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郁(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院長)

孫郁(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院長)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孫郁(1957-),本名孫毅,遼寧大連人。1988年畢業於瀋陽師範學院(現瀋陽師範大學)中文系,文學碩士。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魯迅研究會會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做過知青、文化館館員、記者。2002年到魯迅博物館主持工作並擔任北京魯迅博物館館長。2009年起任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院長。20世紀70年代開始文學創作,80年代起轉入文學批評和研究,長期從事魯迅和現當代文學研究。《魯迅研究月刊》主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副主編。主要著作有《革命時代的士大夫——汪曾祺閒錄》、《魯迅憂思錄》、《魯迅與周作人》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郁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57年
  • 職業:院長
  • 畢業院校瀋陽師範學院
個人簡介,主要專著,教授課程,重要獲獎,主要學術兼職,代表性論文,科研項目,教育背景,工作經歷,研究方向,教授課程,主要學術兼職,代表性論文,科研項目,主要論文成果,報紙上的論文成果,

個人簡介

孫郁,本名孫毅,1957年出生於大連。1988年畢業於瀋陽師範學院(現瀋陽師範大學)中文系,文學碩士。曾做過知青、文化館館員、記者。80年代末在魯迅博物館研究室工作;90年代初調到《北京日報》文藝部做副刊編輯達十年之久;2002年到魯迅博物館主持工作並擔任北京魯迅博物館館長。2009年起任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院長。20世紀70年代開始文學創作,80年代起轉入文學批評和研究,長期從事魯迅和現當代文學研究。《魯迅研究月刊》主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副主編。主要著作有《革命時代的士大夫——汪曾祺閒錄》、《魯迅憂思錄》、《魯迅與周作人》、《魯迅與胡適》、《魯迅與陳獨秀》、《周作人和他的苦雨齋》、《張中行傳》等;主編《回望魯迅叢書》、《回望周作人叢書》、《倒向魯迅的天平》、《被褻瀆的魯迅》、《苦境:中國近代文化怪傑心錄》等。
孫郁

主要專著

(1)魯迅遺風錄,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6)
(2)《魯迅與俄國》,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
(3)《民國文學十五講》,陝西人民出版社(2015)
(4)《革命時代的士大夫——汪曾祺閒錄》,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4)
(5)《寫作的叛徒》,海豚出版社(2013)
(6)《文人的胡同》,江蘇文藝出版社(2013)
(7)《魯迅憂思錄》,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8)《走不出的門》,山西人民出版集團(2011)
(9)《張中行別傳》,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
(10)《魯迅與陳獨秀》,貴州人民出版社(2009)
(11)《在民國》,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
(12)《魯迅與胡適》,長江文藝出版社(2007)
(13)《百年苦夢》,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14)魯迅書影錄,東方出版社(2004)
(15)周作人和他的苦雨齋,人民文學出版(2003)
(16)文字後的歷史,春風文藝出版(2001)
(17)《魯迅與周作人》,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

教授課程

中國現代文學史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專題
魯迅與現代中國

重要獲獎

第二屆汪曾祺散文獎(2018)
《魯迅與俄國》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2014)
第十二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文學評論家”獎(2014)
《十月》創刊35年最具影響力作品獎(2013)
第三屆中國大學出版社優秀圖書獎優秀學術著作二等獎(2013)
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圖書獎提名獎(2011)
第九屆《十月》文學獎(散文獎)(2011)
首屆“當代中國文學批評家獎”(2008)
2018年11月,獲得第五屆“朱自清散文獎”。

主要學術兼職

中國魯迅研究會會長(2017~)
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
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

代表性論文

(1)《周氏兄弟筆下的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3期
(2)《在魯迅的暗區里》,《讀書》,2009年第6期
(3)《魯迅話語的緯度》,《魯迅研究月刊》,2011年第2期
(4)《魯迅:對生存隱秘的凝視》,《天津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4期
(5)《從聊齋筆意到狂放之舞》,《文藝研究》,2011年第8期
(6)《私人語境裡的魯迅》,《新文學史料》,2012年第1期
(7)《魯迅對馬克思主義批評觀的另一種理解》,《當代作家評論》,2012年第4期
(8)《莫言:一個時代的文學突圍》,《當代作家評論》,2013年第1期
(9)《魯迅與果戈理遺產的幾個問題》,《文學評論》,2012年第3期
(10)《魯迅與列寧主義的幾個問題》,《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3年第8期
(11)《無意義的意義》,《文藝研究》,2014年3期

