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畫派

學院畫派

學院畫派:學院派畫派是美術史上十分重要的藝術流派,16世紀源於義大利,而後流行於歐洲,18、19世紀盛行於美術界。學院派畫派崇尚古典主義美學,古典主義美學追求勻稱、比例、簡潔、明確、樸實、平衡、統一和和諧;學院派畫派追求形式的完美和內容的典雅,其繪畫題材多取材於歷史、神話等古典題材或者取材於人物和自然。學院派畫派強調繪畫人員應在美術學院經歷循序漸進的學習和嚴格的訓練,強調繼承性的重要,在美術界具有相當的勢力和影響。學院派畫派受到官方的保護和支持。正因為如此,學院派畫派被批評為保守和阻礙新生畫派的發展。明顯的例子是在印象畫派出現時,正是學院派畫派將其貶抑地稱謂為“印象派”;學院派畫派也被認為重於臨摹,少有創新和少將畫家的個人感情融入到繪畫中。儘管如此,學院派畫派藝術家們在美術史上的巨大貢獻是絕對值得讚揚的。

學院派最後走向沒落,也正是由於其繪畫主題的局限性及藝術方法的墨守成規和保守性,終於為浪漫派、寫實派和抽象派所取代,但學院派在藝術上的貢獻是不能忽視、不能磨滅的,它的許多精品將永載丹青史。學院派畫派的藝術家們,創造出了許多流芳百世的古典主義繪畫作品,為代代世人所喜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學院畫派
  • 興起時間:16世紀
  • 發源地:義大利
  • 盛行時間:18、19世紀
  • 領域:美術界
不同解釋,起源發展,寫實特點,代表人物,

不同解釋

1.“學院派”一詞是“國立音專”的代稱。其本義概念應指以我國最高音樂學府為核心的音樂 流派。
它所具有的基本特徵是:
因此,學院派是一個國家音樂文化高度發展的標誌。
2.學院派又稱“學院派美術”,“學院派服飾”或“學院派繪畫”,一般意義上泛指通過學院嚴格訓練、師生相傳、層層因襲而具有一種保守性質的繪畫。

起源發展

作為美術史上的學院派,起源於十六世紀義大利,而後流行於歐洲,盛及到十八、十九世紀的各個美術學院。義大利文藝復興後期,美術在出現了明顯衰落現象的同時,又受到巴洛克藝術的衝擊。
為了捍衛文藝復興已有的藝術成果,反對巴洛克藝術古典藝術的取代以及世俗化的傾向,在官方的支持下歐洲出現了許多“學院”,其中最具影響的是 1580 年由義大利的美術世家卡拉齊家族的喀拉蚩兄弟在波倫亞建立的卡拉齊學院。因其建在波倫亞故又稱波倫亞學院
這些學院在授徒方面,十分重視基本功訓練,要求極為嚴格。既要求把古代作品的形式規律和文藝復興大師的藝術視為永恆的不得稍加超越的規範,又要反對巴洛克藝術對形式的追求。
但由於本身的頑固不化和反對革新,結果走上了脫離社會生活,缺乏生氣的程式化道路。因而學院派意味著嚴謹和規範,也意味著因循保守。
波侖亞學院的功績在於結束了古老的、行會師徒傳藝的、手工作坊式的教育,而使整個美術教育向前大大提高了一步。其後的美術學院強調要繼承文藝復興時的古典藝術,追求形式的完美和內容的典雅。重要的代表畫家有喀拉蚩列尼、布朗、布格羅、大衛、安格爾等等。
學院派始於16 世紀末的義大利,十七八世紀在英、法、俄等國流行,其中法國的學院派因官方特別重視,所以勢力和影響最大。學院派重視的規範,包括題材的規範、技巧的規範和藝術語言的規範。由於對規範的過分重視,結果導致程式化的產生。
學院派排斥一切粗俗的藝術語言,要求高尚端莊,溫文爾雅,反對激烈的個性表現,講求理智與共性。學院“ Academy ”一詞最初含“正規“、走正路不走邪路的意思。如何才能走正道,在學院派看來就是重視傳統,向傳統學習,因而學院派反對所有的改革。學院派十分重視基本功訓練,強調素描,貶低色彩在造型藝術中的作用,並以此排斥藝術中的感情作用。這些特點給學生帶來的影響是正反兩方面的。

