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叢子

孔叢子

《孔叢子》三卷,二十一篇,舊題孔鮒撰。內容主要記敘孔子及子思、子上、子高、子順、子魚(即孔鮒)等人的言行,書末又附綴孔臧所著之賦和書上下兩篇,而別名為《連叢》。到宋仁宗嘉祐時,宋鹹曾為該書作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孔叢子
  • 書籍:《孔叢子》
  • 國家:中國
  • 作者王鈞林
  • 定價:18.00 元
  • 開本:16開
  • ISBN:9787101070088
  • 出版時間:2009年10月
  • 出版社中華書局
古籍內容,四庫提要記載,託名由來,真偽說及整理,圖書內容,圖書目錄,

古籍內容

現傳《孔叢子》七卷,除卷七為《連叢子》上下篇外,其本書六卷之《嘉言》、《論書》、《記義》、《刑論》、《記問》主要記孔子言行,《雜訓》、《居衛》、《巡守》、《公儀》、《抗志》主要記子思言行,《小爾雅》為訓詁字書,《公孫龍》、《儒服》、《對魏王》主要記子高(孔穿)言行,《陳士義》、《論勢》、《執節》主要記子順言行,《詰墨》、《獨治》、《問軍禮》、《答問》主要記子魚(孔鮒言行
孔叢子

四庫提要記載

《孔叢子》·三卷(內府藏本)
舊本題曰孔鮒撰。所載仲尼而下子上、子高、子順之言行,凡二十一篇,又以孔臧所著賦與書上下二篇附綴於末,別名曰《連叢》。
鮒字子魚,孔子八世孫。仕陳涉為博士。臧,高祖功臣孔藂之子,嗣爵蓼侯。武帝時官太常。其書《文獻通考》作七卷。今本三卷,不知何人所並。
晁公武《讀書志》云:《漢志》無《孔叢子》,儒家有《孔臧》十篇,雜家有孔甲《盤盂書》二十六篇,其獨治篇,鮒或稱孔甲。意者,《孔叢子》即孔甲《盤盂》,《連叢》即孔臧書。案《漢書·藝文志顏師古注,謂孔甲黃帝之史,或雲夏後孔甲,似皆非。則《孔叢》非《盤盂》。又志於儒家《孔臧》十篇外,詩賦家別出《孔臧賦》二十篇。今《連叢》有賦,則亦非儒家之孔臧。公武未免附會。
朱子語類》謂:《孔叢子》文氣軟弱,不似西漢文字,蓋其後人集先世遺文而成之者。
陳振孫《書錄解題》亦謂:案孔光傳,孔子八世孫鮒,魏相順之子,為陳涉博士,死陳下。則固不得為漢人。而其書記鮒之沒,則又安得以為鮒撰?其說當矣。
《隋書·經籍志·論語家》有《孔叢》七卷。注曰:陳勝博士孔鮒撰。其序錄稱《孔叢》、《家語》並孔氏所傳仲尼之旨,則其書出於唐以前。然《家語》出王肅依託,《隋志》既誤以為真,則所云《孔叢》出孔氏所傳者,亦未為確證。
朱子所疑,蓋非無見。即如舜典禋於六宗何謂也,子曰:所宗者六,皆潔祀之也。埋少牢泰昭,所以祭時也。祖迎於坎壇,所以祭寒暑也。主於郊宮,所以祭日也。夜明,所以祭月也。幽禜,所以祭星也。雩禜,所以祭水旱也。禋六宗,此之謂也。其說與偽《孔傳》偽《家語》並同。是亦晚出之明證也。其中第十一篇即世所傳《小爾雅》,註疏家往往引之。然皆在晉、宋以後。惟《公羊傳疏》所引賈逵之說,謂俗儒以六兩為鋝,正出此書。然謂之俗儒,則非《漢·藝文志》之《小爾雅》矣。
又《水經注》引《孔叢子》曰:夫子墓塋方一里,在魯城北六里泗水上。諸孔氏封五十餘所,人名昭穆,不可復識。有銘碑三所,獸碣具存云云。今本無此文,似非完帙。然其文與全書不類,且不似孔氏子孫語。或酈道元誤證,抑或傳寫有訛,以他書誤題孔叢歟?

