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鼓(孝鼓)

喪鼓

孝鼓一般指本詞條

喪鼓是悼念亡者的一種傳統演唱形式,有坐喪(又稱打夜鼓、打待屍、唱孝歌)、跳喪和轉喪三種類型。因其表演形式主要為演唱者在靈堂擊鼓而歌,故而又稱為喪鼓歌。喪鼓主要流傳於鄂西南、鄂西北、湘西北(常德、張家界)等地區,鄂東、鄂南部分地區也有所流傳,長陽、秭歸、遠安、宣恩、鄖西、鄖陽等縣(市)最為流行,神農架林區亦有此民風民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喪鼓
  • 目的:悼念亡者
  • 性質:傳統演唱形式
  • 類型:坐喪、跳喪和轉喪
簡介,歷史,

簡介

喪鼓雖然是為死人所唱,但演唱者喪而不悲,主要是以此種形式給喪家予以幫助。俗諺“人死眾家喪,一打喪鼓二幫忙,”又說,“打不起豆腐送不起情,打一夜喪鼓送人情”等,都是最好說明。打喪鼓具有廣泛而深厚的民眾性,並且世代相傳,至今不衰。坐喪通常由一人擊鼓,另兩人對唱,或由擊鼓者自打自唱或與另一人對唱。轉喪則是鼓手在前,歌師在後,圍繞棺木邊走邊唱,擊樂手隨之繞棺擊樂,參加守喪者亦隨之合唱,演唱者較多,一般有七八人或更多一些。無論坐喪和轉喪,都以肅穆的靈堂為歌場,其間悲哀與熱鬧,悼亡與慰生有機統一。
喪鼓曲目豐富,如《姊妹相合身後人》、《老鼠告狀》、《懷胎歌》等,其他曲種的傳奇故事,也可移植來唱。

歷史

(湖南)龍山縣舊時,辦喪可能被請的喪禮樂隊,被明確地劃分為“喪鼓”和“花鼓子”兩種。喪鼓唱詞嚴肅,配詞以三、四字詞為主;節奏緩慢,配樂是同步於靜態心率的點式擊大鼓,節奏四拍;除大鼓外,無其它樂器,用棒作鼓錘。因此,它乃名副其實的喪事禮樂。但是作者不保證說明的準確無誤,因為它僅僅依據於五、六歲左右的一次偶然經歷。當時是其中一個為拓姓的兩個老頭,給龍山縣城南門坡下的一家辦喪時,作出的一次非常稀罕的純喪鼓風格的演唱;他們並非專門於此業,然而也不失為業餘高手。記得他們打唱之前商議道:我們是不是唱《林海雪原》啊?屈原的學生宋玉說成為“下里巴人”的藝術,指的應該就是類似於喪鼓的演唱藝術;至於“下里巴人”是否指因喪失生存土地而流亡楚都的巴人,還有待考證;不過宋玉表面意思在說:那些欠缺音律知識和高級器樂曲涵養的街頭藝人為下里巴人。從另一個角度上說,個人更希望他明確道出演唱的東西是喪鼓,因為喪鼓極可能為中華說唱表演藝術的鼻祖。可是,近四十年前,喪鼓忽然在本地悄然隱退了。
“喪鼓”和“花鼓子”兩種喪樂的演唱方式都為典型的湖川風格,大概在清王朝的“改土歸流”時期傳入本地龍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