寫實特點

攝影出現之前,繪畫主要是要寫實,因此學院派其實是寫實派的大本營。現在我們講學院派,也就是指老式的寫實主義訓練方式。1850年代攝影出現,寫實訓練就成了大問題,因為無論你如何惟妙惟肖地描繪,還是不如照片來得準確,何況照片快得多,學院的教育中心原來是寫實技法的訓練,突然面臨這樣的局面,不知道如何反應。1860年代前後,巴黎出現了各種畫家的私人工作室,挑戰學院派。印象派的出現,其實也是挑戰學院派,原來具有官方色彩的“沙龍”,還是由學院派把持,但是庫爾貝沙龍外面搭個棚子,搞了個“落選者沙龍”,搶了沙龍的風頭,學院派就進一步衰落了。到徐悲鴻來留學的時候,學院派基本已經窮途末路,他卻在此時挑學院派來學,並帶回國內作為唯一體系推廣,令人疑惑。

代表人物

1、霍加斯(1697年11月10日-1764年10月26日 ):1697年在英國誕生了英國第一位著名的學院派畫家和版畫家霍加斯(WilliamHogarth)。他的繪畫技巧吸取了古典主義精髓,繪畫的主題是社會問題,譬如他的《時髦的婚姻組畫》(6幅),揭露和諷刺英國貴族男女間以權、錢為基礎的非自由婚姻悲劇。霍加斯年輕時是位善於學習和模仿的人,他沒有受過正規的美術教育,但通過其自學努力獲得了成功。
主要作品:1)1730年前後他創造了一種把許多肖像集中於一幅畫中的談天畫,這種畫著重人物心理刻畫,極富戲劇性,代表作《征服墨西哥》(又名《印度皇帝》)、《乞丐歌劇之一場景》。還畫了許多諷刺社會不良現象的連續性組畫,如《妓女生涯》、《浪子生涯》、《文明結婚》等
2)威廉·霍加斯的第一件版畫作品是1724年的《化妝舞會與歌劇》;第一幅油畫作品是描繪下層人民生活的《乞丐的歌劇》(1728年)。真正顯示出他的油畫技巧的成熟,應該說是他於1731年創作的《征服墨西哥》了。 1748年後,他的版畫更趨成熟了,重要作品有《啤酒街》、《杜松子酒巷》、《四個殘酷的舞台》等,但影響最大的還是上述兩套組畫。
2、密萊司(1829-1896):另一位英國學院派代表人物是密萊司(JohnEverettMillais),他的油畫《奧菲麗婭》的題材選自莎士比亞戲劇《哈姆雷特》中王子哈姆雷特的戀人奧菲麗婭。畫家以細膩的筆法繪出了美麗的奧菲麗婭因經受不了哈姆雷特王子突然“精神錯亂”和父親猝死的刺激,而神情恍惚,溺水身亡的感人情景(倫敦泰特美術館)。畫家的另一幅油畫《盲女》(伯明罕美術博物館)是描繪流浪中的盲女用心感受雨後的美麗鄉村景色的。
3、萊頓爵士(1830——1896):萊頓爵士(LordFredericLeighton)是英國19世紀最著名的學院派畫家,一位追求古典完美主義的畫家,畫風嚴謹,作品典雅。萊頓爵士本人並未在倫敦皇家美術學院學習過,他曾在布魯塞爾、巴黎和法蘭克福接受過繪畫訓練;之後到了羅馬,義大利的古典主義繪畫給了他極大的影響。後來回到英國,晚年曾任倫敦皇家美術學院院長,受封為男爵。萊頓爵士的許多繪畫作品都很著名。譬如,描繪女教師俯身幫助一小女孩調試六弦琴的《音樂課》;描繪一位可愛少女在椅子上捲曲小睡的《熾熱的六月》;描繪一位女孩坐在地毯上專心欣賞繪畫的《閱讀》;描繪一位少年面對平靜海灣,為兩位美少女吹銅笛的《陶醉》;描繪海邊撿拾海螺和貝殼的《海邊的希臘少女》;描繪希臘神話美女普賽克沐浴場景的《洗浴的普賽克》(圖117);還有維多利亞女王收藏的繪畫(筆者不曾有機會欣賞該畫)等等。萊頓爵士筆下的女性極具美感,她們面容嬌好,身材苗條優美,身穿艷麗、柔軟、飄逸的衣杉,舉止文雅從容。
4、雷諾茲1723~1792):創建英國皇家美術學院的第一位院長雷諾茲(JoshuaReynodls)是相繼出現的英國學院藝術派肖像畫畫家。他將現代人物肖像畫與古代神話相聯繫起來。使現代人物具有古典美,他的油畫《蒙哥馬利爵士的三個女兒》(圖113)將三個貴族女性畫成了希臘女神式人物,極具古典美。  雷諾茲作為一位學院派畫家,卻深刻地指出了學院派發展的致命弱點,是位有見識、有胸懷的學院派畫家。學院派主張準確的、精確的模仿和描繪自然,將古典藝術視為典範。雷諾茲認為,不要過分逼真地摹寫自然,一個限於模仿自然的人,永遠不能創造出任何偉大的事物。
5、羅塞蒂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