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規(宋代余靖詩作)

《子規》是宋代余靖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詩,子規就是杜鵑,作者借子規自喻,大聲疾呼地申訴自己的冤屈,表達自己被貶的無奈和傷感。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子規
  • 創作年代:宋代
  • 作品出處吉州
  •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余靖
作品概況,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子規
創作年代:宋代
作者:余靖
作品體裁:五言律詩

作品原文

子規[1]
一叫一聲殘,聲聲萬古冤!
疏煙明月樹,微雨落花村。
易墮將乾淚,能傷欲斷魂。
[2]慚自束[3],為爾憶家園[4]。

作品注釋

[1]子規:即杜鵑,作者以其叫聲比喻自己為出於悲苦與冤屈的呼號。
[2]名韁:名,功名,這裡指科舉考試;韁,同韁,系馬繩。名韁,把追求功名富貴,看作束縛身軀的韁繩。
[3]自束:束,束縛。自束,自己束縛自己,這裡指參加科舉考試。
[4]為爾句:爾,你,這裡指子規。這句說,聽到子規的聲聲悲叫,勾起陣陣鄉愁。

作品賞析

余靖貶知吉州,1015年(慶曆五年)五月十五日接到敕命,“星馳即道”,迅疾趕赴任上,八月十四日到州。他帶著贖罪的心情,在吉州“勤詢疾苦”,“削去苛橫”,“求古人簡易之理”,做了一些“親民”“善政”。然而,他蒙冤不白,內心不得平靜,於次年暮春,寫下這首詩。
作者以子規自喻,大聲疾呼地申訴自己的冤屈。儘管他淚將乾,魂欲斷,成了封建統治集團派系鬥爭的犧牲品,卻隻字沒有提及政敵,更不敢把矛頭指向最高的統治者,惟有自傷自慚,自怨自艾;最後想到索性歸家,一走了事,甚至賣了命,還不明死於誰手。這是余靖這一類“愚忠”的封建士大夫的悲劇。
不過,這首詩的構思極富藝術匠心,可以視為余靖詩歌在思想性和藝術性結合方面趨向成熟的標誌。首聯寫子規,聲嘶力竭地鳴冤叫屈,這其實是余靖自己的化身,採用暗寫的手法。頷聯寫子規申訴的環境,實質也即當時的社會背景,十個字疊用了六個名詞,勾勒了一幅煙雨微茫的景色,說明作者找不到知心的人,也找不到可以盡情傾訴的人。頸聯和尾聯,明寫作者自己的處境和打算:除了哭向家園之外,沒有別的出路。他怪責自己“謬從科試”,更悔恨自己“孤直見進”,言外之意,促人深省。雖然作者處處只說自己,但客觀上也暴露了統治階級的內部矛盾,有一定的揭露和批判意義。

作者簡介

余靖(1000—1064),本名希古,字安道,號武溪。北宋韶州曲江(今屬廣東韶關)人。出身於仕宦之家。少時隨舅父師從進士黃正讀書,性聰慧,過目不忘,後師從林逋先生,學業大進。1024年(天聖二年)進士及第,起家為贛縣尉。官至朝散大夫,守工部尚書,集賢院學士,知廣州軍州事,兼廣南路兵馬都鈴轄經略安撫使。賜紫金魚袋,贈刑部尚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