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毓筠

孫毓筠

孫毓筠(1869年—1924年),原名多琪,字竹如,號少侯,又號夬庵,安徽壽州人,民國政要。1906年東渡日本,加入同盟會,任總部庶務部幹事。1907年回國,策動新軍起義,事泄被捕。武昌起義後獲釋,被任為浙江聯軍總部副秘書長、安徽都督。後赴北京,任臨時參議院議員、約法會議議長、參政院參政等職。1915年參與發起籌安會,擁袁復辟。1916年7月被北京政府通緝,後被赦免。1924年應邀赴河南軍務督理胡景翼處,後客死於開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毓筠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安徽壽縣
  • 出生日期1869年
  • 逝世日期1924年
  • 主要成就辛亥革命後任江浙聯軍總部副秘書長
人物生平,為官經歷,

人物生平

1906年在日本加入中國同盟會。同年去南京運動新軍,回響萍瀏醴起義,事泄被捕,判刑五年。
辛亥革命時期是安徽革命黨人的代表人物。
辛亥革命後獲釋,任江浙聯軍總部副秘書長。
1912年3月任安徽都督。同年7月任臨時參議院議員。
1912年8月25日,同盟會等5團體正式改組為國民黨,在北京召開成立大會,出席並 與閻錫山張繼李烈鈞胡瑛王傳炯溫宗堯陳錦濤陳陶遺莫永貞褚輔成松毓楊增新于右任馬君武田桐譚延闓張培爵徐謙、王善荃、姚錫光趙炳麟柏文蔚沈秉堃景耀月虞汝鈞張琴曾昭文蔣翊武陳明遠一起被推舉為參議。
1913年任政治會議議員。1914年任約法會議議長、參政院參政,並組織“憲政研究會”。
1915年以“研究國體問題”為名,與楊度等人發動“籌安會”,以“籌安六君子”之名而聞名全國,為袁世凱帝制鼓吹,並任大典籌備處副處長。
1916年帝制失敗被通緝。
1917年在孫中山領導的“護法運動”中,傾全力反對皖系軍閥,為在安徽民軍反對倪嗣沖反動統治的組織者和領導者。
1918年獲特赦。
1924年到河南軍務督理胡景翼處作客,在開封病逝。

為官經歷

孫家鼐教育思想的影響下,光緒二十九年(1903)五月,在上海成功創辦阜豐麵粉廠的族兄孫多森,以廠命名,在壽州城南街樓巷創辦了私立阜財高等學堂,在壽州引起巨大轟動。33歲的孫毓筠也參加了學堂開學典禮。在回家的路上,他感慨萬千,執意將家產變賣,把所得款項,租借了北街僧格林沁專祠舊址,於次年2月,創辦了壽縣第一所新式啟蒙教育學堂——蒙養初等學堂,孫毓筠自任堂長,並聘請了多名年輕教師,當年學堂就招收了九十名學生,拉開了壽州新式教育序幕。孫毓筠傾其家財,執著參加國民革命的舉動,一時傳為佳話,成為許多人仰慕的英雄。由於孫毓筠興辦新式學堂,傳播革命思想,為當局所不容,隨時都有被逮捕、甚至遭到暗殺的危險。為了避難,在徵得祖叔孫家鼐同意的情況下,舉家遷居到日本避難留學。
光緒二十九年(1904)春,孫毓筠偕同妻子汪珏及16歲的大兒子孫樺、14歲的小兒子孫樳來到日本。孫毓筠東渡日本求學後,壽州城的蒙養初級學堂,便交由孫傳瑗、湯葆明等幾個年輕教師打理。在東京,孫毓筠拜見了孫中山,並於光緒三十年(1905)加入同盟會。孫毓筠疏財仗義,在同盟會開展革命活動缺乏資金的情況下,他慷慨捐款10萬銀元充作革命經費,贏得孫中山及同盟會的尊重,大家推舉他為同盟會庶務總幹事,並任安徽留日學生支部長。他追隨孫中山,捐盡家產,盛倡革命的舉動,聲名鵲起,在同盟會中享有崇高威望而聞名全國。
1906年,國內革命形勢迅速發展,同盟會會員分頭深入到各地,秘密成立組織,發展黨員。本來孫毓筠計畫留在日本協助孫中山指揮全國革命的,由於年輕人革命熱情高漲,又經不起朝昔相處的同鄉們一致要求其回國一塊大幹一場的勸說,為了打擊清朝統治者,他毅然放棄同盟會庶務總幹事這一僅次於總理的職務,決定回國開展革命活動。孫中山總理批准了他的請求,還在東京自寓所為他設宴餞行。回國後,孫毓筠因謀劃刺殺兩江總督端方失敗而被捕入獄,直到辛亥革命被解救出獄。
1911年12月2日,南京光復,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因孫毓筠是辛亥革命時期安徽革命黨人的代表人物,在革命黨人心中是泰斗級的人物。孫中山念及孫毓筠的表現、功勞及其威望,安排其就任江浙聯軍總部副秘書長。1912年2月,南北議和告成後,孫中山辭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此時,安徽政界一致推舉孫毓筠為都督,得到袁世凱得認可,遂任命孫毓筠為安徽皖督兼民政局長,他上任三個月後,因各種複雜原因辭職,由柏文蔚接任都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