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競昊

孫競昊

孫競昊,1964年出生,現任浙江大學歷史學系教授。華東師範大學學士,華東師範大學、孟菲斯大學碩士,多倫多大學博士。主要研究明清時期區域與城市史(側重江南和華北)及其近現代變遷。曾任教於華東師範大學、密西西比大學維多利亞大學等。發表中文論文30篇、英文論文6篇(2篇為AHCI期刊)、參與校譯論著2部、英譯中及中譯英學術文章多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競昊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1964年
  • 職業:現任浙江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 中文論文:30篇
  • 英文論文:6篇(2篇為AHCI期刊)
主要英文論文,主要中文論文,英譯中作品,中譯英作品,

主要英文論文

1. “Interpreting Yan’an Culture.”(解析延安文化)East Asia Forum (年刊), vol. 8 Fall 1999 & vol. 9 Fall 2000。
2. “Resisting Marginalization in Late Qing China: Local Dynamics in Jining's Initial Modern Transformation, 1881-1911.” (阻滯邊緣化:清末濟寧現代轉型之初的地方動力) 2009年9月發表於East Asia: An International Quarterly, Vol. 26, issue 3。
3. “Building Urban Modernity in Hinterland China: Jining’s Transition during the Early Republic (1912-1937).” (內地的現代城市建設:濟寧在民國時期的變遷) 2010年8月發表於Journal of Asian History, 44-1 (2010) (系A&HCI 期刊)。
4. “Destruction, Survival and Renewal: Jining’s Urban Identity in the Political and Social Storms, 1937-2003.” (摧毀·生存·復興:政治和社會風暴中的濟寧城市認同,1937-2003年) 2010年10月發表於Asian Social Science, Vol. 6, No. 10, 2010。
5. “Crisis, Challenge and Choice: Recent Theoretical Trends of Anti--Modernism and Western Studies in Chinese History.”(危機·挑戰·選擇:近期反現代主義理論潮流與中國歷史研究)2010年12月發表於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Vol. 4, No. 2, 2010。
6. “A Southern Identity in North China: the Making of Jining Urban Culture in the Late Imperial Period.” (北方的一個南方地方屬性:明清時期的濟寧城市文化的形成) 將在2011年12月發表於Late Imperial China, Vo. 32, no. 2。(系A&HCI 期刊)