科研項目

《魯迅俄文藏品與俄譯本藏品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2011)

教育背景

1981年畢業於瀋陽師範學院,獲文學學士學位
1988年畢業於瀋陽師範學院,獲文學碩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88年至1992年在北京魯迅博物館工作,任館員、副研究館員;
孫郁孫郁
1992年至2002年在《北京日報》文藝部工作,任副編審、編審、文藝部副主任,《文藝周刊》主編;
2002年至2009在魯迅博物館工作,任副館長、館長;
2006年起在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兼課,開設“胡適研究”、“魯迅研究”等課程;
2009年起任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院長。

研究方向

(1)魯迅研究
(2)中國現代文化與文學研究
(3)當代作家作品研究

教授課程

(1)中國現代文學史(本科生)
(2)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專題(研究生)
(3)魯迅與現代中國(中國大學視頻公開課)

主要學術兼職

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
北京市作家協會副主席(2018~)
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
中國魯迅研究會會長
中國圖書評論學會副會長
《魯迅研究月刊》主編

代表性論文

(1)《我們應如何運用古代文論的遺產》,《文藝爭鳴》2015年第8期
(2)《魯迅的暗功夫》,《文藝爭鳴》2015年第5期
(3)《蕭紅與黑土地上的亡靈們》,《小說評論》2015年第3期
(4)《國語()漢字()國語文討論的再思考》,《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2期
(5)《魯迅:爭論中的選擇》,《小說評論》2015年第2期
(6)《魯迅的語詞之“力”》,《讀書》2015年第3期
(7)《魯迅與俄羅斯的鏡子》,《小說評論》,2015年第1期
(8)《魯迅:對“終結”的渴望》,《魯迅研究月刊》2014年第12期
(9)《提問者史鐵生》,《文藝爭鳴》2014年第12期
(10)《黃宗羲與民主啟蒙之關係》,《中國圖書評論》2014年12期
(11)《左右之間的對視》,《小說評論》2014年第6期
(12)《尋找概念之外的遺存》,《讀書》2014年第11期
(13)《對話中的魯迅》,《學術月刊》2014年第10期
(14)《當代文壇的“汪迷”們》,《小說評論》2014年第5期
(15)《向母語致敬:域外華人寫作的空間》,《文藝爭鳴》2014年第8期
(17)《凝視“土地的黃昏”》,《小說評論》2014年第4期
(18)《走進象牙塔里的魯迅研究》,《文藝爭鳴》2014年第5期
(19)《孫犁的魯迅遺風》,《新文學史料》2014年第2期
(20)《今文的起落》,《小說評論》2014年第3期
(21)《脆弱的蘆葦》,《小說評論》2014年第2期
(22)《無意義的意義》,《文藝研究》2014年第3期
(23)《為靈魂而哭泣》,《小說評論》2014年第1期
(24)《聆聽者》,《當代作家評論》2013年第6期
(25)《明末遺民申涵光》,《讀書》2013年第10期
(26)《關於<舊雲新影>》,《當代作家評論》2013年第5期
(27)《閻連科的“神實主義”》,《當代作家評論》2013年第5期
(28)《<野草>研究的經脈》,《魯迅研究月刊》2013年第7期
(29)《魯迅與列寧主義的幾個問題》,《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3年第8期
(30)《瞿秋白對魯迅的影響》,《東吳學術》2013年第4期
(31)《<帶燈>的閒筆》,《當代作家評論》2013年第3期
(32)《魯迅與果戈理遺產的幾個問題》,《文學評論》2013年第3期
(33)《莫言:一個時代的文學突圍》,《當代作家評論》2013年第1期
(34)《文體家的小說與小說家的文體》,《文藝爭鳴》2012年第11期
(35)《在德()俄版畫之間》,《讀書》2012年第9期
(36)《寫作的叛徒》,《讀書》2012年第6期
(37)《魯迅對馬克思主義批評觀的另一種理解》,《當代作家評論》2012年第3期

