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氏易學派

孟氏易學派是西漢人孟喜所創立的學派。孟喜,字長卿,西漢東海蘭陵(今山東蒼山縣蘭陵鎮)人。其父號孟卿,善於研究《》和《春秋》,有弟子后蒼疏廣,後世所傳《後氏禮》和《疏氏春秋》實際出自孟卿。孟卿認為《禮經》太多,而《春秋》煩雜,所以命其子孟喜向田王孫學習《易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孟氏易學派
  • 朝代:西漢
  • 創立者孟喜
  • 學術主張:同姓婚配恥辱
簡介,學術主張,學派門徒,學術著作,

簡介

孟氏易學派是西漢人孟喜所創立的學派。孟喜,字長卿,西漢東海蘭陵(今山東蒼山縣蘭陵鎮)人。其父號孟卿,善於研究《禮》和《春秋》,有弟子后蒼疏廣,後世所傳《後氏禮》和《疏氏春秋》實際出自孟卿。孟卿認為《禮經》太多,而《春秋》煩雜,所以命其子孟喜向田王孫學習《易經》。
孟喜好自我吹噓,特別得到關於陰陽災變的書,假託是師父田王孫臨終所授,在儒生中焰耀不止。另有蜀人趙賓,解釋“箕子明夷”句中“箕子”詞語時。說“箕子”就是:萬物根子正在滋長。一般認為“箕子”是人名,但因為趙賓巧言善辯,其他易學家駁不倒。趙賓說自己的師父是孟喜,孟喜就承擔了“師父”的名義。趙賓死後,“箕子者,萬物方萎茲”說沒有人能堅持,孟喜因而也不肯承認自己是趙賓的師父,所以孟喜大失威信。
漢朝常常用儒經解釋政府的政策,所以對儒經注重訓詁而反對新說。孟喜曾以舉孝廉而任郎官,後博士出缺,許多人推薦孟喜,但是當皇帝聽說孟喜對《易經》有改變古訓的行為,而沒有任用。

學術主張

孟氏易學派在一些命題上有自己的見解。例如“同人於宗吝”,孟氏認為,是指同姓婚配恥辱。“周人五號,謂“帝”是對天的稱呼;“王”,是美稱;“天子”是爵號;“大君”,是興盛而行動與眾不同;“大人”是具備聖人之德的意思。易“爻位”,言三為三公,二為卿大夫;“食德”,意思是吃父親的奉祿。用陰陽說二至、二分,孟氏認為,坎,為北方,因為陰氣包蘊陽氣,所以從冬至起,陽氣雖微微升動於地下,但沒達到上方,一直到二月,沈凝、寒涸的陰氣才消失,坎卦到此終了;震,為東方,春分出於震,萬物以此為出發點,陽氣為主於內,陰氣變為從屬,一直達到正南,向豐滿碩大發展變化到了頂點,震卦到此終了;離,為南方,因為陽氣包蘊陰氣,所以從夏至起,陰氣微微生於地下,雖然在積累但沒有明顯,一直到八月,文采不鮮、陽明不驕,離卦到此終了;兌,為西方,秋分形成於兌,萬物生命到了盡頭,陰氣為主於內,陽氣下降為從屬,一直達到正北,一年當中天施恩澤完畢,兌卦到此終了。“風雷益”,是說必須雷動在前,風發在後,然後萬物都能受益。如二月啟蟄以後,因風而生長萬物;八月收穫以後,因風而凋殘萬物。說風有益處,是說它在雷動以後,故謂“風雷益”。
許慎字叔重,東漢人,少年時就博學儒經,拜賈逵為師受古文經,作《說文解字》十四篇,又根據五經傳注的優劣與不同而撰著《五經異義》,馬融常常推重他。當時有“五經無雙許叔重”的話。許慎學習《孟氏易》,稱讚《孟氏易》。在《說文解字》中,引古《易經》異文多處:“夕惕若厲”、“亢龍有悔”、“乘馬班如”、“履虎尾”、“百穀草木麗乎土”、“包荒用馮河”、“噬乾胏”、“日昃之離”、“僮牛之告”、“勿恆凶”、“明出地上晉”、“折馬壯吉”、“天且劓”、“需有衣絮”、“君子豹變其文斐也”、“孰飪”、“巽為風”“允升大吉”、“井冽寒泉食”、“夫乾崔然”、“服牛乘馬”、“重門擊柝”、“地可觀者莫觀乎木”、“燥萬物者莫熯乎火”。

學派門徒

孟氏易學派知名弟子若干。孟喜傳授《易經》給白光少子和翟牧子兄。白光和翟牧都是博士。於是出現了翟氏易學派、孟氏易學派和白氏易學派。孟氏易學派影響深遠。
窪丹字子玉,新莽時為避亂世,決心不仕,教授《盂氏易》,弟子達數百人,易學家尊崇他為大儒。窪丹著《易通論》。
夏恭字敬公,新莽、東漢時期人,講授《韓詩》、《孟氏易》,門徒常達乾餘人。
袁安字邰公,東漢前期人。其祖父袁良學習《孟氏易》,在西漢平帝時因舉明經而為太子舍人袁安少年時向祖父學習《孟氏易》,後來從政,頗有政績。袁安子袁京、衰敞以及袁京子袁彭、袁湯都受家傳《孟氏易》。袁京作《易難記》三十萬言。
虞光,東漢末人,從少年起就研習《孟氏易》;其子虞成、其孫虞風、曾孫虞歆、玄孫虞翻都受家傳《孟氏易》虞翻字仲翔,三國吳孫策時為富春長,孫權時曾為騎都尉,因為反對孫權與張昭論神仙,被貶至交州虞翻在交州雖然境處因罪流放,但仍然講學不倦,門徒曾達數百人,著有《周易》虞翻注。

學術著作

孟氏易學派的著述,《漢書·藝文志》載有《孟氏京房》十一篇、《災異孟氏京房》六十六篇;《隋志》載有《孟喜易章句》;《隋書·經籍志》載有《周易》九卷,虞翻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