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士羹

學士羹

本菜餚出自《清異錄》。據陶谷說,五代時的竇儼(後晉天福年間中進士,後周顯得年間拜翰林士),曾患眼疾,幾乎失明,有一位良醫勸他常食羊眼,不久眼疾痊癒。從此竇儼終生食用羊眼,眼疾未再犯,其家人稱為“雙暈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學士羹
  • 拼音:xué shì gēng
  • 注音:ㄒㄩㄝˊ ㄕㄧˋ ㄍㄥ
  • 詞語解釋:羊眼羹
學士羹,[詞語解釋],明目佳肴,來歷,製作工藝,操作要領,

學士羹

(學士羹)
拼音:xué shì gēng
注音:ㄒㄩㄝˊ ㄕㄧˋ ㄍㄥ

[詞語解釋]

即羊眼羹。 宋 陶谷 《清異錄·學士羹》:“ 竇儼 嘗病曰,幾喪明。得良醫愈之,勸令頻食羊眼。 儼 遂終身食之。其家名‘雙暈羹’,世人有呼‘學士羹’者。”

明目佳肴

來歷

世人因他官拜翰林學士,故稱“學士羹”。據孫思邈《千金食:治》中講,羊眼“主治目赤,可爆乾為末點之”。看來,羊眼確有其名目的功能。當代仿製的“學士羹”以羊眼為主料,配以香菇、冬筍等燉製而成。特點是湯鮮味濃,羊眼脆嫩,並具有主風眩、補瘦疾等食療作用。

製作工藝


原料:熟羊眼8隻,水發香菇25克,冬筍40克,蘑菇25克,醬油10克,精鹽7克,味素3克,料酒10克,香菜5克,雞湯750克,蔥2克,姜2克,蒜2克,濕澱粉25克。
切配:羊眼洗淨煮透,香菇、冬筍、蘑菇切成象眼片,用水焯透,香菜切成末。
烹調:鍋內加底油燒熱,下蔥姜蒜末熗鍋,加清湯,放入羊眼,加料酒、精鹽、味素、醬油等,燒開後撇去浮沫,勾米湯芡,倒入海碗內,淋香油,撒上香菜即成。

操作要領

1、羊眼要預熟入味;
2、口味要清淡;
3、恰當掌握芡汁的濃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