科研項目

《魯迅俄文藏品與俄譯本藏品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2011)

主要論文成果

⒈《陳獨秀:我們如何表達》,《中國圖書評論》,2009年4月。
⒉《東洋的風》,《書城》,2009年5月。
⒊《關於王冶秋》,《海內與海外》,2009年4月。
⒋《廢名的讀詩法》,《詩刊》,2009年7月。
⒌《果戈理之音》,《博覽群書》,2009年3月。
⒍《關於周立民》,《南方文壇》,2009年3月。
⒎《在魯迅的暗區里》,《讀書》,2009年6月
⒏《“臨淵不羨魚”——記張中行》,《同舟共進》,2009年2月
⒐《近三十年的散文》,《當代作家評論》,2009年2月。
⒑《讀一部書稿有感》,《前線》,2009年3月。
⒒《張中行:在周氏兄弟之間》,《讀書文摘》,2009年4月。
⒓《北平苦雨中的張中行》,《新文學史料》,2009年1月。
⒔《近三十年的散文》,《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1月。
⒕《魯迅研究的幾個問題》,《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1月。
⒖《李鴻章舊影》,《前線》,2009年1月。
⒗《關於苦雨齋群落》,《群言》,2009年4月。
⒘《老舍的魯迅觀》,《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2月
⒙《神刀顏仲》,《博覽群書》,2009年1月。
⒚《薩滿神意》,《博覽群書》,2009年2月。
⒛《“儒風”雜說》,《前線》,2008年3月。
21.《文人的分與合》,《中國圖書評論》,2008年2月。
22.《詩文之道》,《書城》,2008年4月。
23.《從“度苦”到“順生”》,《讀書》,2008年8月。
24.《魯迅與陳獨秀的朋友圈》,《海內與海外》,2008年8月。
25.《博物館學的拓荒者》,《前線》,2008年9月。
26.《難以言說的魯迅》,《語文建設》,2008年9月。
27.《魯迅的情趣與操守》,《學習博覽》,2008年11月。
28.《魯迅畫像的種類》,《海內與海外》,2008年11月。
29.《三十年的思與想》,《文藝研究》,2008年12月.
30.《自己的空間》,《當代作家評論》,2008年6月。
31.《張中行:在周氏兄弟之間》,《博覽群書》,2008年10月。
32.《顧隨的眼光》,《檔案天地》,2008年12月。
33.《近三十年散文掠影》,《博覽群書》,2008年12月。
34.《平生一片心還待故人來——張中行和他的同時代友人》,《新華文摘》,2008年第22期。
35.《活著的思想》,《前線》,2007年3月。
36.《魯迅與周作人》,《西部》,2007年5月。
37.《戲劇的冷熱》,《前線》,2007年6月。
38.《木心之旅》,《讀書》,2007年7月。
39.《汪曾祺片影》,《當代作家評論》,2007年4月。
40.《讀書人的偏食》,《書摘》,2007年3月。
41.《我們與魯迅的距離》,《前線》,2007年9月。
42.《唐弢:未完成的雕像》,《書摘》,2007年6月。
43.《儒的是與非》,《中國圖書評論》,2007年8月。
44.《日光下的魔影——<;日光流年>;、<;受活>;、<;丁莊夢>;讀後》,《當代作家評論》,2007年5月。
45.《胡適:在文學改良的理論與實踐之間》,《中國圖書評論》,2007年5月。
46.《“沙家浜”的記憶》,《前線》,2007年12月。
47.《魯迅、周作人恩怨揭秘》,《名人傳記(上半月)》,2007年11月。
48.《魯迅是一條奔流不息的河》,《紀實》,2007年3月。
49.《勿忘歷史》,《前線》,2006年2月。
50.《關於周作人》,《南方文壇》,2006年2月。
51.《文學史的深與淺——兼評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中國圖書評論》,2006年3月。
52.《譯介之魂》,《中國圖書評論》,2006年4月。
53.《賈平凹的道行》,《當代作家評論》,2006年3月。
54.《學者的良知與市儈的手段》,《讀書》,2006年6月。
55.《布道者李何林》,《當代作家評論》,2006年5月。
56.《作家,是屬於時代的——“賈平凹作品學術研討會”發言摘要》,《當代作家評論》,2006年5月。
57.《批評里的人生》,《南方文壇》,2006年5月
58.《閱讀印象》,《中國圖書評論》,2006年9月。
59.《莫言:與魯迅相逢的歌者》,《當代作家評論》,2006年6月。
