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心理現象)

孤獨(心理現象)

孤獨為一種心理表現,精神殘疾的症狀,為孤獨症的一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孤獨
  • 外文名:Autism
  • 稱為:自閉症
  • 類型:精神殘疾
  • 病因:是孤獨傾向造成了上述症狀
  • 程度:輕度、中度、重度
定義,好處,壞處,應對方法,走出虛擬世界,衝破自卑心理,多與他人交流,多為他人著想,學會享受生活,相關疾病,種類,病因,症狀,治療,

定義

孤獨是一種愛的能力的缺失。——百年孤獨》創作者馬爾克斯
孤獨是指孤單寂寞的心態。通常表現為渴望與人交往,也不存在厭煩他人、對他人有戒備的心理,在與人交際時一切如常,絕不會有做作使人感到不舒服的表現。

好處

孤獨感是一種重要的心理保護機制。
每當人產生孤獨感,就會意識到自己應該做些事情來排解,說明應該關注自己的社會關係、社會情感和社會網路聯繫。這時候自己應該主動找人聊天,做一些有社會意義的事,尋求一種社會聯絡感,或者利用孤獨的時間學習知識,提升自己。
孤獨感是一個信號,這個信號提醒人們做更多積極的事情。孤獨不是一個標誌,也不是一個診斷,更不是一個結局。孤獨是讓自己做一些事情的開端,讓自己開始新的人生歷程。

壞處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發現,長期處於孤單,會對人體的免疫系統造成破壞。這類研究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它能夠揭示孤獨和關係是如何廣泛影響健康的。
研究人員觀察了兩百位已接受過乳癌治療的女性,以及134位體重過重、但無重大疾病的成人,調查他們血液里對EB病毒(Epstein-Barr)及巨細胞病毒(Cytomegalovirus)的抗體後,發現越孤單的人,體內潛伏皰疹病毒越容易再被活化,因此會產生與發炎相關的蛋白質。
長期發炎容易出現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第二型糖尿病、關節炎及阿茲海默氏症;除此之外,壓力也會造成潛伏皰疹病毒被活化,因此研究人員認為,孤單就像是一種慢性壓力,會讓免疫系統失控。

應對方法

走出虛擬世界

提高現實生活中人際往來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有必要減少對虛擬世界的依賴,否則,回家團聚還各自抱著手機,再親的人也被冷落一旁。我們處在社會網路中,也在不停地發行著“社交貨幣”,只有走心的社交才能讓情感在場,也只有紮實的社交才會讓關係升值。

衝破自卑心理

擺脫自卑心理很多時候,這種內心的孤獨感是由於你過於自卑,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所以不敢和別人接觸交往,害怕走出自己的世界,讓別人了解你,看到你的弱點。於是你就變得十分孤獨,即使在人很多的地方,也沒有人真正了解你,走進你的內心世界。所以,要擺脫這種孤獨,就一定要衝破自卑心理,戰勝自己。

多與他人交流

多和他人交流 走出自己封閉的世界,多和外界交流,和朋友聯繫,這樣你會發現自己還在這個現實的世界裡,在與時俱進,在和別人同步。而多聯絡你的朋友,和他們交流感情,會讓你。感覺到關心和溫暖,讓你感覺這個世界原本沒有那么冰冷,你自己其實並不孤獨,還有很多人在關心、愛護著你。而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等到自己感覺孤獨了才想起你的朋友,才去向他們索取溫暖而是應該在平時就多互相關心,保持友誼。

多為他人著想

感到孤獨的時候多半也會感覺空虛、難過和壓抑。如果你在一個很多人的環境仍然感覺孤獨,那么這種孤獨才是最讓人感到難過的。但如果你能夠在這個時候打破這種局。面,衝出這個牢籠,一切就能夠變得美好起來。你可以去嘗試著關心他人,為他人著想,為他去做點什麼,這樣不僅能讓你充實起來,更能夠讓你得到他人的回報而感覺自己不是一個人。因為你們是互動的關心對方,能夠讓對方都感覺到友誼的溫暖。如果是沒有共同語言的夫妻就更應該多為對方著想,努力了解對方,走進對方的世界,共同過上幸福的婚姻生活,並互相溫暖和照顧。

學會享受生活

如果實在是感到十分的孤獨又沒有辦法排解,不如把閒暇時光拿去享受生活。去旅遊,去海邊吹風,去山頂看日出,大自然的美麗會令你感動。或者多挖掘一些生活中普通平凡的樂趣,比如自己親手做一頓好飯,自己隨音樂翩翩起舞,為自己選一件美麗的衣服,或是重新布置自己的房間。這些,只要你用心去做,都能夠找到其中的樂趣,讓你感到輕鬆和充實。