託名由來

《孔叢子》的成書時間及其作者問題,一直是學界的一大疑案,其書之真偽也必然成為歷代學者爭論不休的話題。為了便於對《孔叢子》的真偽問題有個全面的了解,我們有必要對歷代學者的《孔叢子》真偽觀進行綜合的梳理與分析。
關於該書的真偽,歷代學者多有考索。舊題該書為孔鮒所撰,實不足信。按孔鮒為孔子八世孫,秦朝末年曾出任陳勝領導的農民起義軍的博士,不久即死於陳縣(今河南淮陽),他似乎沒有可能坐下來撰寫此書。尤其是該書記述了孔鮒死亡的情形,更顯而易見該書決非孔鮒所撰。
《孔叢子》於目錄書中的著錄,始見於《隋書·經籍志》,題“陳勝博士孔鮒撰”,其序錄稱“《孔叢》、《家語》並孔氏所傳仲尼之旨”。《漢書·藝文志》曾著錄《孔子家語》,注云“非今所有《家語》”,但對《孔從子》並無著錄。故二書真偽即成為學界爭論熱點。由《隋書·經籍志》著錄《孔叢子》稱孔鮒撰來看,證明當時編輯史書者並未對其真偽產生疑問,此亦證此書在唐以前人是視《孔叢子》為託名之書的。
太平御覽》曾引《孔叢子》一百餘條,證明當時編輯此書者尚未對《孔叢子》一書的真偽問題產生疑問。其後,宋鹹於嘉祐三年注《孔叢子》以獻,始疑《孔叢子》有後人增益的內容,故其刪削舊本並增加自己的注釋。《孔叢子》一書內容頗雜,其記人自孔子始,下歷子思、子上、子高、子順、子魚迄東漢孔子二十代孫季彥,因此,此書決非出自一人之手。宋鹹即疑至漢桓帝、靈帝時孔氏子孫又有補益,然猶信《孔叢子》實當成於孔氏之手。宋鹹於嘉祐三年進《孔叢子》時,雖然懷疑《孔叢子》有後人附益成分,但尤以此書為孔氏遺作。大概與其同時之人亦多信此書為真,如司馬光在編輯《資治通鑑》時多采《孔叢子》內容即證。
新舊《唐書》著錄《孔叢子》,同《隋書》皆歸於《論語》類,可見當時皆以此書為孔氏言行記載。《宋史》著錄《孔叢子》,已歸於“儒家子類”,並引朱熹言云此書為偽書。《崇文總目》以《孔叢子》為雜家,私家目錄書著錄《孔叢子》,有的亦從此說,如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可見宋人對(孔叢子》一書的性質已產生歧義,對《孔叢子》一書真偽的辯詰即應首發端於北宋之末,而人們多斷此書為偽則是朱熹之後的事情。
故由宋至今,持“《孔叢子》偽書論”者歷代不乏其人。其中雖偶有異聲,亦屬林中微響,不足與偽書論相抗衡。又況古無實據、今無新證,真書論僅屬猜測,絕無科學的說服力,因此宋明許多學者也只能含糊地認為此書可能真偽參半。

