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黃、袁、黎四巨頭協定

袁世凱希望在民國元年雙十節(即辛亥武昌起義周年紀念)於北京舉行孫、黃、袁、黎四巨頭會議,共同簽署一個施政綱領。因為民國《約法》早經公布,可是政府本身並無明確切實的施政綱領。在辛亥武昌起義周年,孫、黃、黎如能聯袂晉京,不僅象徵全國統一,也奠定了袁的總統地位。不巧是黎元洪因張振武案不敢入京,四巨頭只好改成三巨頭會議。孫、黃、袁三巨頭幾番討論,最後確定了大綱八條,用電報徵得副總統黎元洪的同意,遂於9月25日由總統府秘書廳正式通告,宣布“孫、黃、袁、黎協定之八大政策”,這幾位創建民國的偉人在北京的態度,使得退位的清朝皇族感到非常安慰,認為他們今後在新中國裡面是不會遭到迫害或是清算的了。可是袁這個目的只達到了一半,由於張振武案發生,黎元洪不敢到北京來,怕參議院和輿論轟他;怕袁或同盟會方面對他採取不利的手段,所以黎是絕對不會來了。黃興也由於張振武案而裹足不前。但孫中山的北上晤袁,則是民國成立後的一件大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孫、黃、袁、黎四巨頭協定
  • 性質:政治
  • 類別:歷史
  • 地點:北京
孫中山赴京,黃興赴京,孫、黃、袁、黎協定之八大政策,

孫中山赴京

孫中山畢生以誠信感人,從不關心個人的安危,只想用自己的精誠和善意去感化老袁。他輕入虎穴,不計危險,想說服袁世凱能和同盟會真誠合作,擺脫北方的舊勢力,同意遷都南京。
袁世凱對於孫中山敢於單刀赴會的精神,不由得暗中驚佩,他極力裝出非常熱誠的歡迎姿態,派總統專用的金漆朱輪雙馬車,飾以黃緞,到前門外迎接孫中山,並命北京的軍警,以總統之禮歡迎。北京全城市民則是自動地熱烈歡迎這位革命偉人,全城懸旗致敬!
孫中山抵京後下榻迎賓館。孫、袁兩位還是第一次晤面,袁見到這位手創民國的革命偉人,滿臉堆著笑容,握手握得特別親熱。從此三日一大宴,兩日一密談,前後竟談了13次。

黃興赴京

8月27日黃興在上海搭銘新輪北上,同行的有陳其美、李書城、張孝準、何成浚、趙鐵、徐少秋、徐申伯、梅同生、楊譜笙、陸惠生、龔禁侵、孫棣山等。北京特派總統府顧問官張仲華和旅長陳元白來接。宋教仁則迎於天津。9月11日抵北京,北京政府和各界熱烈歡迎,其隆重僅稍遜於孫中山。第二天黃赴總統府拜訪袁,袁同樣地和黃熱烈握手,親切寒暄。

孫、黃、袁、黎協定之八大政策

孫、黃、袁三巨頭幾番討論,最後確定了大綱八條,用電報徵得副總統黎元洪的同意,遂於9月25日由總統府秘書廳正式通告,宣布“孫、黃、袁、黎協定之八大政策”,全文是:
“民國統一,寒暑一更,庶政進行,每多濡緩,欲為根本之解決,必先有確定之方針,本大總統勞心焦思,幾廢寢食,久欲聯合各政黨魁傑,捐除成見,商榷救濟之方,適孫中山、黃克強兩先生先後蒞京,過從歡洽,從容討論,殆無虛日,因協定內政大綱,質諸國務院諸公,亦翕然無間,乃以電詢武昌黎副總統,征其同意,旋得復電,深表贊成,其大綱八條如左:
(一)立國采統一制度;
(二)主持是非善惡之真公道以正民俗;
(三)暫時收束武備,先儲備陸軍人才;
(四)開放門戶,輸入外資,興辦鐵路礦山,建置鋼鐵工廠以厚民生;
(五)提倡資助國民實業,先著手於農林工商;
(六)軍事、外交、財政、司法、交通皆取中央集權主義,其餘斟酌地方情形,兼采地方分權主義;(七)迅速整理財政;
(八)竭力調和黨見,維持秩序,為承認之根本。”
根據這八大政策,又訂定了實行手續四項協定:
(一)實行統一:各省軍政府尚未取消者,電飭其限期取消。一面派員分赴各省調查情形,軍事、外交、交通各司長皆由中央委任,一切事宜均直隸於中央各部,以期統一;
(二)整頓海陸軍:擬籌集的款,速組織陸軍大學,並組織海軍學校,飭由海陸軍部選派人員,赴各國考察;
(三)興辦鐵道:已歸孫中山先生辦理,請黃興先生擔任開礦事宜,於北京、南京兩處建設鋼鐵工廠,以能達到全國軍械皆出於自造之目的;
(四)資助國民組織實業銀行,農林、工商諸事,官督紳辦,以救政府不及之患。
上項協定和實行步驟,沒有一項提到遵守《臨時約法》,尊重國會和貫徹責任內閣的一些根本問題,條文有些抽象而不具體。袁當然是達到了目的,因為中央政府好像就是袁個人的中央,且從這個宣言中把一切大權抓到袁手裡。讓他主持軍事、舉借外債,國民黨所主張把首都遷回南京的問題竟隻字沒有提到。只是孫中山被特授以籌劃全國鐵路全權,黃興則被任為漢粵川鐵路督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