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訓子

孔子訓子

孔子訓子,選自《論語·季氏》。季氏篇包括14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生而知之”;“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本篇主要談論的問題包括孔子及其學生的政治活動、與人相處和結交時注意的原則、君子的三戒、三畏和九思等。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孔子訓子
  • 作品別名:論語·季氏
  • 創作年代:先秦
  • 作品出處:《論語·季氏》
  • 文學體裁:語錄體諸子散文
  • 作者:孔子
原文,注釋,譯文,作者,論語,

原文

陳亢(1)問於伯魚曰:“子亦有異聞(2)乎?”
孔子訓子
對曰:“未也。嘗(3)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4)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
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5)其子也。”

注釋

(1)陳亢:亢,音gāng,即陳子禽。
(2)異聞:這裡指不同於對其他學生所講的內容。
(3)嘗:曾經。
⑷趨:小步而行,表示對長輩的恭敬。
(5)遠:音yuǎn,不親近,不偏愛。
(6)詩:指《詩經

譯文

陳亢問伯魚:“你在老師那裡聽到過什麼特別的教誨嗎?”伯魚回答說:“沒有呀。有一次他獨自站在堂上,我小步地從庭里走過,他說:‘學《詩經》了嗎?’我回答說:‘沒有。’他說:‘不學詩,就不懂得怎么說話。’我回去就學《詩經》。又有一天,他又獨自站在堂上,我小步從庭里走過,他說:‘學《禮記》了嗎?’我回答說:‘沒有。’他說:‘不學禮就不懂得怎樣立身。’我回去就學《禮記》。我就聽到過這兩件事。”陳亢回去高興地說:“我提一個問題,得到三方面的收穫,聽了關於《詩經》的道理,聽了關於《禮記》的道理,又聽了君子不偏愛自己兒子的道理。”

作者

孔子訓子》選自《論語·第十六章·季氏篇》
季氏篇包括14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生而知之”;“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本篇主要談論的問題包括孔子及其學生的政治活動、與人相處和結交時注意的原則、君子的三戒、三畏和九思等。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

論語

《論語》是記載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共四十卷,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寫,是我國古代儒家經典著作之一,是首創語錄體。漢語文章的典範性也源於此,儒家(在春秋戰國時期與墨家對立)創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禮”和“中庸”。《論語》是記錄孔子主要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於孔子言行的一部書。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對話,以記言為主,“論”是論纂的意思,“語”是話語。《論語》成書於眾手,記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傳弟子,也有孔門以外的人,但以孔門弟子為主,《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
作為一部優秀的語錄體散文集,它以言簡意賅、含蓄雋永的語言,記述了孔子的言論。《論語》中所記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答,點到即止;或啟發論辯,侃侃而談;富於變化,娓娓動人。為後人留下了可貴的財富
《論語》是名列世界十大歷史名人之首的中國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門人記錄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書於戰國初期。因秦始皇-焚書坑儒(雖說是焚書坑儒,但是活埋的其實是一些方士及一些書本),到西漢時期僅有口頭傳授及從孔子住宅夾壁中所得的本子,計有:魯人口頭傳授的《魯論語》20篇,齊人口頭傳授的《齊論語》22篇,從孔子住宅夾壁中發現的《古論語》21篇。西漢末年,帝師張禹精治《論語》,並根據《魯論語》,參照《齊論語》,另成一論,稱為《張侯論》。此本成為當時的權威讀本,據《漢書·張禹傳》記載:“諸儒為之語曰:‘欲為《論》,念張文。’由是學者多從張氏,餘家寢微。”《齊論語》《古論語》不久亡佚。現存《論語》20篇,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論之語約444章,記孔門弟子相互談論之語48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