60.《建館五十周年致辭》,《魯迅研究月刊》,2006年12月。
61.《被淹沒的文字》,《前線》,2005年2月。
62.《寫作的姿態》,《文藝研究》,2005年2月。
63.《茅盾文學獎:在期待與遺憾之間》,《當代作家評論》,2005年4月。
64.《文人的戰爭“關”》,《北京觀察》,2005年8月。
65.《韓國的熱情——<;韓國魯迅研究論文集>;序》,《當代作家評論》,2005年6月。
66.《非文學寫作中的巴金》,《北京觀察》,2005年12月。
67.《懷疑精神》,《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5年11月。
68.《陳獨秀的隨筆》,《海燕》,2005年6月。
69.《“克隆”的力量》,《前線》,2004年2月。
70.《在凡聖之間建立一種理想的精神——關於易洪斌的<;凡聖之間>;》,《文藝爭鳴》,2004年2月。
71.《多少春秋,總上心頭》,《讀書》,2004年2月。
72.《倒向魯迅的天平》,《東嶽論叢》,2004年2月。
73.《救救母語》,《前線》,2004年5月。
74《民間收藏與史料整理》,《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4年3月
75.《孤桐老影》,《讀書》,2004年8月。
76.《張國燾筆下的陳獨秀》,《炎黃春秋》,2004年9月。
77.《<;魯迅書影錄>;後記》,《魯迅研究月刊》,2004年9月。
78.《讀讀想想》,《南方文壇》,2004年6月。
79.《篇目輯覽》,《新華文摘》,2004年第13期。
80.《周作人的審美追求與現代社會之牴牾》,《天津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年4月。
81.《老舍:死去的與再生的》,《北京紀事》,2004年2月。
82.《京派與京味兒的變遷》,《北京觀察》,2004年1月。
83.《劉慶邦:在溫情與冷意之間》,《北京觀察》,2004年5月。
84.《前塵舊影》,《群言》,2004年10月。
85.《夜鳥》,《雜文選刊(上半月版)》,2004年5月。
86.《魯迅的余影》,《雜文選刊(上半月版)》,2004年12月。
87.《韋公衡——繪畫生命的綠洲》,《海燕》,2004年2月。
88.《錢理群:在魯迅的背影里》,《當代作家評論》,2003年1月。
89.《苦雨齋舊痕》,《當代作家評論》,2003年1月。
90.《<;周作人和他的苦雨齋>;引子》,《魯迅研究月刊》,2003年6月。
91.《始自於隆隆終至於默默》,《讀書》,2003年8月。
92.《相聲里的胡鬧》,《前線》,2003年3月。
93.《關於<;求疵與廢話>;》,《新聞出版交流》,2003年2月。
94.《俄蘇文化影子下的魯迅》,《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2003年3月。
95.《延伸的文學》,《北京觀察》,2003年11月。
96.《沈尹默的詩文》,《群言》,2003年3月。
97.《評獎委員會對獲獎論文評語》,《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3年3月。
98.《周作人散議》,《海燕》,2003年7月。
99.《孫犁:寂寞的碑文》,《書摘》,2003年10月。
100.《周氏兄弟筆下的北京》,《書城》,2003年12月。
101.《赤色記憶》,《當代作家評論》,2002年4月。
102.《陸天明的另一面》,《當代作家評論》,2002年6月。
103《周作人談胡適》,《魯迅研究月刊》,2002年1月。
104.《中斷的鏈條》,《讀書》,2002年1月。
105.《兼而得之?》,《讀書》,2002年12月。
107.《雜感家的哀嘆》,《雜文選刊》,2002年10月。
108.《文字後的歷史》,《當代作家評論》,2001年1月。
109.《旁觀者的敘述》,《當代作家評論》,2001年2月。
110.《“士”的進退》,《當代作家評論》,2001年2月。
111.《當代文學中的周作人傳統》,《當代作家評論》,2001年4月。
112.《文體的隱秘》,《當代作家評論》,2001年5月。
113.《魯迅眼裡的北京》,《魯迅研究月刊》,2001年7月。
114.《士的進退》,《讀書》,2001年1月。
115.《往者難追》,《讀書》,2001年4月。
116.《周作人研究點滴》,《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3月。
117.《<;北大之父蔡元培評論>;小輯<;北大之父蔡元培>;漫議》,《當代作家評論》,2000年2月。
