊品種。原產土耳其首都安卡拉(舊稱安哥拉)周圍,主要分布於氣候乾燥、土層瘠薄、牧草稀疏的安納托利亞高原。產毛量高。毛長而有光澤,彈性大,且結實,國際市場上稱之為馬海毛,用於高級精梳紡,是羊毛中價格最昂貴的一種。後又擴散到阿根廷、賴索托、澳大利亞和俄羅斯等國家飼養。西歐一些國家引進則未獲成功。現以土耳其、美國和南非飼養最多。
該品種公母羊均有角,顏面平直,耳大下垂,嘴唇端或耳緣有深色斑點。頸短,體軀窄。全身被毛白色,由辮狀結構組成,呈波浪形,具絹絲光澤。成年公羊體重40~45公斤,母羊30~35公斤。性成熟較晚,成活率為75%~80%。成年公羊剪毛量3.5~4公斤,母羊2.5~3公斤,淨毛率70%~80%。該羊在土耳其每年剪毛1次,在美國和南非每年剪毛2次。羊毛長度13~16厘米,細度平均32微米左右,可紡50~52支紗。利用安哥拉羊與本地種羊雜交,其後代產毛量和毛的品質一般隨雜交代數的增加而提高,但體重則降低。
安哥拉山羊圖片安哥拉山羊圖片
安哥拉山羊體格中等,公、母羊均有角,耳大下垂,鼻樑平直或微凹,胸狹窄,尻傾斜,骨骼細,體質較弱。全身被毛白色,毛被由波浪形或螺旋形的毛辮組成,毛辮長可垂地。成年公羊體重40~45千克,母羊30~35千克。

品種性能

安哥拉山羊性成熟較晚,一般母羊18月齡開始配種,多產單羔,繁殖率及泌乳量均低。羔羊在大群粗放條件下放牧,成活率為75~80%。安哥拉山羊被毛主要由無髓同型毛纖維組成,部分羊只的被毛中含有3%左右的有髓毛。剪毛量公羊3.5~6.0kg,母羊2.5~3.5 kg。毛股自然長度18~25cm,最長可達35 cm ,毛纖維直徑 35~52μm,羊毛細度隨年齡增大而變粗。羊毛含脂率6%~9%,淨毛率65%~85%。土耳其每年剪毛1次,美國和南非年剪2次。與土種羊的雜交,其後代產毛量和羊毛品質一般隨雜交代數的增加而提高,但體重則降低。

引種繁育

1881年起土耳其皇室曾宣布禁止該山羊品種出口,但在此以前已被南非和美國引進,後又擴散到世界各地,飼養數量較多的國家有土耳其、美國、南非、阿根廷、澳大利亞、烏茲別克、哈薩克斯坦等國。自1984年起,我國從澳大利亞引進該品種,主要飼養在內蒙古、山西、陝西、甘肅等省(區)。更多養殖戶在中國畜牧街網站上進行安哥拉山羊養殖技術的交流、引種繁育,除了進行純種繁殖外,還用來改良當地土種山羊,效果良好。

國內現狀

國內安哥拉山羊的數量在3000隻左右。大約有12個省區引進安哥拉山羊進行飼養,飼養數量最多的是陝西、內蒙、河南、青海、山西等省。主要飼養在年降水量在300~500mm地區,但年降水量達1200mm左右的江蘇省南通市,飼養安哥拉山羊也表現良好。
國內安哥拉山羊的雜交改良及育種研究
安哥拉山羊國內安哥拉山羊分別與陝北土種山羊、太行山土山羊、中衛山羊、內蒙古白絨山羊、涼山山羊、海門山羊、藏山羊等進行了雜交,以提高中國地方山羊的生產性能。試驗表明,雜交一代羊生長發育快、體質健壯、被毛密度增加、無髓毛比例大幅度提高。安哥拉山羊與陝北土種山羊進行雜交,F1代羯羊12月齡活重為30.35kg,胴體重為12.47kg,淨肉重9.80kg,分別高出陝北土種山羊32.17%、47.92%、53.60%。安哥拉山羊與中衛山羊進行雜交,在甘肅半荒漠生態條件下,以放牧為主,安×中一代羯羊22月齡屠宰體重平均為29.2kg,胴體重12.0kg,屠宰率41.1%。
安哥拉山羊與陝北土種山羊雜交一代周歲無髓毛含量為88.40%,無髓毛長度為7.79cm,細度為16.37μm。與中衛山羊雜交一代,無髓毛細度比中衛山羊增加3.72~5.31μm,長度比中衛山羊長2.06~4.15cm,無髓毛的強伸度也顯著增加,白度、光澤很好。
國內引進安哥拉山羊的大多數省區在雜交改良提高當地山羊生產性能的基礎上,以培育本地區的毛用山羊新品種為最終目的。陝西省制定了"陝北馬海毛山羊選育方案,並在國家科委和省科委的支持下開展了大規模的雜交育種工作,採用的育種方案為級進雜交。到1996年,各類雜種羊的數量達到7.58萬隻,級進代數最高到4代。雜交試驗結果為隨著級進代數的增加,被毛中無髓毛比例逐代提高、長度增加、直徑變粗、產量提高,有髓毛則相反,比例下降、長度變長、直徑變細、產量下降。到第3代,周歲母羊的無髓毛比例達到96.96%,有髓毛為3.04%,有髓毛中的死毛比例為2.34%,毛辮長度為21.63cm,無髓毛纖維直徑為22.4pJn,產毛量1520g,淨毛率80.46%,被毛品質達到了馬海毛的質量要求。到1998年已經完成了雜交試驗研究工作,確立了培育陝北馬海毛山羊的育種模式。同時還完成了陝北馬海毛山羊選育中飼養、繁殖、疫病防治等配套技術的研究。甘肅省從1991年開始,用安哥拉山羊和中衛山羊採用複雜育成雜交的方法培育甘肅毛用山羊新品種,5年雜交中衛山羊近5萬隻,與中衛山羊級進雜交的F2代群體被毛同質或基本同質,羊的外形特徵、被毛性狀和品質已接近安哥拉山羊。尤其是F2代的被毛中沒有發現乾死毛現象,為培育中國毛用山羊提供良好育種素材。國內的寧夏、山西等省區也制定了毛用山羊的培育方案,在雜交育種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為國內毛用山羊的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