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諫聲

孫諫聲

孫諫聲(1883—1912),山東省諸城市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1900年入山東武備學校,先後學習雷電、測繪兩科,歷時六載。1906年,任營口標學校講席,攜家眷前往。1908年,由於其組織鐵血會,被學校偵知,欲將其逮捕,孫諫聲只好躲避到瀋陽,在清軍十二鎮陳統制下做幕客。辛亥武昌起義後,孫諫聲和胡鄂公等人策劃在北方舉義回響革命。1911年11月14日,孫諫聲會同清軍79標123營在灤州起義,被推舉為財政部長,1912年1月,起義失敗,不幸被俘,壯烈犧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諫聲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東省諸城市
  • 出生日期:1883年
  • 逝世日期:1912年
  • 職業:革命家
  • 畢業院校:山東武備學校
  • 信仰:三民主義
  • 主要成就:領導灤州起義
  • 代表作品:《鑒我軒雜記》
基本信息,個人簡介,灤州起義,

基本信息

姓 名:孫諫聲
性 別:男
民 族:漢族
籍 貫:山東諸城
出生年月:1883年
犧牲日期:1912年

個人簡介

孫諫聲(1883—1912),山東省諸城市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少年喪父,事母以孝聞。家貧無力就學,以官費入縣立高國小校。1900年秋,英、美、德、法等八國聯軍破北京時,孫諫聲正在私塾讀書,聞訊大憤,遂棄文就武,入山東武備學堂,先是肄業雷科,後又改學測繪科, 前後在該校就學總共6年時間。
孫諫聲孫諫聲

灤州起義

1906年夏,孫諫聲膺任營口標學堂講席,遂與其母及妻一同前往營口。
1908年冬,與丁開嶂等倡立鐵血會於營口。其事被學校——營口標學堂總辦某得知,擬予逮捕懲治。他事先得知訊息,乃避走瀋陽,投入清陸軍新軍第二十鎮統制陳宦麾下,任該鎮隊官,排長,後由隨營學堂畢業升充連長。孫諫聲在軍中與該鎮一部分下級軍官秘密聯絡,鼓吹革命,不到一年時間,團結同志百餘人。
1911年,清軍大舉南調,第二十鎮全部由奉天調關內,統制張紹曾應大多數下級軍官及廣大士兵要求回響革命,並要求清政府實行立憲。清廷迫於革命形勢的壓力,一方面假意表示願實行立憲,並於11月3日頒布憲法信條十九條,但接著於11月6日即解除了張紹曾第二十鎮統制的職務,授他為宣撫大臣,讓其赴長江一帶,對鄂軍進行宣撫工作。張紹曾打算約孫諫聲同赴漢口,以資襄助,孫諫聲亦欲南下,以便與革命軍取得聯繫,作為革命軍內援。當時,因軍中同志壯懷激切,欲即日回響武昌起義,事泄,孫諫聲等10餘人逃亡,隨同張紹曾去漢口之事未成。此後,他乃由灤州赴秦皇島,乘船返里,典賣田園廬舍,率其弟孫樹聲復去天津,與湖北軍政府駐京、津一帶全權代表胡鄂公共同策劃京、 津、保、灤、通各地革命進行步驟。11月30日,天津的同志於老西開吉祥里9號開會,擬成立津軍司令部,孫諫聲被推為司令。12月初,由胡鄂公主持,在天津北洋醫學堂召開了一個京、津、保、灤、通、石家莊各地革命同志代表會,到會同志一致議決皆加入同盟會,並決定設鄂軍代表辦事處於天津,設京、津、保、灤、通、石家莊總指揮處。總指揮由鄂軍代表兼領,下分秘書處及參謀、軍事、交通、聯絡四部,孫諫聲為參謀部長。與此同時,孫諫聲還代表鐵血會集體加入了同盟會。
1911年12月30日,灤州起義軍發出主張共和的通電,並電請天津同志派人赴灤指導革命,組織政府等。駐天津的北方革命協會接電後,決定派孫諫聲、陳濤偕同白毓昆熊朝霖等10餘人分批前往。
1912年1月1日,孫諫聲、陳濤等到達灤州。次日,即中華民國元年1月2日,灤州起義軍遂公開宣布獨立,正式成立北方革命軍政府,推舉王金銘為大都督, 孫諫聲為軍務部長兼理財部長,並領永遵各屬司令官事。1月4日下午5時許,正當孫諫聲等起義軍領導人擬率隊登車直搗京津時,第三營管帶張建功突率所部據城叛變,頓時以猛烈火力向起義軍官兵射擊。孫諫聲在軍政府都督王金銘統一指揮下,與隊官葛盛臣統其所部拒戰於灤城北門外,以掩護其他起義軍繼續登車西進,直取天津。由於寡不敵眾,被清軍包圍數重,葛盛臣中彈倒地,槍彈既盡,士卒死者過半,孫諫聲猶大呼前進,手持利刃,殺傷敵軍十幾名,力竭被執。
孫諫聲臨刑時面不改色,意氣自如,敵人因其英勇,對他特別仇恨,槍殺後,又割其頭,剖腹取心,遍啖其軍士。事後,同志覓其遺骸厝之,次年春,家人將其櫬骨移歸故里。孫諫聲生前工詩善文,著有詩1卷,《鑒我軒雜記》若干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