118.《<;歇馬山莊>;略談》,《當代作家評論》,2000年5月。
119.《算是求疵》,《魯迅研究月刊》,2000年7月。
120.《自由的書寫者》,《讀書》,2000年5月。
121.《魯迅三題》,《前線》,2000年6月。
122.《學理的貧困》,《前線》,2000年11月。
123.《學術史背後的人生》,《北京觀察》,2000年10月。
124.《偏執的真人》,《讀書》,1999年11月。
125.《詩化教育》,《教育藝術》,1999年1月。
126.《五十年代話題》,《北京觀察》,1999年1月。
127.《“士”的話題》,《北京觀察》,1999年9月。
128.《偶記二篇》,《北京文學(精彩閱讀)》,1999年2月。
129.《通往哲學的路──讀史鐵生》,《當代作家評論》,1998年2月。
130.《林斤瀾片議》,《當代作家評論》,1998年5月。
131.《鬼氣?血氣?正氣》,《魯迅研究月刊》,1998年3月。
132.《立人的途徑》,《魯迅研究月刊》,1998年4月。
133.《費孝通:鄉土情懷》,《社會科學輯刊》,1998年2月。
134.《第三種批評》,《文學自由談》,1998年4月。
135.《李輝的現代文學研究》,《中國圖書評論》,1998年6月。
136.《它呼應著一個遠去的文明──讀“故土叢書”》,《中國圖書評論》,1998年7月。
137.《關於梁漱溟》,《書屋》,1998年2月。
138.《魯迅?曹雪芹及“顯學”》,《新聞與寫作》,1998年4月。
139.《讀<;二十五世紀的人>;》,《當代》,1998年4月。
140.《余時書話》,《博覽群書》,1998年7月。
141.《說“紅學”》,《海燕》,1998年12月。
142.《古魄新魂》,《當代作家評論》,1997年4月。
143.《“遺民”陳寅恪》,《當代作家評論》,1997年4月。
144.《錢鐘書識略》,《當代作家評論》,1997年6月。
145.《王蒙:從純粹到雜色》,《當代作家評論》,1997年6月。
146.《難廢的古文》,《新聞與寫作》,1997年11月。
147.《批評的“隔”》,《中國黨政幹部論壇》,1997年11月。
148.《胡適的序跋》,《中國圖書評論》,1997年1月。
149.《遠看董橋》,《中國圖書評論》,1997年2月。
150.《王國維》,《中國圖書評論》,1997年4月。
151.《章太炎一瞥》,《中國圖書評論》,1997年5月。
152.《關於韓小蕙》,《中國圖書評論》,1997年6月。
153.《楊義和他的<;中國古典小說史論>;》,《中國圖書評論》,1997年7月。
154.《<;流年碎影>;印象》,《理論與創作》,1997年6月。
155.《錢鐘書的“隱”趣》,《北京觀察》,1997年10月。
156.《我的“批評觀”》,《藝術廣角》,1997年5月。
157.《我寫我自己》,《藝術廣角》,1997年5月。
158.《另一種思路——關於<;第二草國>的思考》,《當代作家評論》,1992年5月。
159.《20世紀中國文人心態掃描——<;百年苦夢>;後記》,《群言》,1997年9月。
160.《胡適詩話》,《博覽群書》,1997年1月。
161.《魯迅與周作人》,《博覽群書》,1997年11月。
162.《尋找往事》,《博覽群書》,1997年5月。
163.《誰為農民寫作》,《文化月刊》,1997年10月。
164.《晚鐘聲里的預言》,《當代作家評論》,1996年3月。
165.《從雜感的詩到詩的雜感——邵燕祥與他的時代》,《當代作家評論》,1996年4月。
166.《當代文學與魯迅傳統──作於魯迅逝世六十周年》,《當代作家評論》,1996年5月。
167.《<;魯迅書話>;後記》,《魯迅研究月刊》,1996年2月。
168.《賀<;中國人氣質>;出版》,《魯迅研究月刊》,1996年5月。
169.《苦夢──魯迅周作人世界之一瞥》,《魯迅研究月刊》,1996年8月。
170.《蒙科學之澤——魯迅收藏自然科學圖書研究》,《社會科學輯刊》,1996年1月
171.《尺度》,《中國黨政幹部論壇》,1996年9月。
172.《黃裳》,《中國圖書評論》,1996年1月。
173.《唐弢的書話》,《中國圖書評論》,1996年2月。
174.《豐子愷》,《中國圖書評論》,1996年3月。
175.《許壽裳》,《中國圖書評論》,1996年4月。
176.《趙頫孟的詩文》,《中國圖書評論》,1996年5月。
177.《關於王英琦》,《中國圖書評論》,1996年6月。
178.《彼岸的聲音》,《讀書》,1992年4月。
179.《新舊之間——魯迅藏書一瞥》,《中國圖書評論》,1996年7月。