真偽說及整理

有宋以降,視《孔叢子》為真書者鮮有其人,撿掇《孔叢子》之鄙陋以刺其偽者反而比比皆是。多數學者視《孔叢子》為偽書的最直接原因,在於《漢書·藝文志》不見其載,而《隋書,經籍志》突然出現。枚乘《與吳王濞書》有與《孔叢子·嘉言》相同的材料,而《漢書》注諸家皆未引證,惟李善注《文選》有之,因此洪邁懷疑,《漢書·藝文志》既未載《孔叢子》,可能劉向父子未見此書。他進一步從文章的“氣骨”分析,認為《孔叢子》毫無楚漢間氣骨,可能是齊梁以來好事者所為。晃公武等人亦疑《漢志》未載《孔叢子》事,但他們又懷疑《孔叢子》可能是《漢書·藝文志》中的異名書之流傳。明胡應麟也有相似觀點。高似孫認為,如果晁氏等人所說為是,則《漢書》中之異名書非今所見之《孔叢子》。同時他由子思與孔子問答事時間之謬推斷,“此又出於後人綴集之言”。可見高氏亦疑《孔叢子》非真書。朱駿聲雲“《孔叢》一書,不載前史”,因此他認為將《小爾雅》依託摭取入《孔叢子》當是魏晉人所為。
朱熹亦從文章“氣骨”推定《孔叢子》非真本,如他說《孔叢子》“文氣軟弱,全不似西漢文字”。但朱熹對此書之由來也無定論,如他懷疑此書是“所注之人偽作”,但又疑或者“此書必是後漢時人撰者”。這可能是朱熹針對《孔叢子》中不同的材料所發的評論。明宋濂亦發此論:“嘉祐中,宋鹹為之注。雖然,此偽書也。偽之者其宋鹹欽?”然當時胡應麟即指出:“體不甚類宋人,或未必然也。”宋人多有以《孔叢子》為孔氏季彥輩蒐集先世遺言佚行之說為書者,如陳振孫即主此說,其《直齋書錄解題》云:“孔氏子孫雜記其先世系言行之書也。”他人如李熑亦謂“或子豐、季彥輩集先世遺文而成之”,然正如陳振孫所疑,《連叢》所記“迄於延光三年季彥之卒”,季彥恐無能力為此事,或季彥卒後他人為之。胡應麟亦同此說,但他又認為《孔叢子》的成書比較複雜。他認為《孔叢子》非孔鮒撰,乃孔氏子孫雜記先世言行,間有魏晉手筆;或者為孔季彥一輩蒐集孔氏先人遺言佚行而成,至宋又增宋人潤飾。至於《連叢子》,他又進一步懷疑是宋鹹取《漢志》之《孔臧集》中雜記孔氏先代者,“傅以六經諸子所載厥宗言行,綴集而成此書”。
《孔叢子》可能的作偽者,最有影響的說法,當然也是最大的懷疑對象,是魏晉人王肅。如臧琳以為《孔叢子》像《孔子家語》一樣,都屬王肅偽造,是王肅“恐後人並以《家語》為己之私,故又著之《孔叢子》以證之”。其考證說:“《孔叢子·書論》云:‘祖迎於坎壇,所以祭寒暑也。’皆與偽孔及王肅合。”因此他懷疑《孔子家語》、《書傳》、《孔叢子》皆出於王肅之手,故“其文往往互相祖述”。此三書皆為王肅之罪案。《四庫提要》引朱熹說“《舜典》‘禋於六宗’,何謂也?子曰:‘所宗者六’”云云,因此其證《孔叢子》有些說法“與偽《孔傳》、偽《家語》並同,是亦晚出之明證也”。顧實重考古今偽書考》云:“《孔叢子》、《孔子家語》二書並出王肅依託。”近人羅根澤《(孔叢子)探源》亦張此說。由此可見,對《孔叢子》一書真偽的懷疑,自宋代以至今天,一直綿延未斷。
隋書·經籍志》與新舊《唐書》著錄《孔叢子》,稱孔鮒撰,證明唐宋編輯史書者皆視《孔叢子》為真書。宋鹹注《孔叢子》,以為前六卷二十一篇為孔鮒撰,《連叢子》上下篇一卷為漢武朝孔臧附益。但他又以為其中“有語淺固,弗拯於道,疑後人增疑,乃悉誅去”。箇中原因,宋鹹以為或者“蓋著非一時”之故。《連叢子》之《敘世》篇,敘事至東漢孔子二十代孫季彥,而漢獻帝後之孔氏子孫卻毫無記載,因此,宋鹹以為孔氏子孫必與漢桓、靈之際對此書有續修之舉。宋鹹之“鮒撰臧附”說,頗得有些學者認同。宋明以降,諸私家目錄書載《孔叢子》,即多題“孔鮒撰”,且有的序錄中稱“《連叢子》孔臧附”,如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即主此說。但他又懷疑,《孔叢子》即為《漢志》中的孔甲《盤盂書》,而亡六篇;《連叢子》即《漢志》中的《孔臧書》,而其子孫又有續修。