相關疾病

種類

孤獨症”一詞隨著城市生活的發展,變得越來越為人熟悉,但是對孤獨症的認識,人們可能還存在誤區。真正的孤獨症,也稱為自閉症,在我國已被醫學和教育界確認為一種精神殘疾,是先天就具有的疾病。而通常我們所說的“老年孤獨症”、“白領孤獨症”,其實和自閉症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它們所指的都是因孤獨而產生的心理綜合症
都市生活的噩夢--孤獨綜合症
城市中孤獨者的數量越來越多,有的人將之稱為"都市孤獨症",從青少年到老人,從事業成功的白領到普通外來打工仔;在擁擠不堪的都市、無處不在的生存和競爭壓力,以及人際關係日漸淡漠中煎熬著的人們,都面臨被"孤獨綜合症"席捲的危險。
與生俱來的缺陷---兒童孤獨症
有視力卻不願和你對視,有語言卻很難和你交流,有聽力卻總是充耳不聞,有行為卻總違背你的安排……這些孩子讓人們煩惱可是又無從解釋,他們都是孤獨症的受害者。

病因

孤獨感產生後隨之帶來的通常是情緒低落、憂鬱、焦慮、失眠等不健康狀態。心理科醫生指出,有孤獨傾向的患者來就診時並不知道自己癥結在此。他們的失眠、焦慮等臨床症狀嚴重影響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結果就醫時發現已患了嚴重的孤獨傾向,也就是說,是孤獨傾向直接或間接造成了上述症狀。
根據通病率及高發家系的研究表明,遺傳因素在兒童孤獨症的發病中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此外,根據神經解剖學和影像學的研究發現都提示了孤獨症的產生和患者腦部結構異常有某種關聯。
孤獨綜合症症狀的個體差異性很大。孤僻消極的個性是內因;現代都市的擁擠、社會競爭的加劇、生存壓力的加大、信息的泛濫是外因。此外,戴著面具的職業角色,以及單門獨戶、封閉的現代住宅也是誘發都市孤獨症的原因。

症狀

孤獨症的基本臨床特徵根據著名美國兒童精神病醫生Kanner提出,有三大症狀:
(一)社會交往障礙。有些孤獨症兒童在嬰兒期就表現出避免與他人目光接觸,也缺少面部表情。和父母易於分離,有時跟陌生人和跟他們的父母一樣。他們往往極少主動與家人和朋友接觸,對人對事往往被動而缺乏興趣。有追蹤研究報導他們青春期後仍缺乏社交技能,不能建立戀愛關係或結婚。
(二)言語發展障礙。孤獨症的患兒語言的障礙十分常見並且嚴重。他們有的沉默不語或極少說話;有的不會交談,不能提出話題,常常自言自語,並不在乎周圍人的反應;有的反覆模仿和重複別人的話,甚至是收音機里、電視裡幾天前出現過的句子;有的講話則缺乏語音語調,沒有感情的表達;有的甚至反覆尖叫、哼哼或者說出別人根本聽不懂的話。
(三)興趣範圍狹窄和刻板的生活方式。孤獨症患者對環境的要求是固定不變的,改變的情況往往使他們不安。他們習慣於刻板而重複的動作,比如反覆奔跑、旋轉,有時候甚至帶有傷害性地撞頭等等。他們的興趣也很奇特,迷戀反覆觀察一件對一般兒童而言並非有趣的事物,比如旋轉的電扇;並且有獨特的接觸方式,好像反覆觸摸光滑物體的表面等。
此外,患兒還有可能感知覺異常,不是過於遲鈍就是過於敏感。還有他們的智力往往有缺陷,但是又可能有某方面驚人的特長,比如對數字的超強記憶和計算能力。

治療

孤獨症被發現後的幾十年中,人類一直找不到導致疾病的病因,也找不到有效的治療方法。
專家指出,在我國,孤獨症診斷之後,除了針對性地有效干預和康復訓練外,更重要的是社會的接納程度、就學、就業的機會及法律保障。但是社會給予他們的出路卻相當狹窄,從上幼稚園到上學、就業,孤獨症孩子都被以各種方式各種理由拒絕著。所以對於孤獨症,我們應該更早地認識,並且對孤獨症患者更多地付出愛心和寬容。
解除孤獨感大致有兩個途徑:一為本人的自我管戒;二為心理醫生的疏導和藥物治療。一旦發現自己有孤獨傾向,應該清醒地告訴自己,把自己禁錮在孤身獨處的樊籠里,得到的只有孤獨而不是快樂。應該勇敢堅定地打開心靈的門窗,走出個人小天地,積極參與社交活動。
從事心理研究的相關專家指出:人們可以採取三種方式避免孤獨感的產生。一是適度緊張的工作可以避免心理上滋生出某種失落感,充實的生活對改善人的抑鬱心理有微妙的作用;二是儘可能地培養起良好的興趣愛好或參加一些公益活動,引發新的追求;三是適當變換環境,避免滋生惰性,到新的環境、接受具有挑戰性的工作能激發人的潛能與活力,隨環境的變化而變換自己的心境,使自己始終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