180.《艾青》,《中國圖書評論》,1996年8月。
181.《龔自珍》,《中國圖書評論》,1996年9月。
182.《阿英書話》,《中國圖書評論》,1996年10月。
183.《葉聖陶》,《中國圖書評論》,1996年11月。
184.《身後的寂寞》,《讀書》,1996年5月。
185.《“被近代化”的文化互證》,《讀書》,1996年11月。
186.《魯迅的“隱筆”》,《新聞與寫作》,1996年12月。
187.《黃裳其人其文》,《群言》,1996年6月。
188.《鄉俗》,《博覽群書》,1996年6月。
189.《史家的感覺》,《博覽群書》,1996年3月。
190.《張中行論》,《當代作家評論》,1995年4月。
191.《歷史的宿命──王曉明與他的文學批評》,《當代作家評論》,1995年5月。
192.《人間屑語──關於素素的散文》,《當代作家評論》,1995年5月。
193.《“在對象世界中體驗自我的生命”——趙園的學術品味和個性》,《社會科學戰線》,1995年5月。
194.《散文家種種——1994年散文創作略識》,《中國圖書評論》,1995年1月
195.《話說孫犁》,《中國圖書評論》,1995年3月。
196.《讀解宗璞》,《中國圖書評論》,1995年8月。
197.《舊詩雜記》,《中國圖書評論》,1995年12月。
198.《其淡如水》,《讀書》,1995年10月。
199.《“新體驗小說”之體驗》,《北京文學(精彩閱讀)》,1995年2月。
200.《<;黑鳳冠>;三人談》,《北京文學(精彩閱讀)》,1995年9月。
201.《真假“閒適”》,《博覽群書》,1995年6月。
202.《波普爾的自信》,《博覽群書》,1995年12月。
203.《劉恆和他的文化隱喻》,《當代作家評論》,1994年3月。
204.《焦慮的自我意識》,《魯迅研究月刊》,1994年1月。
205.《<;被褻讀的魯迅>;後記》,《魯迅研究月刊》,1994年11月。
206.《難寫的傳記》,《中國圖書評論》,1994年5月。
207.《拖著歷史的長影》,《讀書》,1994年8月。
208.《痛感與智慧》,《中國健康月刊》,1994年10月。
209.《王英琦:遺失中的尋找者》,《當代作家評論》,1993年2月。
210.《人格的寓言》,《文學自由談》,1993年2月。
211.《未完成的雕像——評唐弢的<;魯迅傳>;》,《讀書》,1993年4月。
212.《林非的治學與創作》,《當代文壇》,1992年5月。
213.《魯迅與“西方馬克思主義”美學》,《魯迅研究月刊》,1992年2月。
214.《作為詩人的魯迅》,《魯迅研究月刊》,1992年7月。
215.《周作人的審美追求與現代社會之牴牾》,《天津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年4月。
216.《“摩羅”精神下的“吶喊”——魯迅早期創作之一瞥》,《齊魯學刊》,1992年5月。
217.《探索者的精神形象——<;野草>;論》,《社會科學輯刊》,1992年5月。
218.《<;海土>;的意義》,《當代作家評論》,1992年1月。
219.《“綠風土”:張承志的聖火》,《當代作家評論》,1992年5月。
220.《彼岸的聲音》,《讀書》,1992年4月。
221.《沉重的穿越》,《讀書》,1992年8月。
222.《魯迅翻譯思想之一瞥》,《魯迅研究月刊》,1991年6月。
223.《巴金——現代中國的感傷主義者》,《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2月。
224.《徐星小說的精神走向》,《當代作家評論》,1991年2月。
225.《王充閭散文的精神追求》,《社會科學輯刊》,1990年1月。
226.《魯迅改造國民性思想的歷史意義》,《齊魯學刊》,1990年3月。
227.《汪曾祺的魅力》,《當代作家評論》,1990年6月。
228.《魯迅筆下的少年世界》,《魯迅研究月刊》,1989年7月。
229.《魯迅與巴金》,《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年4月。
230.《從巴金的“自審意識”說開去》,《當代作家評論》,1988年2月。
231.《劉再復與巴金》,《當代作家評論》,1988年3月。
232.《魯琪初期的詩歌創作》,《社會科學輯刊》,1988年2月。
233.《從生命價值的確立到人格的自我完善——巴金創作的心靈歷程》,《文學評論》,1988年3月。
234.《在毀滅中搏生——評陸天明的<;桑那高地的太陽>;》,《文學自由談》,1987年5月。
235.《茅盾初期小說的苦惱意識》,《文學評論》,1987年4月。