王應麟《玉海》著錄《孔叢子》,即直書“一名《盤盂子》”。然明宋濂、李熑以為孔鮒著《盤盂》毫無證信,清姚際恆也認為《盤盂》與孔鮒毫不相干。《四庫全書總目》據《漢志》顏師古注,以為《孔叢子》非《盤盂》,《連叢子》非儒家之孔臧。清周中孚鄭堂讀書記》亦疑晁氏之說,他認為《連叢子》下篇既然載漢元和間孔僖,延光間長彥、季彥事,則《連叢子》決非孔臧所撰。同時,他又認為《孔叢子》有記孔鮒將沒之事,則《孔叢子》又決非孔鮒所撰。但他又在詳細分析《孔叢子》篇章結構的基礎上,認為此書實為東漢孔氏子孫所蒐集而未著名氏,但非古書。張之洞書目答問》雖稱《孔叢子》“不盡偽”,但無詳考。另外,《水經注》以及隋唐宋的類書引《孔叢子》多有不見於今本者,《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懷疑《水經注》所引此佚文或為誤引。但《水經注》卷六又引《孔叢子》猗頓事卻見於今本,因此證明《水經注》所見《孔叢子》應該不同於今本。
對《孔叢子》一書真偽的重新考訂是近二十年的事情。李學勤先生在其《〈孔子家語〉與漢魏孔氏家學》中以為,晉皇甫謐之《帝王世紀》既已引《孔叢子》,證明《孔叢子》成書必久。他推測此書“很可能出於孔季彥以下一代”孔氏子孫之手;且《孔叢子》“很可能陸續成於孔安國孔僖、孔季彥、孔猛等孔氏學者之手,有著很長的編纂、改動、增補的過程”。同時,李學勤先生在將《孔叢子》中的《尚書》資料與今本《孔傳》本比較時,發現二書篇目相合,因而他斷定《孔叢子》所說孔氏世傳的古文《尚書》,就是《孔傳》本《尚書》。另外,李學勤先生認為《孔叢子》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可稱為“孔氏家學的學案”。今人黃懷信先生按照周中孚的分析以及李學勤先生的思路,結合史書,考證《孔叢子》材料實有孔鮒手筆,但又有後人最後之編訂。他的《〈孔叢子〉的時代與作者》考證其書材料來源,分別來自漢以前的零星材料薈萃、子思書、子高《讕言》、子順書等。至於此書作者,他認為當是孔鮒與其弟孔子襄。至於全書最後的編訂者,他認為孔仲淵即孔扶是“今七卷二十三篇本《孔叢子》的最後編訂者”,且其將最終編訂時間“推定在西漢桓帝永康元年(167)至靈帝建寧元年(168)之間”。此文材料翔實,考證絲絲入扣,具有很強的邏輯性。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簡材料逐漸面世後,為研究《孔叢子》的真偽提供了新的資料。李存山根據上博簡中的《孔子詩論》與《孔叢子·記義》中孔子論詩的材料,通過比勘認為,《孔叢子》六卷當出自漢魏孔氏家學,其前三卷可能是先秦孔氏遺文。並且作者認為,《孔叢子》中的孔子詩論,與上博簡《孔子詩論》有內在關係,二者可以納入同一個體系。付亞庶的《(孔叢子)偽書辨》則從傳統的偽書說中剔出幾種代表說法,分別從不同角度對其判偽的材料進行了辨析與反駁,從而證明《孔叢子》一書中的確有可靠的先秦資料。

圖書內容

《孔叢子》是一部相當於“孔家雜記”的書,主要記述從戰國初期到東漢中期十幾位孔子後代子孫的言語行事。時間跨度近六百年,涉及的內容廣泛而豐富,對於了解漢以前孔子世家的發展、演變以及一些著名人物的嘉言懿行、家學傳授等等,有著重要的文獻價值。

圖書目錄

卷一嘉言第一
孔叢子
論書第二
記義第三
卷二
刑論第四
記問第五
雜訓第六
居衛第七
卷三
巡守第八
公儀第九
抗志第十
卷四
公孫龍第十二
儒服第十三
對魏王第十四
卷五
陳士義第十五
論勢第十六
執節第十七
卷六
詰墨第十八
獨治第十九
問軍禮第二十
答問第二十一
卷七
《連叢子上》第二十二
《連叢子下》第二十三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