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仲叔季

孟仲叔季

“孟仲叔季”(拼音:mènɡ zhònɡ shū jì,注音:ㄇㄥˋ ㄓㄨㄥˋ ㄕㄨ ㄐㄧˋ),指兄弟姊妹的長幼順序,"孟"為最長,"季"為最幼。語出《左傳·隱公元年》“ 惠公 元妃 孟子 ” 唐 孔穎達 疏:“孟仲叔季,兄弟姊妹長幼之別字也,孟、伯俱長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孟仲叔季
  • 詞性:名詞
  • 詞意:古代兄弟排行次序
  • 詞語出處:《左傳·隱公元年》
基本信息,示例,典故,

基本信息

兄弟姊妹的長幼順序,"孟"為最長,"季"為最幼。
伯(孟)、仲、叔、季

示例

一家有兄弟數人,在給他們起名字的時候,有意用上“伯(孟)、仲、叔、季”等字,以示長幼有序;這種習慣作法,如果從西周初年算起,在我國至少已有兩千年以上的歷史。
“伯”是排行老大,“仲”是老二。《說文·人部》:“伯,長也。”“仲,中也。”叔是老三,季為老四。如三國時孫堅的四個兒子:長子孫策字伯符,次子孫權字仲謀,三子孫翊字叔弼,四子孫匡字季佐。這正是按照伯仲叔季取名比較有代表性的。
“伯仲”兩字連用,表示相差不多,難分高下,成語有“不相伯仲伯仲之間”。
排行老大也有不用“伯”字而用“孟”字的。有人解釋說“嫡長為伯,庶長為孟”,意思是說,古代貴族一夫多妻,如果長子是正妻所生用“伯”字,非正妻所生則用“孟”字,不過事實上似乎並不完全如此。

典故

《說文·又部》:“叔,拾也。”“叔”字的本義是拾取,字形以手拾豆會意;表示排行次序是假借用法,後來假借義通行,而本義反倒廢棄不用了。“叔”通常是排行老三,但也可以是兄弟中較小的,如周武王滅商後,孤竹君的兩個兒子逃到首陽山不食周粟而死,長子叫伯夷,次子叫叔齊,就是一例。
《說文·子部》:“季,少稱也。”段註:“叔季皆謂少者,而季又少於叔。”“季”是兄弟中最小的,可以是排行老四,但不一定是老四。漢高祖劉邦排行老三,因為他最小,所以又以劉季為字;他在當了皇帝以後,曾經得意洋洋地對父親說:“今某業之所就,孰與仲多。”意思是要同他的二哥劉仲比個我高你低。
兄弟講排行,姊妹也講排行;古代待嫁女子通常是在姓氏之前加“伯(孟)、仲、叔、季”等字,如伯姬、叔姬之類。文學故事人物孟姜女,相傳為秦始皇時人,以哭夫崩城而聞名,她姓姜,“孟”表示她排行老大,照現今的習慣說法就是姜家大小姐。
孟仲叔季。同時又習慣於四季排行。不管多於或少於四個,“季”都是最末的,如果只有三個,它就是老三。“春夏秋冬”就因各都分“孟、仲、季”三個月(即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因而稱為“四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