主要中文論文

{注1:在我1996年底出國前共正式發表了24篇論文,除了2篇在報紙、1篇在年刊外,所刊登的雜誌皆為CSSCI。}
{注2:多半為人大報刊複印中心全文轉載。其中根據其官方網站可查到95年以後的文章,發現95年至97年初共有7篇被轉載;十幾年後回國,2010年發表的2篇也被轉載。}
30、《明前期濟寧崛起的歷史沿革背景和區域生態結構述略》
-------收錄於社科院歷史所《明史研究論叢》第10輯,將在2011年底前出版
29、《後學思潮與當代西方中國歷史研究的若干趨向》
------《東嶽論叢》(雙月刊)已接受,將擇期發表
28、《經營地方:鄭與僑與明清之際的濟寧士紳社會》
------《歷史研究》(雙月刊)2011年第3期
27、《鹽鐵會議的岐異與缺憾:兼論中國古代商人資本的性質和歷史作用》
------《歷史教學問題》 (雙月刊) 2010年第3期。
26、《清末濟寧阻滯邊緣化的現代轉型》
------《清華大學學報》(哲社版) (雙月刊) 2010年第1期
25、《一個北方城市的南方特徵:明清時代濟寧的形成及形態》
------《運河文化研究》2004年第1期 (總第4期)
24、《康有為的公羊三世說及文化顫變意義》
------中國管子學會《管子研究》(季刊)1997年會議特刊
23、 《明清江南勞動力市場結構與性能探析------一項關於僱傭勞動現象的歷史考察》
------湖北社科院《江漢論壇》(月刊)1997年第1期
22、 《明清江南商品經濟與分配結構關係探析》
------上海社科院《史林》(季刊) 1996年第4期
21、 《橫濱的魅力---一部書的成功展示---(日)加藤祜三主編〈橫濱的魅力〉評介》
------“《光明日報》社” 《中華讀書報》(周報)1996年9月25日第6版
20、 《黑船·異變·抉擇》 ------中國社科院《日本學刊》(雙月刊)1996年第3期
19、 《明清江南商品市場經濟結構與市場機制探析》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學報》(雙月刊)1996年第5期
18、 《明清江南地區商人資本市場結構與功能初探-------兼析該地區貨幣財富形態的品性》
------浙江社科院《浙江學刊》(雙月刊)1996年第4期
17、 《商品經濟薰染下的明清文化變遷述略》
------《山東師大學報》(雙月刊)1996年第4期
16、 《“仁”、“兼”辨異------兼論孔、墨之不同歷史命運》
------中國管子學會《管子研究》(季刊)1996年第2期
15、 《第一次國共合作動因探析》
------山東省委黨校《理論學刊》(雙月刊)1996年第2期
14、《新時期以來唯物史觀理論研究述評》(與仲偉民合作)
------中國社科院《史學理論研究》(雙月刊)1995年第3期
13、《明清江南商品經濟與消費結構關係探析》
------曲阜師大《齊魯學刊》(雙月刊)1995年第4期
12、《論明清政治結構和社會組織對江南商品經濟的影響》
------濟南《山東師大學報》(雙月刊)1995年第4期
11、《明清江南地區商品生產結構的市場窺測》
------安徽社聯《學術界》(雙月刊)1995年第3期
10、《商品經濟與齊魯文化散論------兼談俗文化研究》
------中國管子學會《管子學刊》(季刊)1995年第1期
9、《西學·西教·近代化------對教會大學在中國及相關問題的思索》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學報》(雙月刊)1995年第2期
又收入《中國教會大學史論叢》(成都“教會大學與中國現代化”國際研討會專輯)四川聯合大學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
8、《墨子社會政治思想闡釋與平議------兼論墨學的歷史命運》
------上海《歷史教學問題》(雙月刊)1995年第2期
又收入中國墨子學會《墨子研究論叢》(二)(第一屆國際墨學研討會專
輯)山東大學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7、《一種沒有出路的市民文化------讀〈金瓶梅〉的札記和散想》
------中國金瓶梅學會《金瓶梅研究》第四輯(第二屆國際《金瓶梅》研討
會專輯)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7月第1版
6、《明清江南商品經濟發展的前提和研究的方法》
------濟南《山東師大學報》(雙月刊)1992年增刊
5、《朱元璋的君主專制與民本思想》
------上海社聯《探索與爭鳴》(雙月刊)1992年第5期
4、《探索·突破·超越》------安徽社聯《學術界》(雙月刊)1992年第4期
3、《“傳宗”與“接代”》
------中國計畫生育委員會《中國人口報》1992年5月25日第3版
2、《謝天佑關於專制主義統治下的臣民心理的研究》
------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學報》(雙月刊)1991年第5期
1、《試論孔子的中庸思想及其社會悲劇》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學報》(雙月刊)1989年第6期

英譯中作品

Timothy Brook, “The Formation of an Occupation State in Central China, 1937-45.” 譯文:卜正民《1937-45年間長江中下游地區占領下國家的形成》已投《二十一世紀》。
Timothy Brook, “Religion for Confucians: the Buddhism of Dong Qichang, the Christianity of Xu Guangqi.” 譯文:卜正民《儒家士大夫的宗教:董其昌的佛教與徐光啟的基督教》-- 中國學術-2004:5(1)-174-198.
Timothy Brook, “Family Continuity and Cultural Hegemony: The Gentry of Ningbo, 1368-1911.” 譯文:卜正民《家族傳承與文化霸權:1368年至1911年的寧波士紳》--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03:4-92-106.
Timothy Brook, “Government Book Inspection and Book Trade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譯文:卜正民《明清時期的國家圖書檢查與圖書貿易》-- 史林-2003:3.
Timothy Brook, The Confusions of Pleasure: Commerce and Culture in Ming China (Berkeley, Los Angles; Lond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8). 校勘中文譯稿:卜正民新著《縱樂的困惑——明代的商業與文化》北京:三聯,2004.(譯者在“後記”中提到我的校審工作)
Timothy Brook, Praying for Power: Buddhism and the Formation of Gentry Society in Late-Ming China (Cambridge, Mass.: the Council on East Asian Studies, Harvard University, 1993). 校勘中文譯稿:卜正民著《為權力祈禱——佛教與晚明中國士紳社會的形成》南京:江蘇人民,2005.

中譯英作品

為近期The 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翻譯多篇書介/書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