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老胡同

孤老胡同

南鑼鼓巷西側的八條胡同前鼓樓苑胡同在明代是大興“養濟院”所在地,是收養孤老的地方,因此,此條胡同在明代稱為“孤老胡同”。清代,“孤老”被訛音為“鼓樓”,再加此胡同位於鼓樓的前面,胡同名稱也改為“前鼓樓院”,取“鼓樓前方院子”的含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孤老胡同
  • 地理位置:南鑼鼓巷西側
  • 性質:胡同
  • 命名時間:明代
歷史,介紹,理論,

歷史

歷朝歷代都將北京視為重鎮加以治理和保護,並不斷改變著它的名稱。有人統計過,北京城的各種名稱達六十多個。就大家熟悉和史書中常見的說,北京地區上古時稱幽陵,夏朝時稱冀州,周朝時稱薊,春秋戰國時是燕國的都城,故稱燕京。秦置廣陽、漁陽,西漢設幽州,東漢為廣陽、薊縣,北魏稱燕都,隋改涿郡,京杭大運河的北端就從這裡開始。唐改稱范陽,安史之亂時,安祿山就是從范陽起兵的。唐以後又一度稱幽州。遼建都在上京,把這裡作為陪都稱幽都,也稱南京,因此地在上京之南。金朝建都於此,稱中都,並對其進行了擴建。這是北京八百餘年建都史的開始。
孤老胡同

介紹

北伐戰爭後,陳立夫曾在南京辦了一份《京報》。這份民間報紙很敢說話,銷路很好,其銷出的份數比《中央日報》還多。有一天,陳立夫忽然想到首都既決定在南京,北京這一名稱應更改,以免殘餘軍閥再圖在那裡起野心設政府。於是,他讓《京報》羅時實執筆,寫下了《正名之重要》一文。國民政府採納了陳立夫的建議。
孤老胡同
其實,歷史上北京的北平之稱早已有之。那是1368年,朱元璋手下大將徐達攻占元朝大都之後,即對大都城進行改建。第二年,朱元璋下令將元大都改稱北平府,有平定了北方,從此安寧平靜之意。到1403年,朱棣定都北平時,才改名北京。1949年,新中國成立,又將北平改為北京。

理論

北京胡同的叫法,最早出現在元朝的雜劇中。《沙門島張生煮海》中,張羽和梅香有一段對話,張問梅:“你家住哪裡?”梅答:“我家住磚塔兒胡同。”這個胡同至今還在,就在今北京西四附近,是北京最古老的胡同之一,它因胡同中有一七層磚塔而得名,此塔至今仍在。不過經清、民國兩代修葺,已由七層變為九層。據學者考證,胡同之稱是由蒙古語中的“火疃”轉化而來,元朝擴建大都時,城內居民按片分開,中間留有通道,這種通道蒙古語稱“火疃”。後來,北京人把它讀成了“胡同”。
孤老胡同
崇文門附近有條胡同叫“口袋胡同”。這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胡同,其地為圓形,內廣而外狹,西通而東塞,很像一個米口袋,於是被稱為“口袋胡同”。類似的胡同還有很多,如喇叭胡同月牙胡同耳朵眼兒胡同九彎胡同等。
北京的寺廟多,源於寺廟的胡同名也多。如位於廣安門附近的善果胡同,就因胡同內有善果寺而得名。西城區的石類胡同,是因胡同內有一座石類庵。南長安街路西的玉缽胡同,則是因胡同內有玉缽庵。
北京宣武區有條大街叫珠市口大街,原名叫“豬市口”,本是京城豬的交易市場。清朝時,紀曉嵐住在這條街上。有一年,乾隆皇帝和他打趣對對子。乾隆指著桌子上的兩盤豆子,出了句“兩碟豆”命紀曉嵐對下句。紀曉崗不假思索地對“一甌油”。乾隆隨即改口說:“我說的是‘兩蝶斗’,兩隻蝴蝶在一起爭鬥。”紀曉嵐機敏地說:“我對的是‘一鷗游’,一隻鷗鳥在水中游。”乾隆便又出難題,說著蹺起腳來,要紀曉嵐以他的腳為題,說出一個字,既要符合他的身份,又不能露出“腳丫子“等字眼。紀曉嵐馬上聯想到自己住的“豬市口”地名,豬的腳稱“蹄”,“蹄”由“足”和“帝”組成,這不正是皇帝的腳嗎?於是,他便答道這個字是“蹄”。乾隆一聽勃然大怒,紀曉嵐一解釋,也就不好說什麼了。
在與珠市口大街相鄰的騾馬市大街,同樣有一段與名人有關的故事。當年,這裡曾住過一個著名的歷史學家,名叫談遷。他是明末清初人,花費了2年心血寫就了一部500萬字的編年體明代大事記《國榷》。沒想到,書稿剛完成就被偷了。悲痛過後,他決心重新撰寫。後又用了6年時間,再次完成這部巨著。為了考證和補充書中的內容,他專門從浙江來京,住進了騾馬市大街的一個宅院。他遍訪了北京城裡城外的明朝遺蹟,訪問了前明遺臣,充實和考證了他的著作。同時他還寫了一部介紹北京人文景觀的《北遊記》。騾馬市大街也因住過這么一位著名學者而聞名遐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