報紙上的論文成果

時間:2000-2009
⒈《不同的文學史》,《中華讀書報》,2000年11月8日。
⒉《追趕太陽的尋夢者》,《北京日報》,2001年7月15日。
⒊《魯迅的遺墨》,《人民日報》,2001年8月11日。
⒋《述說魯迅的文本史及其另一面》,《中國圖書商報》,2001年10月18日。
⒌《感性化的奇特歷史》,《中國教育報》,2001年11月1日。
⒍《能樂里的哲學》,《北京日報》,2001年3月31日。
⒎《在“為己”與“為人”之間》,《光明日報》,2002年6月26日。
⒏《孫犁:寂寞的碑文》,《北京日報》,2002年7月21日。
⒐《受傷的漢語》,《北京日報》,2002年8月11日。
⒑《被激活的記憶》,《文匯報》,2002年12月6日。
⒒《尋找另一個世界》,《北京日報》,2003年3月16日。
⒓《反角色的書寫》,《中華讀書報》,2003年3月26日。
⒔《陳師曾的妙筆》,《文匯報》,2003年5月9日。
⒕《臺靜農的氣韻》,《北京日報》,2003年7月13日。
⒖《生肖里的學問》,《北京日報》,2003年9月14日。
⒗《陳獨秀晚年信札》,《中華讀書報》,2003年10月8日
⒘《惦念的力量》,《中華讀書報》,2003年12月31日。
⒙《博物館:何時融入我們的生活?》,《北京日報》,2004年5月30日。
⒚《關於“保衛魯迅”》,《天津日報》,2004年6月22日。
⒛《什麼人在閱讀周作人》,《中國圖書商報》,2004年8月27日。
21.《在變與不變中的周揚》,《中華讀書報》,2004年10月27日。
22.《美國的語文書》,《中華讀書報》,2005年3月9日。
23.《茅盾文學獎:在期待與遺憾之間》,《南方周末》,2005年12月20日。
24.《魯迅與東亞的起點》,《文藝報》,2005年5月12日。
25.《民國文人的趣味與操守》,《南方周末》,2006年10月17日。
26.《紀念魯迅的方式》,《北京日報》,2006年10月17日。
27.《語文課本的“信”與“疑”》,《北京日報》,2007年9月10日。
28.《在讀字的同時有讀史的快慰》,《文匯報》,2008年1月19日。
29.《在平凡之中百轉千回》,《文匯報》,2008年3月8日。
30.《王元化:從左翼青年到書齋宿儒》,《北京日報》,2008年5月26日。
31.《關於互為主體》,《光明日報》,2009年4月25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