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寡

孤寡

孤寡,漢語辭彙。

拼音:gū guǎ

釋義:1、 孤兒寡婦。2. 古代王侯自稱。3. 孤獨寡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孤寡
  • 拼音:gū guǎ
  • 解釋:孤兒寡母
  • 例句:老弱孤寡,怪可憐的
詞目,拼音,基本解釋,詳細解釋,新聞解釋,

詞目

孤寡

拼音

gū guǎ

基本解釋

1. [orphan and widow]∶孤兒和寡婦
2. [lonely]∶孤獨
家裡只剩他一個孤寡老漢

詳細解釋

1、 孤兒寡婦。
左傳·哀公元年》:“親巡孤寡,而共其乏困。”
史記·孝武本紀》:“自新,嘉與士大夫更始,賜民百戶牛一酒十石,加年八十孤寡布帛二匹。”
《史記·平津侯主父偃列傳》:“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養。”
史記·秦本紀》:“孝公於是布惠,振孤寡,招戰士,明功賞。”
韓愈《元和聖德詩》:“哀憐陣歿,廩給孤寡。”
陶宗儀《輟耕錄·結交重義氣》:“吾輩若不為之經紀,則孤寡何所依也?”
顧炎武《日知錄·繼父同居者》:“雖三王之世,不能使天下無孤寡也。”
2. 古代王侯自稱。
呂氏春秋·君守》:“君民孤寡,而不可障壅。” 高誘註:“孤寡,人君之謙稱也。”
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於國也” 趙岐註:“王侯自稱孤寡。”
3. 孤獨寡居。
三國 魏曹丕《寡婦詩》序:“友人阮元瑜早亡。傷其妻孤寡,為作此詩。”

新聞解釋

“孤、寡”在現在的語義中,指的是無兒無女無依無靠的老人。然而,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這兩個詞加上“朕”卻是最高統治者皇帝的自稱。戲曲曲藝類文藝作品或傳奇小說中常有所謂皇帝“稱孤道寡”,這其實是錯誤的,只有先秦的諸侯以及後來的一些諸侯王或割據一方的軍閥才自稱“孤”或者“寡人”,真正意義上的皇帝是不大會自降身份“稱孤道寡”的。
春秋戰國時,諸侯王皆稱寡人。《左傳》:“請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雖死亦無悔焉。”《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鄒忌諷齊王納諫》:“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古代士大夫也有自稱為“寡人”的。《世說新語》載:“晉王衍諸婿大會,郭家與衍婿裴遐談,衍謂諸人曰:‘君輩勿為爾,將受困寡人女婿。’”古代諸侯夫人也有自稱寡人的。《詩經·邶風》:“先君之恩,以勖寡人。”這是衛莊公夫人莊姜自稱。從漢至五代,也有此稱。劉邦為漢王時,韓信為齊王時,隋楊廣為晉王時,後漢劉贇被迎立時,均自稱寡人,唯漢時尚多見,漢以後較少見。
當時作為一方諸侯的統治者,為何自稱“孤寡”?很多學者給出的解釋是謙虛。謙虛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謙虛到自比禽獸草木,稱自己的兒子是“犬子”,叫自己的老婆是“拙荊”。
事實並非如此。古人認為,寡是至尊之意,並非謙辭。“寡者,為人上者也;眾者,為人下者也。”事實確乎如此,越是人上人,人數很少,寡也。所以清人龔自珍說:“寡者,無二無匹最尊之詞;孤亦無二無匹最尊之詞。”王侯稱寡人在春秋戰國時為最盛,凡王侯公卿均可稱“寡人”。
在秦始皇之前,作為第一人稱的“朕”是誰都可以用的,我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專著《爾雅·釋詁》說:“朕,身也。”在先秦時代,“朕”是第一人稱代詞。不分尊卑貴賤,人人都可以自稱“朕”。屈原的《離騷》開篇就是“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正像顧頡剛、劉起紆兩位先生在《〈尚書·湯誓〉校釋譯論》中指出的那樣:“朕——甲骨金文中都只作單數第一人稱領格(所有格),即‘我的’。”如《·舜典》:“汝作朕虞。”在先秦朝代,“朕”也可以等同後世的“余”、“吾”、“我”。
秦始皇作為始皇帝,千古一人,自然要不同以往,自稱當然也要改革。據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嬴政統一天下後,規定:“天子自稱曰朕。”從此,一般人不能自稱“朕”了。
三國志·魏志·武帝紀》,漢末中平十八年,獻帝派御史大夫郄慮去魏,晉封曹操為魏公。詔書一開始說“朕以不德,少遭感凶”,回顧了狼狽的遭遇。接著推崇曹操的祖父、生父的有功漢室,“其孰能恤朕躬”,並鄭重聲明“朕實賴之”。要求曹操接受“魏公”的爵位和待遇。“其敬聽朕命”。全都用“朕”字作為第一人稱了。
秦以後,作為皇帝自稱的專用辭彙固定下來,直至封建時代結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